華文網

黨史大家講|硝煙已散 英雄不老——小學課本上的“特級戰鬥英雄”張國福

引言

第四期的主題為“硝煙已散 英雄不老”——記特級戰鬥英雄”張國福。

主講人

芮東生(新北區檢察院辦公室主任)

張國福是誰?

榮譽老多,只說兩條。

新中國成立後,在四百多萬大軍中,僅選出三百零七名戰鬥英雄,而榮膺‘特等戰鬥英雄’榮譽稱號的只有七十八名。十九歲的張國福就是其中之一,這是萬里挑一。

不僅如此,1950年9月張國福出席第一次全國戰鬥英雄代表大會期間,毛澤東還接了四位英雄到他住處去吃飯,張國福還是其中之一,這是百萬裡挑一。

張國福是吉林省榆樹縣人,1931年出生在一個偏僻的農村裡。1947年,參軍僅半年,16歲的張國福就孤身俘虜了一個敵指揮所,

活捉了一名中將;在1948年,在遼沈戰役的胡家窩棚戰鬥中,17歲的張國福又一次孤身沖入敵指揮部,癱瘓了敵人的指揮系統,以1人之力扭轉了整個戰局,被軍史專家稱為奇跡,我軍軍史上稱之為“起了天大作用的人”,還以《孤膽英雄張國富》為題上過小學課本。

儘管功勳卓著,但他卻隱姓埋名40年,直到臨終前才享受副師待遇。

張國福有哪些事蹟?

且看三個戰鬥小故事。

活捉國民黨中將趙伯昭

1947年5月,解放軍47軍向東北國民黨部隊發起夏季攻勢,張國福所在的獨立三師九團負責攻打吉林市北面的江密峰 。雙方激戰到下午3點多,還有345.6高地難以拿下。此時,一營長、三營長、一連長和三連指導員都犧牲了,戰友們也成批地倒下,

張國福也打紅了眼,趁我軍炮火暫時壓住對方火力,突地從掩體裡躍起,不顧一切地沖到了對方指揮所面前,舉著手榴彈,大喊一聲:“投降不殺”!國民黨指揮所裡的人都嚇傻了,乖乖地當了這個16歲的小戰士的俘虜,這其中就包括國民黨中將趙伯昭 。指揮所被占,剩下的敵人亂了陣腳,解放軍則一鼓作氣攻上山頭,全殲江密峰守敵。戰後,張國福被記大功一次 。

胡家窩棚戰鬥

張國福最大的一次戰功是在解放東北全境的遼沈戰役中攻打胡家窩棚廖耀湘司令部的戰鬥中 。

遼沈戰役從1948年9月12日開始發動,在毛澤東“這次決戰不能讓蔣軍出東北”的指示下,林彪、羅榮桓率領的東北野戰軍兵鋒所向,勢如破竹,蔣介石急調廖耀湘指揮5個軍12個師共10萬人的“西進兵團”前來助戰,被我軍攔截在黑山、大虎山一帶。

戰鬥打到“膠著”狀態時,張國福所在的部隊知道敵軍司令部就在他們戰鬥的一帶,但會不會碰上,能不能拿下,他們也無法預測。在攻打一個叫“胡家窩棚”的地方時,敵人的阻擊炮火十分猛烈,幾十次的衝鋒,都因戰士傷亡慘重,進攻無果。又一次衝鋒被敵炮火擋住後,張國福假裝被擊中 ,伏在一片陣亡的戰友身旁,沒有退回陣地。當部隊再一次吹響衝鋒號,張國福投出一顆手榴彈後,借著手榴彈爆炸的短暫片刻,手持爆破筒一躍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進敵指揮所,向敵指揮官大喊:“馬上命令部隊放下武器,不然同歸於盡!”就在敵指揮官被嚇得不知所措的時候,身後的戰友們已經沖了上來,敵指揮官一看大勢已去,當即命令士兵停止抵抗。

“胡家窩棚”戰鬥一舉摧毀了廖耀湘的司令部,使廖耀湘的指揮部失去指揮能力,大大加快了整個戰役的前進速度 。張國福手持爆破筒沖入敵人陣地被指揮戰鬥的師領導在望遠鏡中看得清清楚楚。評功時,張國福被評為了特等功臣。

堅守345.6高地七天八夜

1951年,張國福隨47軍入朝作戰 。當時參加進攻的“聯合國軍”擁有200餘輛坦克,300餘門火炮 。張國福所在的連堅守345.6高地七天八夜 ,在敵人日夜輪番狂轟濫炸下,全連戰士除了張國福,全部陣亡,但就在張國福一人堅守的陣地上,也未讓敵人攻上高地 。

後來,胸部中彈的張國福一路爬行,爬回了團指揮所,“報告團長,就我一個活的了,我連基本完成任務”。當時,指揮所的首長們都哭了。因為這次阻擊戰,張國福被志願軍評為“特級英雄”。但因為負傷,被轉移到吉林長春療傷。

立了天大的功勞,

張國福得到了啥?

1952年康復後,張國福一回到部隊就被送到湖南衡陽軍校深造。復員回到地方後,張國福與同村的姑娘結了婚。很長一段時間,張國福一家7口擠在12平米的平房裡,從進廠到退休,他都是四級工。5個兒女大多自謀職業,最困難的時候,張國福就帶著十幾歲的兒子天不亮撿煤矸子,省下班上發的飯拿回家給孩子吃。

原來,張國福回到原籍吉林榆樹後,當地政府非常重視,準備安排他到縣機關領導崗位工作。張國福卻一心只想在家務農。因為不想做官,他將原名“張國富”改為“張國福”,從吉林老家悄悄來到黑龍江鶴崗,檔案、戶口、復員證、立功證什麼都沒帶,隱瞞了自己的戰功,做了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勞動者。幾十年間,連單位的同事和他的兒女,只知道他是一名退伍軍人,別的都一無所知,直到1986年退休。

1997年,張國福在解放軍301醫院住院期間,部隊領導多次問他對組織上有什麼要求,張國福回答只有一句話:“希望我們黨和國家好。”

病危期間,張國福向兒女們吐露了自己的心聲,他說:全連的兄弟,屍體支離破碎,就留下我一個活人。我的功勞不是我自己得來的,是我們全連的兄弟拼回來的,我哪有臉面一個人居功自傲啊。

1998年7月11日,張國福在301醫院永遠合上了雙眼。張國福的骨灰按照解放軍三總部的意見,準備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但張國福臨終時表示自己的骨灰想放回鶴崗。他的骨灰被放到了第二故鄉鶴崗殯儀館烈士陵堂。

向英雄致敬:

老兵是一個國家的脊樑,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傳承,是一國歷史中最最寶貴的財富。

張國福身上有中國人最樸實的本質

成為特級戰鬥英雄後,每次接受記者採訪就臉紅,作報告,站起來敬個禮就完了。我們可以說,張國福不善言辭,因為他的行動已經勝過一切語言,超越一切語言。正是這不滅的英雄情懷,塑造出一個屬於戰爭年代的特級戰鬥英雄!

有人說:憑張國福的戰功,復員後完全可以躺在功勞簿上過下半輩子。我認為,如果張國福計較個人得失,那他就不可能兩次舉著手榴彈、一個人沖進敵人的指揮部。

有人說:張國福打仗不要命。我認為,張國福不光勇敢,還很機智。胡家窩棚戰鬥中,張國福先是假裝被擊中 ,倒在敵指揮所附近;當部隊再一次吹響衝鋒號,吸引了敵人的注意力時,張國福也沒有蠻幹,而是先投出一顆手榴彈,然後借著手榴彈爆炸的短暫片刻,突然沖進敵指揮所,這就是戰爭中的大智慧。

有人說:張國福只是個別現象。但事實上,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像張國福這樣復員後隱姓埋名、選擇平淡的,比比皆是,——張國福代表的是一整代人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他們具有對党、對國、對人民、對榮譽最純粹、最質樸的情感。我以為,這種大質樸,其實是大絢爛,是人類所能具有的一切美德的極致。

張國福,一個在和平年代所作所為並不遜色於他在戰爭時期壯舉的英雄!

一個頂天立地的真英雄!

向張國福們致敬!

被我軍攔截在黑山、大虎山一帶。

戰鬥打到“膠著”狀態時,張國福所在的部隊知道敵軍司令部就在他們戰鬥的一帶,但會不會碰上,能不能拿下,他們也無法預測。在攻打一個叫“胡家窩棚”的地方時,敵人的阻擊炮火十分猛烈,幾十次的衝鋒,都因戰士傷亡慘重,進攻無果。又一次衝鋒被敵炮火擋住後,張國福假裝被擊中 ,伏在一片陣亡的戰友身旁,沒有退回陣地。當部隊再一次吹響衝鋒號,張國福投出一顆手榴彈後,借著手榴彈爆炸的短暫片刻,手持爆破筒一躍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進敵指揮所,向敵指揮官大喊:“馬上命令部隊放下武器,不然同歸於盡!”就在敵指揮官被嚇得不知所措的時候,身後的戰友們已經沖了上來,敵指揮官一看大勢已去,當即命令士兵停止抵抗。

“胡家窩棚”戰鬥一舉摧毀了廖耀湘的司令部,使廖耀湘的指揮部失去指揮能力,大大加快了整個戰役的前進速度 。張國福手持爆破筒沖入敵人陣地被指揮戰鬥的師領導在望遠鏡中看得清清楚楚。評功時,張國福被評為了特等功臣。

堅守345.6高地七天八夜

1951年,張國福隨47軍入朝作戰 。當時參加進攻的“聯合國軍”擁有200餘輛坦克,300餘門火炮 。張國福所在的連堅守345.6高地七天八夜 ,在敵人日夜輪番狂轟濫炸下,全連戰士除了張國福,全部陣亡,但就在張國福一人堅守的陣地上,也未讓敵人攻上高地 。

後來,胸部中彈的張國福一路爬行,爬回了團指揮所,“報告團長,就我一個活的了,我連基本完成任務”。當時,指揮所的首長們都哭了。因為這次阻擊戰,張國福被志願軍評為“特級英雄”。但因為負傷,被轉移到吉林長春療傷。

立了天大的功勞,

張國福得到了啥?

1952年康復後,張國福一回到部隊就被送到湖南衡陽軍校深造。復員回到地方後,張國福與同村的姑娘結了婚。很長一段時間,張國福一家7口擠在12平米的平房裡,從進廠到退休,他都是四級工。5個兒女大多自謀職業,最困難的時候,張國福就帶著十幾歲的兒子天不亮撿煤矸子,省下班上發的飯拿回家給孩子吃。

原來,張國福回到原籍吉林榆樹後,當地政府非常重視,準備安排他到縣機關領導崗位工作。張國福卻一心只想在家務農。因為不想做官,他將原名“張國富”改為“張國福”,從吉林老家悄悄來到黑龍江鶴崗,檔案、戶口、復員證、立功證什麼都沒帶,隱瞞了自己的戰功,做了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勞動者。幾十年間,連單位的同事和他的兒女,只知道他是一名退伍軍人,別的都一無所知,直到1986年退休。

1997年,張國福在解放軍301醫院住院期間,部隊領導多次問他對組織上有什麼要求,張國福回答只有一句話:“希望我們黨和國家好。”

病危期間,張國福向兒女們吐露了自己的心聲,他說:全連的兄弟,屍體支離破碎,就留下我一個活人。我的功勞不是我自己得來的,是我們全連的兄弟拼回來的,我哪有臉面一個人居功自傲啊。

1998年7月11日,張國福在301醫院永遠合上了雙眼。張國福的骨灰按照解放軍三總部的意見,準備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但張國福臨終時表示自己的骨灰想放回鶴崗。他的骨灰被放到了第二故鄉鶴崗殯儀館烈士陵堂。

向英雄致敬:

老兵是一個國家的脊樑,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傳承,是一國歷史中最最寶貴的財富。

張國福身上有中國人最樸實的本質

成為特級戰鬥英雄後,每次接受記者採訪就臉紅,作報告,站起來敬個禮就完了。我們可以說,張國福不善言辭,因為他的行動已經勝過一切語言,超越一切語言。正是這不滅的英雄情懷,塑造出一個屬於戰爭年代的特級戰鬥英雄!

有人說:憑張國福的戰功,復員後完全可以躺在功勞簿上過下半輩子。我認為,如果張國福計較個人得失,那他就不可能兩次舉著手榴彈、一個人沖進敵人的指揮部。

有人說:張國福打仗不要命。我認為,張國福不光勇敢,還很機智。胡家窩棚戰鬥中,張國福先是假裝被擊中 ,倒在敵指揮所附近;當部隊再一次吹響衝鋒號,吸引了敵人的注意力時,張國福也沒有蠻幹,而是先投出一顆手榴彈,然後借著手榴彈爆炸的短暫片刻,突然沖進敵指揮所,這就是戰爭中的大智慧。

有人說:張國福只是個別現象。但事實上,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像張國福這樣復員後隱姓埋名、選擇平淡的,比比皆是,——張國福代表的是一整代人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他們具有對党、對國、對人民、對榮譽最純粹、最質樸的情感。我以為,這種大質樸,其實是大絢爛,是人類所能具有的一切美德的極致。

張國福,一個在和平年代所作所為並不遜色於他在戰爭時期壯舉的英雄!

一個頂天立地的真英雄!

向張國福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