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夏季“養長”,《黃帝內經》中“子午覺”的奧秘

夜臥早起,無厭于日

《黃帝內經》中說:"夏三月,……夜臥早起,

無厭於日。"《類修要訣·養生要訣》總結為:"春夏宜早起,秋冬任晏眠,晏忌日出後,早忌雞鳴前。"按照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自然規律,夏季是萬物生長最茂盛的季節,所以夏季養生就要注意"養長",夏季起床時間要比其他季節早,早到什麼時間適宜呢?古人認為不宜在雞鳴之前,也就是最好在早晨5點到6點之間起床。那麼什麼時候睡覺最好呢?因為夏季氣候炎熱,可以等暑熱之氣消散後,
人的氣息也比較平和時再睡覺,時間比其他季節稍晚一點兒,但是也不宜太晚,一般在晚上11時左右,古人提倡的子午覺非常符合夏季養生。

子午覺是古人的睡眠養生法之一

子午覺是指每天于子時、午時入睡,以達頤養天年的目的。子時是晚11時至次日淩晨1時,

午時是中午11時至下午1時。中醫認為,子午之時是陰陽交接、極衰極盛的時候,體內氣血陰陽極不平衡,應該要靜臥休息,讓氣血慢慢恢復正常。尤其是子時為一天中陰氣最盛、陽氣衰弱的時候,也是中醫的經脈運行到肝、膽的時間,在這個時間段及時休息,最能養陰,睡眠品質最好,睡眠效果也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睡夠8小時的誤區

有些人,尤其是中青年人,常常熬夜到淩晨兩三點才睡覺,錯誤地認為只要睡夠8小時,什麼時候睡覺都一樣,這是大錯特錯了,子時不寐,肝、膽就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和養護,不僅睡眠品質差,還會出現皮膚粗糙、長黑斑、面色發黃等現象,尤其是肝功能受損的人更要注意不要熬夜,

應該及時入睡。

午時要小寐

午時則是陽氣最盛、陰氣衰弱的時候,此時應該小寐,尤其是夏季起床早,入睡晚,怎麼才能保持充沛的精力呢,最好在午時小睡片刻,如果不能夠睡覺,也應"入靜",閉目養神,使身體得以平衡過渡。據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

有防病保健意義。午睡是個養生的好習慣,雖然時間短,它可在短時間內提升人們的"精氣神",自然獲益多多。尤其夏季更應提倡。

祖國醫學理論認為,養生應講究"天人合參",即人與自然相通相應,要"法於陰陽,調於四時"。要以陰陽為法則,按四季陰陽變化進行調整。夏季,以暑熱為主要氣候特點,晝長夜短,加之氣溫高, 濕熱重,人們常常因夜間睡眠時間不足而精神不振,因此少許的午睡,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中午片刻的休息,可以換來下午充沛的精力。午睡時間應在30~50分鐘,不要超過1小時,時間過長不僅會影響晚上的睡眠,還會使人醒來後昏昏沉沉,工作效率低,適得其反。

因此少許的午睡,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中午片刻的休息,可以換來下午充沛的精力。午睡時間應在30~50分鐘,不要超過1小時,時間過長不僅會影響晚上的睡眠,還會使人醒來後昏昏沉沉,工作效率低,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