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爸爸的一天——為了媽媽和孩子的極致體驗,我寧願做一個自虐狂

從父母的孩子成長為孩子的父母,豆豆爸爸才真正感受到爸爸這個身份帶來的轉變。

從習慣性的被人照顧,到每時每刻要照顧別人,如何通過工具讓照顧寶寶變得更輕鬆,就成了豆爸經常思考的問題。

在決定創立“爸爸製造”這個品牌時,豆爸的目的就不僅僅是商業利益。他給自己的品牌取這個名字,就是希望自己的產品是給全天下媽媽最好的禮物。“我的初心,就是要讓所有媽媽們都能感受到爸爸的用心。”

☀ 8:23深圳出差檢查產品,

每個環節都不能馬虎

對於G6211這趟列車,豆爸已經熟悉到不行,每次去和供應商開會、試模、檢查產品,他都是坐這班車趕往深圳。

2012年,豆爸放棄了自己很穩定的通信技術工作,開始創業之路。4年時間,豆爸對於經常出差的生活已經習以為常。即使在候車廳等車,豆爸也沒閑著,通過電話、QQ隨時跟進情況、安排工已經成為了他的生活常態。

Q:為什麼會放棄原先的工作,選擇創業?

A:原來的工作很穩定,但沒法發揮我的特長。我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質和最適合自己做的事情。我有很多想法,喜歡想問題,創業是很自然的事兒。

☀ 9:30調試模具,一毫米的差距也不能將就

對於試模情況,豆爸還是有點意見,他正在認真的和專案經理溝通,“勺子柄的生產尺寸還達不到圖紙的設計要求,不是我想要的效果,手感上不是那麼舒服。”

經過尺規的嚴格測量,勺柄的寬度的確比豆爸原先的設計要多1毫米。

“雖然這1毫米可能根本看不出來,消費者可能也根本感覺不到,但作為產品負責人,我知道這個情況,就不能這麼算了。”

測量完測試品的規格後,豆爸又認真的和專案經理研究設計圖紙,提出有哪些細節還需要進一步改進。豆爸堅信很多事情都是環環相扣,只有把每一個細節做好才會有好的產品,才能獲得大家的信任。

Q:為什麼會想到做“出去碗”這個產品?

A:做這套“出去碗”的初心,是源于爸爸對女兒的父愛。日常的生活中,父母都忙於工作,所以,我們都很希望週末能夠盡可能滿足孩子的心願,帶她能夠到處遊玩。但是帶小朋友出去玩,吃飯是個問題。以前我經常為此困擾,讓本來開心的事情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抱怨,於是我有了勺子、剪刀、碗三合一設計的“出去碗”構思,恰好我又認識一些做塑膠製品的朋友,能夠把我的想法實現出來。

“出去碗”的第一個使用者是我女兒,看她用得開心我也挺高興,就算項目失敗,也是值得的。

☀ 13:30檢查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產品不能有瑕疵

組裝車間,工人們在流水線上對各種塑膠產品進行組裝。

豆爸認真檢查上一批“出去碗”的品質,仔細查看是否有瑕疵,對於有瑕疵的商品,哪怕是非常細微的小黑點,豆爸也堅決要求供應商重新製作。

豆爸跟供應商繼續洽談,提出在產品生產方面的改進建議。雖然雙方是生意夥伴,但長期的合作已經讓他們成為了好朋友。

廣東人都喜歡在辦公室放上一套茶具,邊喝茶邊談工作。比起冰冷的會議室,一杯熱茶,讓冰冷的商場多了一絲溫度。

Q:在創業過程中,你遇到了什麼困難?

A:我原來是做通信技術的,跨界轉行是一件很難的事兒。剛開始的時候,覺得就是一個碗而已,很簡單,後來才發現自己低估了背後的產品技術和投入。建立品牌是一件非常困難、非常複雜的事情,需要很多時間、精力和資金。不過既然開始做了,我就會一直堅持做下去。

Q:你覺得在創業過程中,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A:如果要把所有的困難歸結為一個字,那就是信。讓合作夥伴信你,讓供應商、管道商信你,讓消費者信你,讓家人信你。

☀ 16:30接孩子放學,答應孩子的事情必須做到

豆豆今年4歲,對於豆爸來說,創業不是為了追求最大財富,而是為了追求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創業後豆爸的時間更加自由,只要沒有特別緊急的事情,他都願意抽出時間接女兒放學。

與很多爸爸喜歡開車接送孩子不同,豆爸通常喜歡帶著孩子走路放學。“走路是跟小朋友溝通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一邊走,一邊聊聊今天幼稚園發生了什麼可以瞭解她的想法,及時引導。”

每次從公司到幼稚園再返回公司都要將近1個小時的時間,為此,豆爸也經常不得不加班處理手頭上的工作。

Q:創業之後可以抽出時間接送孩子,是不是比創業前更輕鬆了呢?

A:創業和打工有個最根本的區別,就是風險。創業後時間更加自由,可以有更多時間陪伴小朋友成長,但是壓力還是很大的。我曾經說過什麼叫夢想,夢想就是當做夢的時候,都在思考如何解決困難。所以,雖然我的工作時間比較自由,但是思考工作是24小時都在進行。

Q:面對這麼大的壓力,你要如何放鬆自己?

A:首先就是要習慣失敗,只有習慣失敗的時候,才能保持平常心,才能堅持下去,不能遇到一個困難,就覺得天都塌下來了。同時,保持適當的運動也是很好的放鬆,當我運動的時候,可以暫時忘掉工作。

☀ 17:00讓孩子參與工作,是家庭與事業最好的平衡

孩子放學後,如果她願意,豆爸會帶著豆豆到公司幫忙,做一些例如產品包裝,整理貨物之類簡單的事情。

Q:很多家長覺得帶孩子比工作還辛苦,你怎麼看?

A:其實,帶孩子和工作都屬於生活的一部分,都有樂趣和煩惱,只是煩惱的事情不同。帶孩子最關鍵是考驗人的耐性,因為孩子有很多地方不懂,她覺得好玩的事情,大人覺得很無聊,所以,這樣就很容易產生不耐煩。

Q:小朋友經常會鬧情緒,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辦?

A:我有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善用iphone,當小朋友有情緒的時候,可以用手機偷偷拍下來。然後等過一兩天,小朋友情緒好一些的時候,再給她看看。知人者智,自知之明,很多時候,看別人不好肯定容易,但看自己不好就很難。所以,對於小朋友不需要說太多道理,可以讓他們自己發現自己的問題。

☽ 18:30享受遊戲時光,遊戲是最好的教育

在眾多親子遊戲中,撿貝殼是豆爸的首選。“撿貝殼就是一個很好的遊戲。“作為一個理工男,我希望能夠培養豆豆的觀察能力。在廣闊的海灘上去尋找小小的貝殼,對於小朋友來說,很有趣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Q:你曾說過,當了爸爸最大的改變就是對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你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A:我覺得對孩子,父母有三點是必須要做的。

第一點是尊重。很多父母覺得因為是大人,所以,小朋友就是應該聽大人話,而沒有把小朋友當成為人,缺少了尊重,其實是不應該的。因為缺乏尊重,所以很少人去理解小朋友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有脾氣和情緒。

第二點是控制情緒,我發現因為照顧孩子的過程中,孩子有情緒,或者不聽話,而這種情緒很多時候是自然狀態,例如剛睡醒。其實在某些場景下,小朋友有情緒是正常的,但很多父母覺得很煩,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而發脾氣,導致有時候小朋友聽了一些話後,很可能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讓他們覺得自己不被喜歡,是父母的一個累贅。

第三點是耐心與表達,跟小朋友說話,必須要她能夠理解才行。我發現很多父母,包括我老婆,都沒有辦法轉化小朋友可以理解的語言。面對小朋友的問題,父母應該首先去想她為什麼會這樣問。小朋友思考問題就是在建立羅輯思維的過程。所以,語言的表達對於小朋友來說很關鍵。

作為一個超級奶爸,豆爸也很樂在其中。正是4年奶爸的經驗讓他真正瞭解媽媽們的需求。談到接下來的目標,豆爸希望能做更多好的產品,讓媽媽們用得開心和放心。他也希望讓更多媽媽知道爸爸製造這個品牌,也知道這個品牌背後,爸爸的付出。

豆爸堅信很多事情都是環環相扣,只有把每一個細節做好才會有好的產品,才能獲得大家的信任。

Q:為什麼會想到做“出去碗”這個產品?

A:做這套“出去碗”的初心,是源于爸爸對女兒的父愛。日常的生活中,父母都忙於工作,所以,我們都很希望週末能夠盡可能滿足孩子的心願,帶她能夠到處遊玩。但是帶小朋友出去玩,吃飯是個問題。以前我經常為此困擾,讓本來開心的事情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抱怨,於是我有了勺子、剪刀、碗三合一設計的“出去碗”構思,恰好我又認識一些做塑膠製品的朋友,能夠把我的想法實現出來。

“出去碗”的第一個使用者是我女兒,看她用得開心我也挺高興,就算項目失敗,也是值得的。

☀ 13:30檢查產品,送到消費者手中的產品不能有瑕疵

組裝車間,工人們在流水線上對各種塑膠產品進行組裝。

豆爸認真檢查上一批“出去碗”的品質,仔細查看是否有瑕疵,對於有瑕疵的商品,哪怕是非常細微的小黑點,豆爸也堅決要求供應商重新製作。

豆爸跟供應商繼續洽談,提出在產品生產方面的改進建議。雖然雙方是生意夥伴,但長期的合作已經讓他們成為了好朋友。

廣東人都喜歡在辦公室放上一套茶具,邊喝茶邊談工作。比起冰冷的會議室,一杯熱茶,讓冰冷的商場多了一絲溫度。

Q:在創業過程中,你遇到了什麼困難?

A:我原來是做通信技術的,跨界轉行是一件很難的事兒。剛開始的時候,覺得就是一個碗而已,很簡單,後來才發現自己低估了背後的產品技術和投入。建立品牌是一件非常困難、非常複雜的事情,需要很多時間、精力和資金。不過既然開始做了,我就會一直堅持做下去。

Q:你覺得在創業過程中,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A:如果要把所有的困難歸結為一個字,那就是信。讓合作夥伴信你,讓供應商、管道商信你,讓消費者信你,讓家人信你。

☀ 16:30接孩子放學,答應孩子的事情必須做到

豆豆今年4歲,對於豆爸來說,創業不是為了追求最大財富,而是為了追求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創業後豆爸的時間更加自由,只要沒有特別緊急的事情,他都願意抽出時間接女兒放學。

與很多爸爸喜歡開車接送孩子不同,豆爸通常喜歡帶著孩子走路放學。“走路是跟小朋友溝通的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一邊走,一邊聊聊今天幼稚園發生了什麼可以瞭解她的想法,及時引導。”

每次從公司到幼稚園再返回公司都要將近1個小時的時間,為此,豆爸也經常不得不加班處理手頭上的工作。

Q:創業之後可以抽出時間接送孩子,是不是比創業前更輕鬆了呢?

A:創業和打工有個最根本的區別,就是風險。創業後時間更加自由,可以有更多時間陪伴小朋友成長,但是壓力還是很大的。我曾經說過什麼叫夢想,夢想就是當做夢的時候,都在思考如何解決困難。所以,雖然我的工作時間比較自由,但是思考工作是24小時都在進行。

Q:面對這麼大的壓力,你要如何放鬆自己?

A:首先就是要習慣失敗,只有習慣失敗的時候,才能保持平常心,才能堅持下去,不能遇到一個困難,就覺得天都塌下來了。同時,保持適當的運動也是很好的放鬆,當我運動的時候,可以暫時忘掉工作。

☀ 17:00讓孩子參與工作,是家庭與事業最好的平衡

孩子放學後,如果她願意,豆爸會帶著豆豆到公司幫忙,做一些例如產品包裝,整理貨物之類簡單的事情。

Q:很多家長覺得帶孩子比工作還辛苦,你怎麼看?

A:其實,帶孩子和工作都屬於生活的一部分,都有樂趣和煩惱,只是煩惱的事情不同。帶孩子最關鍵是考驗人的耐性,因為孩子有很多地方不懂,她覺得好玩的事情,大人覺得很無聊,所以,這樣就很容易產生不耐煩。

Q:小朋友經常會鬧情緒,遇到這種情況你會怎麼辦?

A:我有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善用iphone,當小朋友有情緒的時候,可以用手機偷偷拍下來。然後等過一兩天,小朋友情緒好一些的時候,再給她看看。知人者智,自知之明,很多時候,看別人不好肯定容易,但看自己不好就很難。所以,對於小朋友不需要說太多道理,可以讓他們自己發現自己的問題。

☽ 18:30享受遊戲時光,遊戲是最好的教育

在眾多親子遊戲中,撿貝殼是豆爸的首選。“撿貝殼就是一個很好的遊戲。“作為一個理工男,我希望能夠培養豆豆的觀察能力。在廣闊的海灘上去尋找小小的貝殼,對於小朋友來說,很有趣但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力。”

Q:你曾說過,當了爸爸最大的改變就是對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你的教育理念是什麼?

A:我覺得對孩子,父母有三點是必須要做的。

第一點是尊重。很多父母覺得因為是大人,所以,小朋友就是應該聽大人話,而沒有把小朋友當成為人,缺少了尊重,其實是不應該的。因為缺乏尊重,所以很少人去理解小朋友到底在想什麼,為什麼有脾氣和情緒。

第二點是控制情緒,我發現因為照顧孩子的過程中,孩子有情緒,或者不聽話,而這種情緒很多時候是自然狀態,例如剛睡醒。其實在某些場景下,小朋友有情緒是正常的,但很多父母覺得很煩,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緒而發脾氣,導致有時候小朋友聽了一些話後,很可能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讓他們覺得自己不被喜歡,是父母的一個累贅。

第三點是耐心與表達,跟小朋友說話,必須要她能夠理解才行。我發現很多父母,包括我老婆,都沒有辦法轉化小朋友可以理解的語言。面對小朋友的問題,父母應該首先去想她為什麼會這樣問。小朋友思考問題就是在建立羅輯思維的過程。所以,語言的表達對於小朋友來說很關鍵。

作為一個超級奶爸,豆爸也很樂在其中。正是4年奶爸的經驗讓他真正瞭解媽媽們的需求。談到接下來的目標,豆爸希望能做更多好的產品,讓媽媽們用得開心和放心。他也希望讓更多媽媽知道爸爸製造這個品牌,也知道這個品牌背後,爸爸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