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不願落後Uber Lyft聯合通用Waymo開發自動駕駛汽車

編 | 海中天

在過去10年裡,科技大戰的核心就是控制智慧手機。現在,科技公司開始向下一個10年下注,它們想控制自動駕駛汽車。

本週五,打車公司Lyft正式宣佈,它正在開發自有自動駕駛技術,

也就是說又有一家公司相信未來交通運輸會以自動駕駛汽車作為核心。宣佈消息時,Lyft還在加州Palo Alto設立了新研發中心,投入運營之後,在未來幾周內它準備為新中心招募大批工程、技術人員。

向穀歌Android學習

Lyft無人駕駛技術副總裁Luc Vincent說:“我們沒有將自動駕駛部門當成副業,它是公司業務的核心。正因如此,公司10%的工程師已經專注于自動駕駛技術的開發——在未來幾個月裡,

我們會繼續擴大團隊的規模。”

Uber是Lyft的競爭對手,規模比它大,Uber已經花了很多錢在匹茲堡、多倫多、三藩市開設研發中心,這些研發中心專門研究無人駕駛汽車,不只如此,Uber還開發了自己的硬體軟體系統,用它們控制汽車。其它一些企業也在開發無人駕駛技術,比如矽谷Alphabet旗下Waymo公司、底特律與歐洲的大型汽車製造商。

Lyft採用的策略與Uber明顯不同。Uber無人駕駛計畫基本上是單獨執行的,Lyft不一樣,

它管這個平臺叫作“Open Platform Initiative”,簡單來講,它要與汽車製造商、科技公司合作開發無人駕駛技術。

在三藩市新聞發佈會上,Lyft首席戰略官Raj Kapoor說:“我們想通過這個平臺將整個產業整合起來,做這個項目時,Lyft有機會成為領導者。”

要想正確理解Lyft的戰略,可能還要看看智慧手機。

Uber的方法更像蘋果,兩家公司都想控制產品的大部分元素,不管是硬體與軟體都一樣。Lyft不一樣,它更像谷歌開發Android。兩家公司開發的軟體許多硬體製造商都能用,Lyft還與硬體合作夥伴聯手開發技術。在Lyft構建的理想世界裡,它的技術可以用更快的速度在汽車製造商中普及。

汽車製造商都想開發自己的自動駕駛技術,它們認為,未來有了無人駕駛汽車,擁有汽車的人會更少。

與Lyft合作,製造商可以用更快的速度將技術推向市場,而汽車製造商可以為Lyft提供駕乘分享網路,裡面有更多的汽車為搭車者服務。

早期階段發展不錯。早期合作夥伴包括Waymo、nuTonomy、捷豹、路虎、通用汽車。關於合作,公開透露的細節很少,不過所有公司者承諾它們會攜手合作,讓自動駕駛汽車早早普及。

可能會有一些障礙要跨越。合作夥伴可能會離開“Open Platform Initiative”,跑去開發自己的軟體。企業也可能會對Lyft結盟保持警惕,

因為Lyft正在開發自己的自動駕駛系統。

Lyft高管相信,自動駕駛汽車競賽現在還處在初期,一些企業會將其它企業當成競爭對手,但在未來構建無人駕駛車隊時,它們可以通過協作、學習獲得很大的好處。

Kapoor還說:“Lyft不會製造汽車,我們只是想打造一個自動駕駛系統,然後汽車產業就可以將系統應用于現實。”

成立新部門與Uber對抗

週五時,Lyft宣佈成立一個新部門,辦公地點位於Palo Alto一幢大樓內,這幢大樓叫作“Level 5”。為什麼這樣做呢?Lyft認為公司要想在未來倖存下去,必須這樣做,因為到時消費者擁有汽車的模式會慢慢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付費訂閱獲得汽車使用權。

Lyft高管在新聞發佈會上說,無人駕駛不可避免,硬體與軟體快速進化會帶來巨大機會,Lyft不能錯過機會。Lyft無人駕駛副總裁Luc Vincent說:“這個領域戰略意義太重,我們不能不參與。我們想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最近,Uber碰到了不麻煩,包括辦公環境中出現性騷擾,因為繞開法律被監管機構調查,這些事情最終導致聯合創始人卡蘭尼克時,Raj Kapoor與同事沒有明確回答,Lyft團隊準備自己開發硬體。Raj Kapoor說:“我們暫時無法評論,不過有一點是確定的,我們不會製造自己的汽車,我們會開發自動駕駛系統,與汽車產業合作,將系統帶到市場。”

從一張幻燈片看,Lyft準備涉足無人駕駛的一些領域,比如繪圖、感知、路線規劃、動作控制。Lyft還說,通過公司的App,它會向Lyft乘客提供即時視角,讓他們看到汽車感測器感知的東西。

Mattheisen指出,無人駕駛Lyft會在小範圍、隔離區域推出,不會出現在每一條街道;也就是說如果天空下雨,或者出現重大交通事故,自動駕駛不太合適,不過用戶仍然可以選擇其它Lyft服務。

6月初,Lyft推出了Open Platform Initiative,它還制定了其它一些措施鼓勵大家加入聯盟,一起開發自動駕駛,這些措施主要是經濟方面的。

Uber市值約為700億美元,Lyft只有70億美元,分析師認為,如果打車服務公司可以剔除司機支付成本,改變業務模式,它們的估值會迅速攀升。

按照Lyft的估計,還要等1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需要的司機才會比現在少。Kapoor說:“一旦時機真的來臨,還會有新的就業機會出現,比如車內老年人護理機會,可能汽車內會有咖啡服務,或者有管理者與你同行。”

建立一個技術平臺,讓眾多自動駕駛玩家加入進來,部署自己的汽車,然後提供服務,讓它們從汽車中賺到錢,這就是Lyft的如意算盤,這樣一來,即使未來某一家企業在無人駕駛中成為贏家,它也可以化解風險。

Kapoor認為,前進的方向是沒有疑問的,我們離擁有汽車越來越遠,現在擁有一輛汽車每人平均每年支付9000美元,使用時間只有4%;自動駕駛更安全,消費者支付的價格更低,因為分享與電動化的出現,環境會更好。

研發中心的具體情況

Level 5研發中心未來幾周就會開放。2018年年底之前準備安置幾百人。中心有汽車港灣(vehicle bays)、實驗室,還有一點更重要:Lyft汽車合作夥伴的代表會進駐。

一些公司正在開發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但Lyft認為,與汽車、交通運輸產業的其它企業合作更好,公開合作。到底有哪些合作夥伴?讓我們看看名單:通用汽車、nuTonomy、MIT一家自動駕駛汽車創業公司、捷豹路虎。Lyft暗示,近期還會宣佈其它企業加入的消息。

Luc Vincent介紹了開源自動駕駛汽車系統的開發計畫。Lfyt正在開發一些技術,與3D地圖有些類似,它可以告訴乘客汽車的路線是怎樣的,前面有什麼,汽車看到的周邊環境是怎樣的。Lyft希望有了這樣技術乘客會感到更舒適。

要想知道周圍是怎樣的,無人駕駛汽車需要大量資料,這樣才能知道前方可能會有什麼情況出現。因為Lyft網路有許多司機,它正在向司機的汽車安裝感測器,這樣就可以收集大量資料。當司機駕駛汽車時,他們會收集路線資訊,這樣就可以為汽車開發地圖系統。

Lyft合作夥伴也會將自己的汽車連接到地圖系統,這樣一來,Lyft司機每行駛一英里都會讓大家都受益。

這麼多企業參與,當中一些還是直接的競爭對手,現在居然因為自動駕駛走到一起,真是不可思議。Kapoor認為,產業的許多企業都認為,與合作夥伴合作比自己單獨開發效率高很多。而且獨自開發自動駕駛汽車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年底之前,Lyft準備與nuTonomy合作在波士頓推出自動駕駛汽車。具體什麼時候開上公路?公眾能夠乘坐嗎?Lyft沒有透露。

自動駕駛汽車替代有人駕駛汽車不是一夜之間的事。Lyft產品主管認為,至少在短期之內兩個世界會以混合網路的形式存在,裡面包含了有人駕駛汽車、無人駕駛汽車。當客戶呼叫汽車時,如果所處的環境無人駕駛汽車難以應付,Lyft會派遣人類駕駛員前往,例如汽車要到體育館前方接客,那裡會有許多行人和汽車。

點擊下方瞭解更多關注我們,獲取更多科技前沿資訊~

這幢大樓叫作“Level 5”。為什麼這樣做呢?Lyft認為公司要想在未來倖存下去,必須這樣做,因為到時消費者擁有汽車的模式會慢慢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付費訂閱獲得汽車使用權。

Lyft高管在新聞發佈會上說,無人駕駛不可避免,硬體與軟體快速進化會帶來巨大機會,Lyft不能錯過機會。Lyft無人駕駛副總裁Luc Vincent說:“這個領域戰略意義太重,我們不能不參與。我們想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最近,Uber碰到了不麻煩,包括辦公環境中出現性騷擾,因為繞開法律被監管機構調查,這些事情最終導致聯合創始人卡蘭尼克時,Raj Kapoor與同事沒有明確回答,Lyft團隊準備自己開發硬體。Raj Kapoor說:“我們暫時無法評論,不過有一點是確定的,我們不會製造自己的汽車,我們會開發自動駕駛系統,與汽車產業合作,將系統帶到市場。”

從一張幻燈片看,Lyft準備涉足無人駕駛的一些領域,比如繪圖、感知、路線規劃、動作控制。Lyft還說,通過公司的App,它會向Lyft乘客提供即時視角,讓他們看到汽車感測器感知的東西。

Mattheisen指出,無人駕駛Lyft會在小範圍、隔離區域推出,不會出現在每一條街道;也就是說如果天空下雨,或者出現重大交通事故,自動駕駛不太合適,不過用戶仍然可以選擇其它Lyft服務。

6月初,Lyft推出了Open Platform Initiative,它還制定了其它一些措施鼓勵大家加入聯盟,一起開發自動駕駛,這些措施主要是經濟方面的。

Uber市值約為700億美元,Lyft只有70億美元,分析師認為,如果打車服務公司可以剔除司機支付成本,改變業務模式,它們的估值會迅速攀升。

按照Lyft的估計,還要等1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需要的司機才會比現在少。Kapoor說:“一旦時機真的來臨,還會有新的就業機會出現,比如車內老年人護理機會,可能汽車內會有咖啡服務,或者有管理者與你同行。”

建立一個技術平臺,讓眾多自動駕駛玩家加入進來,部署自己的汽車,然後提供服務,讓它們從汽車中賺到錢,這就是Lyft的如意算盤,這樣一來,即使未來某一家企業在無人駕駛中成為贏家,它也可以化解風險。

Kapoor認為,前進的方向是沒有疑問的,我們離擁有汽車越來越遠,現在擁有一輛汽車每人平均每年支付9000美元,使用時間只有4%;自動駕駛更安全,消費者支付的價格更低,因為分享與電動化的出現,環境會更好。

研發中心的具體情況

Level 5研發中心未來幾周就會開放。2018年年底之前準備安置幾百人。中心有汽車港灣(vehicle bays)、實驗室,還有一點更重要:Lyft汽車合作夥伴的代表會進駐。

一些公司正在開發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但Lyft認為,與汽車、交通運輸產業的其它企業合作更好,公開合作。到底有哪些合作夥伴?讓我們看看名單:通用汽車、nuTonomy、MIT一家自動駕駛汽車創業公司、捷豹路虎。Lyft暗示,近期還會宣佈其它企業加入的消息。

Luc Vincent介紹了開源自動駕駛汽車系統的開發計畫。Lfyt正在開發一些技術,與3D地圖有些類似,它可以告訴乘客汽車的路線是怎樣的,前面有什麼,汽車看到的周邊環境是怎樣的。Lyft希望有了這樣技術乘客會感到更舒適。

要想知道周圍是怎樣的,無人駕駛汽車需要大量資料,這樣才能知道前方可能會有什麼情況出現。因為Lyft網路有許多司機,它正在向司機的汽車安裝感測器,這樣就可以收集大量資料。當司機駕駛汽車時,他們會收集路線資訊,這樣就可以為汽車開發地圖系統。

Lyft合作夥伴也會將自己的汽車連接到地圖系統,這樣一來,Lyft司機每行駛一英里都會讓大家都受益。

這麼多企業參與,當中一些還是直接的競爭對手,現在居然因為自動駕駛走到一起,真是不可思議。Kapoor認為,產業的許多企業都認為,與合作夥伴合作比自己單獨開發效率高很多。而且獨自開發自動駕駛汽車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年底之前,Lyft準備與nuTonomy合作在波士頓推出自動駕駛汽車。具體什麼時候開上公路?公眾能夠乘坐嗎?Lyft沒有透露。

自動駕駛汽車替代有人駕駛汽車不是一夜之間的事。Lyft產品主管認為,至少在短期之內兩個世界會以混合網路的形式存在,裡面包含了有人駕駛汽車、無人駕駛汽車。當客戶呼叫汽車時,如果所處的環境無人駕駛汽車難以應付,Lyft會派遣人類駕駛員前往,例如汽車要到體育館前方接客,那裡會有許多行人和汽車。

點擊下方瞭解更多關注我們,獲取更多科技前沿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