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滴滴告訴你,當你拿著80萬創業的時候,產品是外包還是自己組團開發

滴滴CEO程維當時拿著80萬開始創業,第一代產品是找外包軟體公司做的,

程維當時覺得兩個月要把產品做好,現招團隊時間太緊。

現在,如果是你拿著80萬創業,你會選擇產品外包還是自己組團開發呢?

我們可以來算這樣一筆賬:拋開產品上線需要趕時間的外在條件,如果程維當初選擇自己組建團隊開發APP ,會是怎樣的情形?

程維是運營出身,不懂技術,首先要招聘一個CTO,然後搭配的技術人員有:產品經理、UI設計師、安卓工程師、iOS工程師、後端工程師,

至少6個人的配置,按照開發人員的工資,每月開支至少6—8萬,還要算上招聘成本1萬,辦公場地3萬、配置的電腦、測試手機等共2.5萬。

開發人員不合適的輪換,按照團隊開發產品的週期,磨合+招聘到位,至少3個月的時間,能完成產品第一版的開發。平均每月只是開發團隊的開支,就差不多10萬。這個開支是每月都固定有的,少了哪一個,APP後續都會出問題。

滴滴從6月熬到11月金沙江創的融資,需要花費在APP開發上的最少費用:5*10=50萬元。

80萬的資金,技術開發團隊就占去了大半,這樣的話,接下來的滴滴根本沒有足夠的資金再去做運營。

而選擇外包的費用:總共8萬元。

選擇自建團隊的剩餘資金是:

80-5*10=30萬元

選擇軟體外包的剩餘資金是:

80-8=72萬元

即便滴滴選擇了軟體外包,依然存在資金短缺的困難。倘若滴滴沒有選擇外包,而是選擇自建開發團隊,少了42萬元的運營資金,滴滴極有可能還沒有撐到11月份金沙江創的融資就已經死了。

關於應該選擇產品外包還是自己組團開發的問題上,通過滴滴的案例我們能否得到一些啟示呢?事實上,我們能夠看出,滴滴通過第一版的軟體外包,節省了近一半的創業成本,

同時實現了滴滴創業初級階段的歷史性任務,為滴滴後續迅速佔據國內市場創造了有利條件。

根據滴滴後來的採訪口述——“2012年9月9日,嘀嘀打車上線,已經安裝了500個司機端,但是上線亮燈的只有16個”……再到後來,“訂單漸漸多起來了,兩個月後,終於有超過100個司機同時線上。”

在朱嘯虎的口述中——“當天我去見完程維,回到國貿,走在路上的時候,樓下走過來三個白領,其中一個人很興奮地對他的同事說我昨天用滴滴打到車了。

這更讓我覺得,打車軟體是個高頻剛需應用,而且具有高度病毒傳播特性,一定要投。”

如此看來,程維在創業前期找外包公司開發APP確是明智之舉,既省了財力又省了人力。與自己組團開發相比,選擇軟體外包顯然是一大捷徑。到這裡也許有人想問,開發一款APP需要多少錢,如何確定APP開發資金投入呢?

由於每一款APP的需要實現的具體功能不同,所以需要我們根據APP具體實現的功能等諸多因素考慮。不同功能、類型的APP,在開發價格也大不相同。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你想要開發一款APP,一定要先明確自己的需求,在此基礎上才能進行開發價格的討論。

創業路上,希望我們都能步步為“贏”!

到這裡也許有人想問,開發一款APP需要多少錢,如何確定APP開發資金投入呢?

由於每一款APP的需要實現的具體功能不同,所以需要我們根據APP具體實現的功能等諸多因素考慮。不同功能、類型的APP,在開發價格也大不相同。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你想要開發一款APP,一定要先明確自己的需求,在此基礎上才能進行開發價格的討論。

創業路上,希望我們都能步步為“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