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老司機告訴你為什麼汽車的速度表都是指標的,換成數字的不是更好麼?

就算是老司機,有時候周圍環境過於嘈雜(比如開著窗旁邊正好過大貨車),瞄一眼轉速表也是不可避免的。

這時候,指針表的優勢是無與倫比的。因為指標表顯示的是具象資訊(圖像),

而數位表顯示的是抽象資訊(文字)。人對具象資訊的反應速度極快,幾乎是瞬間,但是對抽象資訊的反應速度就要慢一拍。

所以指標表更直觀、閱讀更快,但是讀數不是很準確。而數位表可以一下子讀出準確的數位——但是知道數位沒有卵用,這不是轉速表和車速表的目的,轉速表和車速表重要的是當前轉速或者車速與某個預設值之間的關係。

類似的資訊還有很多,

我們看轉速表,關注的是當前轉速是否到換擋轉速,看速度表,關注的是當前車速有沒有超限速,看水溫,關注的是當前水溫是否過高或者過低……

你在看這個錶盤的時候,第一反應是這根紅色指標的角度的具象資訊,隨後才會解讀到指標具體所指的數字——但是,

在一般情況下,這都是毫無必要的。我一眼就看到指標已經頂破4000轉了,差不多可以升一檔了,我不需要去解讀指標指向的數字究竟是多少。而看數位表的時候,就直接進入了速度更慢的抽象資訊處理的層面。反倒需要做一次抽象對比,對比兩個數位的大小。

所以開手動擋的時候,偶爾瞄一眼轉速表,並不是眯著眼睛去細看指標具體指向哪個數字,然後去在解讀這個數字,

而是直接觀看的指標的位置——以及指標尖端與那幾個大刻度之間的位置關係,差不多就下手換擋。假如我習慣3000換擋,我只要瞄到指標尖端越過了3大刻度,直接換擋就行。不用在腦中做任何抽象化的處理。

數位表就需要先解讀這一堆數字究竟是多少,然後再想這數字有沒有超過習慣的換擋轉速,然後再決定是否要換擋。這所有的過程都完全在腦內完成,

其實並沒有指針表來得直觀。

數字表還會涉及一個閱讀難度的問題。汽車指標表並不會有非常迅速地移動,隨時都能清晰得到所需的資訊,而數位表的數位是在原位不斷變換跳動,閱讀的難度比指針表更大。

所以,即便FPK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普及,多數主機廠在設計FPK的時候,對於轉速、車速等較為關鍵、需要一眼就讀出,並且傾向於表示當前資料是否正常(與某個預設值之間的關係),

或者顯示某種比例的資訊(類似的還有水溫、油量、油壓、油溫、渦輪壓力等),這類儀錶也多使用類比的圖像化儀錶來顯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