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霞客島:莊子《逍遙遊》中鵬的形象解讀,你還在被誤導嗎?

《莊子》中描述的大鵬,其實就是鳳凰。

如果經常寫篆體的書法家們,或者搞古文字研究的,就會知道鳳凰的鳳字與朋友的朋字,在古篆體上是同一個字。

古文鳳

篆文朋

「古文鳳,象形。鳳飛,羣鳥從以萬數,故以為朋黨字。」《說文》

這段話意思很明顯,說鳳凰飛時,群鳥跟從,活生生朋黨彙聚,所以用朋字代鳳。

而凰字,在古體上就是鳳(朋)字加一個鳥字。

古文凰

「古文鳳。既象其形矣。又加鳥旁。葢朋者冣初古文。鵬者踵為之者也。莊子書。化而為鳥。

其名為鵬」

也就是說,凰字,其實就是鵬字。莊子的年代,用的是古文,真不知道他原意寫的是鳳還是鵬,或許後人把這個同體字異化成兩個字了。

書畫作品中錯誤的鵬形象

既然大鵬就是鳳凰,那些什麼大鵬展翅、鵬程萬里書畫作品中,把大鵬畫成鷹的,統統給我蹲牆角去面壁思過。

既然說到鵬,也解釋了鵬其實就是鳳凰。那就來說說佛經中翻譯的大鵬鳥。

佛教傳入中國後,受莊子影響逐漸出現了大鵬金翅鳥這一神話形象。按照佛經裡面的傳說,那個神鳥音譯叫迦樓羅。

在印度神話中,迦樓羅身長八千由旬,

翼長四千由旬,以龍(佛經中的龍其實是印度的眼鏡蛇,音譯納伽)為食,能任意穿梭宇宙,為毗濕奴坐騎。

按照這描述,所謂的印度大鵬,不過就是鷹而已。

漢奸翻譯們,總是拿中華美稱去裝飾胡教,就這樣,《莊子》中的百鳥之王鳳凰大鵬,竟然被印度化變成鷹。

鷹是遊牧民族、夷狄通常崇拜的鳥,與華夏文化大相庭徑。

後記:

鳳凰到底是什麼呢?

關於“鳳凰涅槃”的傳說是?

「鳳凰者,鶉火之禽,陽之精也」《鶡冠子·度萬》

鳳凰,也寫作鳳皇。

「有鳥焉其狀如雞,五采而文,名曰鳳皇」《山海經》

按照中國古籍的描述,屬於上古神禽,

備受中國人崇拜。如果鳳凰出現,被視為天下盛世,祥瑞。鳳凰出現,還有個專門的詞語,稱之為「鳳凰來儀」。

「堯使夔典樂,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簫韶九成,鳳皇來儀」《列子·黃帝》

「景星見,黃龍下,鳳皇至,醴泉出,嘉穀生,河不滿溢,海不波湧」《文子·精誠》

如果鳳凰不出現,則視為不太平。「鳳凰不翔,麒麟不遊,構木為台,焚林而畋,竭澤而漁」《文子·上禮》

鳳凰,是雌雄統稱。鳳凰的雄鳥叫鳳,雌鳥叫凰。(現在那些給女孩取名某某鳳的,其實搞錯了性別)

「雄曰鳳,雌曰皇。雄鳴曰即即,雌鳴足足。」《禮記瑞命篇》

鳳凰是一種什麼樣的神鳥呢?

「鳳,神鳥也。天老曰:“鳳之象也,鴻前麐後,蛇頸魚尾,鸛顙鴛思,龍文虎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翺翔四海之外,過崐崘,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寕。”從鳥凡聲。」《說文》

天老是黃帝臣。《說文》在解釋鳳凰時,引用了《天老言》,根據其描述,這神鳥非常之大。

古往以來,無論人們怎麼描述鳳凰,從沒出現過鳳凰浴火重生的傳說。

直到郭沫若

他在翻譯西方一些神話時,發現天方國(今阿拉伯半島)有一個神話傳說,有一對神鳥,也是雌雄共稱,滿五百歲後,集香木自焚,複從死灰中更生,從此鮮美異常,不再死。

這玩意頂多叫火雞,或者不死鳥,音譯叫「菲尼克司」。與我們中國的鳳凰可以說沒有絲毫關係。

但是郭沫若把它稱之為鳳凰,並稱「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這件事情,錢鐘書就非常反感並批評過郭沫若。

錢鐘書與黃永玉通電:「這算什麼根據?是郭沫若1921年自己編出來的一首詩的題目。三教九流之外的發明,你哪裡找去?鳳凰跳進火裡再生的故事那是有的,古羅馬錢幣上有過浮雕紋樣,也不是羅馬的發明,可能是從希臘傳過去的故事,說不定和埃及、中國都有點關係……這樣吧!你去翻一翻大英百科……啊!不!你去翻翻中文本的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第三本裡可以找得到。」

郭沫若翻譯外來文化時,竟然拿中國的美稱去混淆,在他發明了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這一詞之後,深遠的誤導國人。

甚至普遍國人認為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可能是古老的傳說。殊不知,這個“古老傳說”在中國不到一百年。

國產動漫《秦時明月》號稱歷史為骨,其中也有一段弄玉彈琴的故事講述鳳凰浴火重生。

看來不少人被誤導,認為中國的鳳凰會浴火重生的。

(現在那些給女孩取名某某鳳的,其實搞錯了性別)

「雄曰鳳,雌曰皇。雄鳴曰即即,雌鳴足足。」《禮記瑞命篇》

鳳凰是一種什麼樣的神鳥呢?

「鳳,神鳥也。天老曰:“鳳之象也,鴻前麐後,蛇頸魚尾,鸛顙鴛思,龍文虎背,燕頷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翺翔四海之外,過崐崘,飲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寕。”從鳥凡聲。」《說文》

天老是黃帝臣。《說文》在解釋鳳凰時,引用了《天老言》,根據其描述,這神鳥非常之大。

古往以來,無論人們怎麼描述鳳凰,從沒出現過鳳凰浴火重生的傳說。

直到郭沫若

他在翻譯西方一些神話時,發現天方國(今阿拉伯半島)有一個神話傳說,有一對神鳥,也是雌雄共稱,滿五百歲後,集香木自焚,複從死灰中更生,從此鮮美異常,不再死。

這玩意頂多叫火雞,或者不死鳥,音譯叫「菲尼克司」。與我們中國的鳳凰可以說沒有絲毫關係。

但是郭沫若把它稱之為鳳凰,並稱「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這件事情,錢鐘書就非常反感並批評過郭沫若。

錢鐘書與黃永玉通電:「這算什麼根據?是郭沫若1921年自己編出來的一首詩的題目。三教九流之外的發明,你哪裡找去?鳳凰跳進火裡再生的故事那是有的,古羅馬錢幣上有過浮雕紋樣,也不是羅馬的發明,可能是從希臘傳過去的故事,說不定和埃及、中國都有點關係……這樣吧!你去翻一翻大英百科……啊!不!你去翻翻中文本的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在第三本裡可以找得到。」

郭沫若翻譯外來文化時,竟然拿中國的美稱去混淆,在他發明了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這一詞之後,深遠的誤導國人。

甚至普遍國人認為鳳凰涅槃、浴火重生可能是古老的傳說。殊不知,這個“古老傳說”在中國不到一百年。

國產動漫《秦時明月》號稱歷史為骨,其中也有一段弄玉彈琴的故事講述鳳凰浴火重生。

看來不少人被誤導,認為中國的鳳凰會浴火重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