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最後一個愛新覺羅氏村落 世代只做一件事 仍有皇族後裔

在古代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有個特殊的使命,他們世代生活在皇陵旁邊,

這就是守陵人。今天小編將給大家介紹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的守陵人,幾百年以來他們依舊保持自己的守陵人身份,他們就是清朝永陵守陵人。

說這群守陵人之前,小編先給大家介紹一下清朝永陵。清永陵是清王朝的祖陵,位居關外三陵之首,占地約一萬平方米。它位於關外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西北啟運山腳下,這裡埋葬著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祖先。

分別是孟特穆(肇祖原皇帝)、曾祖福滿(興祖直皇帝)、祖父覺昌安(景祖翼皇帝)、父親塔克世(顯祖宣皇帝)、伯父禮敦(武功郡王)、叔父塔察篇古(多羅格恭貝勒)以及他們的妻子。

為了讓永陵有更好的保護,西元1606年永陵修建完畢後,這裡就有了守陵人。

當時駐紮在這裡的是一個完整的守護清朝永陵幾個,最高峰時這裡的守陵人達到了3000人。很多人認為守陵就是簡單地看護陵寢,其實這是大錯特錯。

其實在古代守陵有著一套完整複雜的體系,除了看護陵墓,守陵人最重要的兩項任務就是每年的祭祀和接待皇帝來祭拜。守陵人的分工則更為明確,有人負責飼養祭祀用的牛羊;有的負責釀造祭祀用的酒水等。

為了保證祭祀時祭品的正常供應,很多守陵人一輩子就幹一件事。

清朝入關後,先後有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四位皇帝共九次前來永陵祭祖,其中康熙兩次、乾隆四次、嘉慶兩次、道光一次。永陵的守陵人不僅有普通老百姓,也有因犯錯而被處罰至此守陵的皇族貴胄,

比如當年的國戚喜塔臘氏也曾被罰守護永陵。

康熙帝在位期間,曾在永陵設立管理永陵的總理衙門,額設總管1員,翼長2員,八旗滿洲防禦16員,筆貼式2員,領催4員,馬兵75名,章京品級3員。(注:額設即制度上允許的定員的設置)

1911年辛亥革命後,清朝滅亡,

永陵的守陵人也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永陵附近的村落裡依然有守陵人的村莊,比如永陵、下營子、嘉禾等村子守陵人後裔人數眾多,這裡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處愛新覺羅氏聚居的村落。

經歷了一百多年與漢族的不斷交往通婚,守陵人已經逐漸被同化,他們的後裔與當地人生活無異,村落裡的很多年輕人更是對祖上是守陵人的歷史知之甚少。有的村民經常會對來到村莊中的外人說,他們小時候經常聽父親們講述守陵人的故事,“現在很少有人知道過去的祭祀禮儀,即便知道也沒有人再做了。 ”

如今,永陵附近的村莊中的守陵人後裔正在努力恢復傳統的祭祀儀式。“祭祀祖先的禮儀和習俗不應該被忘記,這也是咱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他們小時候經常聽父親們講述守陵人的故事,“現在很少有人知道過去的祭祀禮儀,即便知道也沒有人再做了。 ”

如今,永陵附近的村莊中的守陵人後裔正在努力恢復傳統的祭祀儀式。“祭祀祖先的禮儀和習俗不應該被忘記,這也是咱們傳統文化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