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專家雲集,產業融合,2017中國小龍蝦產業大會盛大開幕

7月29日,在合肥世紀金源大飯店,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支援、安徽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指導,中國水產養殖網和中國龍蝦網聯合主辦的2017中國小龍蝦產業大會隆重召開,

來自全國各地的600餘位小龍蝦產業相關團體、企業、養殖場、合作社、個人參會,聚焦小龍蝦養殖流通最前沿技術,探索小龍蝦產業開發合作新模式,受到業界普遍關注。

600人會場坐無虛席

近年來,小龍蝦養殖產業在高速發展的同時,仍存在不少的盲區,不少希望投身於小龍蝦養殖事業的農戶仍然不知道如何下手,

缺乏養殖經驗,養殖技術落後,對病害的預防不到位,資訊閉塞,流通管道複雜,養殖戶不能準確的把握市場,導致虧損,流通與加工環節也存在種種問題。

中國水產養殖網蔡俊作發言詞。蔡俊強調,

2017中國小龍蝦產業大會應時而開,此次小龍蝦產業大會加強小龍蝦產業從業人員之間的聯繫,強化交流作用,共同探討解決小龍蝦產業中出現的問題,促進企業間的資源分享與合作。一切為了讓小龍蝦從業者能夠瞭解小龍蝦生產流通最前沿技術,跟緊小龍蝦發展新模式的步伐。

專家雲集,聚焦小龍蝦養殖流通最前沿技術

緊抓核心,此次小龍蝦產業大會著重研討小龍蝦養殖流通最前沿技術,

通過科研專家和養殖實踐專家的互動交流有效提升小龍蝦養殖產量與品質的最新方案和技術。7月29日上午,行業權威專家舒新亞、丁鳳琴分別作《淡水小龍蝦高產高效健康養殖關鍵技術與新模式》、《小龍蝦稻蝦連作技術》的學術演講、邀請業內多位養殖實踐專家潛江蝦寶科技陳居茂、滁州市龍蝦良種繁育場場長王如峰為大家分享《小龍蝦池塘精養與苗種繁育》、《蝦禾369小龍蝦養殖模式》等系統建設方案和經驗。

舒新亞教授分享《淡水小龍蝦高產高效健康養殖關鍵技術與新模式》

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正高職高級工程師舒新亞教授詳細的闡述了小龍蝦產業存在的問題:1、國家對小龍蝦的研究資金投入太少,

研究落後於生產,也嚴脫離養殖實際;2、養殖戶大多依靠傳統的漁業養殖經驗來養殖小龍蝦,高效健康養殖技術基本沒有大面積普及;3、小龍蝦苗種不僅數量嚴重缺口,而且品質堪憂;4、小龍蝦病害頻繁發生,嚴重威脅產業發展;5、產業界認識嚴重不統一,產業誤區太多;6、有些部門缺乏科學的產業發展思路,正確引導和監管不夠。

同時指出,小龍蝦高產高效健康養殖關鍵技術在於:

(1)養殖水體結構改造。稻田開挖環形溝,加深、加寬田埂和環溝,安置防逃網、誘蟲燈;池塘增加深度和坡度;改造進排水系統。

(2)改變投種時間及模式。將苗種投放時間改為6~8月放親蝦,9~10月投放人工繁殖的1cm幼蝦。來年3-5月只是補苗,補投3-5cm的幼蝦,強調“早放苗、早收穫”。

(3)改一次放種為多次放種。即“夏秋放種、春季補苗、捕大放小、輪捕輪放”。

(4)改小龍蝦的自然繁殖為人工繁殖。

(5)改稻田、池塘的單一產品,為多品種生態共作。

安徽農科院丁鳳琴老師分享《小龍蝦稻蝦連作技術》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丁鳳琴研究員做《稻蝦連作關鍵技術》的演講,從安徽稻蝦連作模式的生產現狀、安徽稻蝦連作模式發展前景、稻蝦連作關鍵技術、秋繁苗種、建議等五個方面以大量翔實的案例講述了小龍蝦稻蝦連作的關鍵技術。稻蝦連作模式是根據沿江、沿淮及江淮之間種植業不同的耕作制度,合理的安排水稻的種植時間,科學選擇優質水稻品種,水稻收割後,開展一季龍蝦養殖的過程。為農民提供就業機會是保障小龍蝦產業穩步發展的基礎。在政策的支援和正確引導下,民間大量資金投入到小龍蝦產業,僅養殖這一塊每百畝面積需勞力3-4人,目前安徽小龍蝦養殖面積近百萬畝,以農養農,可解決一大批農民當地就業問題。同時,稻蝦連作的生物特色是將農業生產中產生污染最為嚴重的水稻秸稈通過返田,從而為土壤表層提供了大量的有機質及磷、鉀等營養元素,成為早春稻田旱草及水草生長容易吸收的養分,為小龍蝦生活生長提供較好的環境條件;而龍蝦除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殘體的形式為土壤提供有機質,並通過活動促進有機殘體的轉化及對土壤的攪動,改變土壤結構等。

陳居茂《小龍蝦池塘精養與苗種繁育》

湖北潛江龍蝦協會副會長陳居茂表示,很多時候我們仍然是在以傳統的農業發展思維在做小龍蝦,這會使產業存在極大的風險,有些養殖戶是看到政府在大力推動稻田養殖小龍蝦後進入這個產業的,同時認為小龍蝦養殖比較簡單,成活率高,養殖週期短,不像河蟹等品種養殖週期長,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承擔更多的風險,還有就是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如果產量高一些就多賣點,產量少一些就少賣一些,反正是在水稻外產生的額外收入。然而如果整個產業要想進入穩步發展的階段,需要能夠允許多種情況並存,一部分水田用來搞蝦稻,一部分用來搞專養,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科學養殖、輪捕輪放、均衡上市,才能穩定市場的供應,促進整個產業更加健康持續的發展。現在,陳居茂養殖的“麻青小龍蝦”已經能夠做到這一點,每年從3月到12月均有成品蝦上市,同時價格均高於市場平均價格3—5元錢,即使稻田蝦已經基本結束,他的蝦塘裡卻仍有10萬斤成品蝦存塘,並且可以做到每年養3季,現在,第2季的蝦苗又已經開始投放,看來,多年的艱辛投入已經可以收穫豐厚的回報,“麻青小龍蝦”給他帶去的絕不僅僅是經濟上收益,還有更多的榮譽和精神上的滿足,這才是發展現代農業所需要的企業家精神。

陸裕肖《天邦全熟化蝦蟹料助力小龍蝦產業可持續發展》

天邦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技術服務總監陸裕肖認為,天邦股份的陸裕肖先生在演講中說道:小龍蝦營養需求,不同生長階段對蛋白需求差異較大,並且對動、植性蛋白源需求有差異;多不飽和脂肪酸、磷脂和膽固醇對其生長有著不可替代作用;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有限,適量纖維素添加量對生理機能產生促進作用;微量營養元素對小龍蝦的蛻皮生長和苗種培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小龍蝦營養組成:全蝦粗蛋白含量11~13%;蝦肉部分粗蛋白含量18~20%;全蝦粗脂肪含量1.3~3.0%;蝦肉部分粗蛋白含量1.0~1.5%;龍蝦中礦物質總量約為1.6%,其中鈣、磷、鈉及鐵的含量較高;含有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

食性:雜食性,其食性與季節變化和蝦自身的發育階段密切相關;(在春季和早中期發育(8cm以內)主要偏向動物食物為主;在秋冬季和後期發育(8cm以上)主要偏向植物物食物為主);飼料蛋白最適需求:27~33%左右;(賴氨酸:1.66%;蛋氨酸:0.94%);

春季:(3-5月份)快速生長期,對動物蛋白源需求高,對蛋白要求高(32%);

夏秋:(6-8月份)養成出蝦期和高溫期,生長緩慢,動、植物蛋白源需要搭配均衡;對蛋白要求略低(29%);

秋冬:(9-11月份)育苗期,提高苗種數量和品質對蛋白要求有所提升(36% );

大會同期安排了廈門科環海洋生物科技公司、寧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水世紀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沭陽縣鴻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分享了與小龍蝦養殖有關的苗種、飼料、動保漁藥等相關產品解決方案。

廈門科環海洋生物科技公司

北京水世紀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沭陽縣鴻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小6水產網

北京市益友公益設備公司

天邦全熟化蝦蟹料在湖北地區小龍蝦養殖精彩資料分享寧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

並且現場舉行了小龍蝦養殖圓桌論壇,通過不同地區的專家、養殖戶的觀點碰撞,促進與會各方在知識收集、知識融合、知識利用和知識創新方面的提高,為各養殖戶及業界同仁提供一次難得的交流和學習機會。

與會嘉賓包括:

天邦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技術服務總監陸裕肖

北京水世紀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行銷總監楊廷華

潛江蝦寶公司總經理陳居茂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丁鳳琴研究員

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正高職高級工程師舒新亞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宋光同

大會精彩花絮:

本次小龍蝦產業大會是落實“聚焦小龍蝦養殖流通最前沿技術,探索小龍蝦產業開發合作新模式”的一次重大交流活動,增強加快小龍蝦產業標準化建設的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理清思路,結合實際,創新克難,著力推進,全面加快產業化發展步伐,不斷提升產業化水準,提高從業者管理和運營效率,為從業者提供系統化的助力支撐,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產量和品質上面來,使小龍蝦產業發展登上新的臺階。

【作者:陳偉榮】

(1)養殖水體結構改造。稻田開挖環形溝,加深、加寬田埂和環溝,安置防逃網、誘蟲燈;池塘增加深度和坡度;改造進排水系統。

(2)改變投種時間及模式。將苗種投放時間改為6~8月放親蝦,9~10月投放人工繁殖的1cm幼蝦。來年3-5月只是補苗,補投3-5cm的幼蝦,強調“早放苗、早收穫”。

(3)改一次放種為多次放種。即“夏秋放種、春季補苗、捕大放小、輪捕輪放”。

(4)改小龍蝦的自然繁殖為人工繁殖。

(5)改稻田、池塘的單一產品,為多品種生態共作。

安徽農科院丁鳳琴老師分享《小龍蝦稻蝦連作技術》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丁鳳琴研究員做《稻蝦連作關鍵技術》的演講,從安徽稻蝦連作模式的生產現狀、安徽稻蝦連作模式發展前景、稻蝦連作關鍵技術、秋繁苗種、建議等五個方面以大量翔實的案例講述了小龍蝦稻蝦連作的關鍵技術。稻蝦連作模式是根據沿江、沿淮及江淮之間種植業不同的耕作制度,合理的安排水稻的種植時間,科學選擇優質水稻品種,水稻收割後,開展一季龍蝦養殖的過程。為農民提供就業機會是保障小龍蝦產業穩步發展的基礎。在政策的支援和正確引導下,民間大量資金投入到小龍蝦產業,僅養殖這一塊每百畝面積需勞力3-4人,目前安徽小龍蝦養殖面積近百萬畝,以農養農,可解決一大批農民當地就業問題。同時,稻蝦連作的生物特色是將農業生產中產生污染最為嚴重的水稻秸稈通過返田,從而為土壤表層提供了大量的有機質及磷、鉀等營養元素,成為早春稻田旱草及水草生長容易吸收的養分,為小龍蝦生活生長提供較好的環境條件;而龍蝦除以排泄物、分泌物和殘體的形式為土壤提供有機質,並通過活動促進有機殘體的轉化及對土壤的攪動,改變土壤結構等。

陳居茂《小龍蝦池塘精養與苗種繁育》

湖北潛江龍蝦協會副會長陳居茂表示,很多時候我們仍然是在以傳統的農業發展思維在做小龍蝦,這會使產業存在極大的風險,有些養殖戶是看到政府在大力推動稻田養殖小龍蝦後進入這個產業的,同時認為小龍蝦養殖比較簡單,成活率高,養殖週期短,不像河蟹等品種養殖週期長,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承擔更多的風險,還有就是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如果產量高一些就多賣點,產量少一些就少賣一些,反正是在水稻外產生的額外收入。然而如果整個產業要想進入穩步發展的階段,需要能夠允許多種情況並存,一部分水田用來搞蝦稻,一部分用來搞專養,做到真正意義上的科學養殖、輪捕輪放、均衡上市,才能穩定市場的供應,促進整個產業更加健康持續的發展。現在,陳居茂養殖的“麻青小龍蝦”已經能夠做到這一點,每年從3月到12月均有成品蝦上市,同時價格均高於市場平均價格3—5元錢,即使稻田蝦已經基本結束,他的蝦塘裡卻仍有10萬斤成品蝦存塘,並且可以做到每年養3季,現在,第2季的蝦苗又已經開始投放,看來,多年的艱辛投入已經可以收穫豐厚的回報,“麻青小龍蝦”給他帶去的絕不僅僅是經濟上收益,還有更多的榮譽和精神上的滿足,這才是發展現代農業所需要的企業家精神。

陸裕肖《天邦全熟化蝦蟹料助力小龍蝦產業可持續發展》

天邦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技術服務總監陸裕肖認為,天邦股份的陸裕肖先生在演講中說道:小龍蝦營養需求,不同生長階段對蛋白需求差異較大,並且對動、植性蛋白源需求有差異;多不飽和脂肪酸、磷脂和膽固醇對其生長有著不可替代作用;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有限,適量纖維素添加量對生理機能產生促進作用;微量營養元素對小龍蝦的蛻皮生長和苗種培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小龍蝦營養組成:全蝦粗蛋白含量11~13%;蝦肉部分粗蛋白含量18~20%;全蝦粗脂肪含量1.3~3.0%;蝦肉部分粗蛋白含量1.0~1.5%;龍蝦中礦物質總量約為1.6%,其中鈣、磷、鈉及鐵的含量較高;含有豐富的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D。

食性:雜食性,其食性與季節變化和蝦自身的發育階段密切相關;(在春季和早中期發育(8cm以內)主要偏向動物食物為主;在秋冬季和後期發育(8cm以上)主要偏向植物物食物為主);飼料蛋白最適需求:27~33%左右;(賴氨酸:1.66%;蛋氨酸:0.94%);

春季:(3-5月份)快速生長期,對動物蛋白源需求高,對蛋白要求高(32%);

夏秋:(6-8月份)養成出蝦期和高溫期,生長緩慢,動、植物蛋白源需要搭配均衡;對蛋白要求略低(29%);

秋冬:(9-11月份)育苗期,提高苗種數量和品質對蛋白要求有所提升(36% );

大會同期安排了廈門科環海洋生物科技公司、寧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水世紀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沭陽縣鴻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分享了與小龍蝦養殖有關的苗種、飼料、動保漁藥等相關產品解決方案。

廈門科環海洋生物科技公司

北京水世紀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沭陽縣鴻豐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小6水產網

北京市益友公益設備公司

天邦全熟化蝦蟹料在湖北地區小龍蝦養殖精彩資料分享寧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

並且現場舉行了小龍蝦養殖圓桌論壇,通過不同地區的專家、養殖戶的觀點碰撞,促進與會各方在知識收集、知識融合、知識利用和知識創新方面的提高,為各養殖戶及業界同仁提供一次難得的交流和學習機會。

與會嘉賓包括:

天邦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技術服務總監陸裕肖

北京水世紀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行銷總監楊廷華

潛江蝦寶公司總經理陳居茂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丁鳳琴研究員

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正高職高級工程師舒新亞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水產研究所研究員宋光同

大會精彩花絮:

本次小龍蝦產業大會是落實“聚焦小龍蝦養殖流通最前沿技術,探索小龍蝦產業開發合作新模式”的一次重大交流活動,增強加快小龍蝦產業標準化建設的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理清思路,結合實際,創新克難,著力推進,全面加快產業化發展步伐,不斷提升產業化水準,提高從業者管理和運營效率,為從業者提供系統化的助力支撐,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產量和品質上面來,使小龍蝦產業發展登上新的臺階。

【作者:陳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