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前門日記|阿里山廣場的前世今生(前世)

昨天很多讀過文章的朋友回饋不知道阿里山廣場為何物,在哪裡,因何而建。今天本文將講述阿里山廣場的前世。

2010年12月末,前門臺灣商業街在幕後悄然落成,來到前門遊客的身邊但並未開張。

2011年初,伴隨著“電音三太子”踩街祈福、熱鬧的鼓陣,精彩的布袋戲等臺灣特色節慶活動,坐落在前門的臺灣街開街。

臺灣三財神戲稱為“電音三太子”

當時的臺灣文化街真可謂熙熙攘攘,人山人海。每個人來到這都能體驗到臺灣文化的獨特魅力。其中最有標識性的建築即是阿里山廣場的小火車和神木。

當時還不讓參觀靠近的小火車

此圖為太子在阿里山廣場踩街

其次是臺灣小吃一條街,每到此處遛彎。臺灣腔的叫賣聲“蚵仔煎”、“鳳梨酥”、“竹炭花生”等不絕於耳,仿佛置身臺北夜市小吃街之中。

作為一個吃貨,到這來“逛吃逛吃”必不可少。

人來人往的小吃街入口

臺灣文化商務區承擔了京台兩地經濟文化交流平臺作用,還特別設置了臺灣映射藝術中心、鄧麗君音樂生活館、北京文博會臺北館常設展銷區,將臺灣主題旅遊、商業、文化、教育融為一體,

原汁原味地展現寶島臺灣。

臺灣街

兩岸文化交流地

一條天街側道,沿路店鋪設計都是極具臺灣風格。

讓人流連忘返。

但這樣的輝煌僅僅只持續了兩年光景,臺灣街的商戶開始陸陸續續的撤離,到2015年底便徹底落寞。從人山人海落得門可羅雀,不得不讓人感歎!

門可羅雀的臺灣街

這其中的各種緣由,以及臺灣街現今的發展,小編將在下篇文章中為大家娓娓道來。同時歡迎各位到前門阿里山廣場小火車來體驗現在得臺灣街,品一品香,一兩杯茶。前門臺灣街的明天會是什麼樣?何去何從,我們拭目以待。小編非北京本地人,本篇文章的見解也許存在偏差,歡迎大家指正和留言討論。

更好的沉香體驗就在熹香坊沉香專列

同時歡迎各位到前門阿里山廣場小火車來體驗現在得臺灣街,品一品香,一兩杯茶。前門臺灣街的明天會是什麼樣?何去何從,我們拭目以待。小編非北京本地人,本篇文章的見解也許存在偏差,歡迎大家指正和留言討論。

更好的沉香體驗就在熹香坊沉香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