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媒體聚焦」《郴州日報》:北湖“精准滴灌”“靶向治療”助脫貧

雪蓮果種植

“工作隊幫我們建合作社,指導我們養禾花魚、種香菇、雪蓮果,

現在我每月都有三四千元的收入,真是太感謝他們了!”7月20日,望著田裡的冷水魚,北湖區魯塘鎮紅星村紅星片區村民李嚴懷感慨地對筆者說。

紅星村地處高寒山區,交通不便,經濟發展滯後,村民收入主要靠種地和外出務工。2014年被定為省級貧困村後,幫扶工作隊根據該村氣候條件,組織村民成立了芙源禾花魚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棪玉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

指導村民種植香菇、雪蓮果、紅薯,並修建通村公路1800米,建設光伏發電項目一個。目前,該村95%以上貧困戶已脫貧,每戶貧困戶年收入增加近6000元。

區委書記蔣利民到保和瑤族鄉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

經精准識別,北湖區共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474戶、7356人。

北湖區把脫貧攻堅作為第一民生工程,把扶貧工作思路從“大水漫灌”變為“精准滴灌”“靶向治療”,瞄準病灶,突出重點,對症施策。區委書記蔣利民多次深入扶貧聯繫點保和瑤族鄉仙魚嶺村開展調研,指導扶貧,提出了以發展旅遊產業為突破口,著力打造鄉村全域旅遊和“全省旅遊脫貧示範村”的思路。

區委副書記、區長王洪燦到石蓋塘小溪村調研指導脫貧攻堅工作

區委副書記、區長王洪燦深入扶貧聯繫點石蓋塘小溪村指導脫貧攻堅的路徑、辦法、措施,為村民解決實際困難問題。39名區級領導、92個部門、2106名黨員幹部聯繫所有貧困村、貧困戶,開展“一對一”幫扶。

北湖區向14個省、市重點貧困村派駐了14支幫扶工作隊,逐村逐戶登記人口結構、家庭收入、產業發展等資訊,

準確把握致貧原因,精准施策,量身定制脫貧方案、幫扶措施和專案清單,促進資金、專案等有效傳遞到村、到戶、到人。同時強力推進產業扶貧,大力實施貧困村“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產業推進行動,結合實際,選准有優勢、有特色、有市場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免費提供選址、養殖場設計、生產管理等技術指導,使每個貧困村有1至2個產業發展專案,
每戶貧困戶至少有1個增收項目。

免費為貧困戶提供禾花魚苗

此外,北湖區積極打造產業扶貧帶動龍頭企業,以“扶貧企業+產業基地+貧困戶”“扶貧企業+合作組織+貧困戶”等模式,鼓勵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能人大戶與貧困戶結成利益聯結機制,充分調動民營企業和民間資金參與扶貧工作,確保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脫貧。2016年以來,共幫助貧困戶改擴建禾花魚養殖基地6600多畝,免費為貧困戶提供禾花魚苗16000斤;幫扶貧困戶改擴建養殖基地150多個;扶持貧困戶種植中草藥材1500多畝、高山蔬菜650多畝、特色水果300多畝。

光伏扶貧發電

為給扶貧產業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北湖區還著力改善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展光伏扶貧發電項目,共幫助貧困村、面上扶貧村新修、硬化通村通組公路180多公里,建成光伏扶貧發電站8座。

“精准滴灌”“靶向治療”加快了北湖區脫貧進程。2014、2015年,該區分別脫貧333戶、1017人;300戶、905人;2016年,脫貧697戶、1874人,超額完成年初省定減貧任務的56%;3個省級貧困村、1個市級貧困村順利出列。

充分調動民營企業和民間資金參與扶貧工作,確保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脫貧。2016年以來,共幫助貧困戶改擴建禾花魚養殖基地6600多畝,免費為貧困戶提供禾花魚苗16000斤;幫扶貧困戶改擴建養殖基地150多個;扶持貧困戶種植中草藥材1500多畝、高山蔬菜650多畝、特色水果300多畝。

光伏扶貧發電

為給扶貧產業創造更好的發展條件,北湖區還著力改善貧困村的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展光伏扶貧發電項目,共幫助貧困村、面上扶貧村新修、硬化通村通組公路180多公里,建成光伏扶貧發電站8座。

“精准滴灌”“靶向治療”加快了北湖區脫貧進程。2014、2015年,該區分別脫貧333戶、1017人;300戶、905人;2016年,脫貧697戶、1874人,超額完成年初省定減貧任務的56%;3個省級貧困村、1個市級貧困村順利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