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身體出現這四個信號提示血管狹窄,拖久了會心肌梗死!

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會出現後天性狹窄,也就是動脈粥樣硬化所致,

40歲-80歲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高發年齡,研究證明,在後天性因素裡,動脈粥樣硬化是導致血管狹窄的最重要病因,脂質代謝障礙為動脈粥樣硬化的病變基礎,其特點是受累動脈病變從內膜開始,一般先有脂質和複合糖類積聚、出血及血栓形成,進而纖維組織增生及鈣質沉著,並有動脈中層的逐漸蛻變和鈣化,導致動脈壁增厚變硬、血管腔狹窄。

病變常累及大中肌性動脈,

一旦發展到足以阻塞動脈腔,則該動脈所供應的組織或器官將缺血或壞死。由於在動脈內膜積聚的脂質外觀呈黃色粥樣,因此稱為動脈粥樣硬化。

所以,如果身體出現以下四種信號一定要小心,這提示你的動脈粥樣硬化所致血管狹窄已經出現了。

第一,間歇性跛行、足背動脈搏動消失,嚴重者甚至可發生壞疽。

下肢是最容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狹窄的地方,

也往往是症狀最先出現的地方,如果下肢血管狹窄比較嚴重,缺血缺氧,可能會出現下肢脹痛、跛行,更嚴重的可能會發生缺血性壞疽,嚴重的動脈粥樣硬化還可能導致栓子脫落,隨著血液運轉到全身,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第二,腹痛、便血、麻痹性腸梗阻等症狀。

腸道的營養主要來自腸系膜動脈,隨著動脈粥樣硬化的狹窄,腸系膜動脈可能會出現血管狹窄,從而引起缺血性腸炎表現,常見的症狀有腹痛、便血、麻痹性腸梗阻。

第三,夜尿增多、頑固性高血壓、嚴重者可有腎功能不全。

腎動脈粥樣硬化會引起腎動脈的狹窄,從而出現夜尿增多、頑固性腎性高血壓、腎功能不全等臨床表現。

第四,胸痛、胸悶、氣促。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會引起冠狀動脈狹窄,

導致心臟供血不足,容易出現胸痛、胸悶、氣促,活動後往往會加重。

如果出現這些信號時依然沒有重視,那麼隨著血管狹窄的加重,很有可能出現急性心肌梗死,這是非常兇險的疾病,死亡率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