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頂流行了600多年的帽子,影視劇裡經常出現,卻被許多人當作滿清服飾

瓜皮帽,很多人以為它是滿族服飾,卻不知它是正宗的漢族“土特產”。

它的真正發源地是南京,創制于明太祖時期,據說是明太祖朱元璋親自制定的一種樣式。

據《中國服飾史》記載,

其創制之初,由六片黑色絨、緞合成,呈半球形,頂綴帽珠,稱“六合一統帽”,取意四海升平,天下歸一。

所以,瓜皮帽的正名為六合一統帽。

因為它的造型呈多瓣狀,和西瓜皮有點形似,故被如此謔稱。

至於流行,似乎從明代開始就是全國性的。

明代士人所戴瓜皮帽

明人陸深《豫章漫鈔》雲:“今人所戴小帽,以六瓣合縫,下綴以簷如筒,閻憲副閎謂予言,亦太祖所制,若曰‘六合一統’雲爾。”

史學家談遷《棗林雜俎》說:“清時小帽,俗稱‘瓜皮帽’,不知其來久矣。瓜皮帽即六合巾,明太祖所制,在四方平定巾前。”

可見,瓜皮帽的發明人確是朱元璋,而其流行竟能跨越明清兩代,更何況清時滿族在服飾方面的排異性十分強烈,實屬不易。

葉紹袁《啟禎記聞錄》記蘇州地區的改服稱:“(順治三年)十一月初,

複嚴衣帽之禁。大袖每加撲責,巾即扯毀。由是舉監生儒皆小帽,士庶漫無分別。”

大意是說,由於順治帝在位時對老百姓的穿戴管的很嚴,穿著明代服飾是要受到懲罰的。於是老百姓無論是知識份子還是普通人,都戴起了瓜皮小帽。

戴瓜皮帽的康有為

估計是瓜皮帽的寓意“六合一統”甚合統治者心意,官方加以引導,再加之清朝蓄辮,戴它方便,遂成為清代男子的主要便帽。

戴瓜皮帽的鄉約鹿子霖

這一風俗,一直流傳到整個民國時期。甚至到了共和國成立後,

很多上了年紀的老人還常常戴著這種瓜皮帽。

可見它的流行時間之久,影響範圍之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