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比性無能更要命的是教育無能

一個人性無能

可能會影響生育

但是如果生而不好好養

教育無能

則可能會毀掉一個人一生

而粗暴地打孩子

正是一種教育的無能

1.

>>>

幾天前看了一則父親暴打女兒的新聞視頻:

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給弟弟買了10塊錢的零食,讓爸爸來付帳。

這位父親一把抓住小女孩的頭髮把她摔倒在地,拳腳相加,又順手拿起旁邊的拖把劈頭蓋臉一頓毒打。

幼小的弟弟則蜷縮在一旁,目瞪口呆。

眾人解勸父親才住了手。小女孩爬起來,

一瘸一拐地離開。

看完此視頻心抽了一下。

七八歲的小女孩,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上天遺落到凡間的小天使,為何會被如此暴虐相待?

有人用了“劫難”“仇恨”的字眼,有人直言“希望天下少些這樣的父母”。

2.

>>>

有一個發小,初中畢業考得不好,家裡不讓他繼續讀書,跟著別人外出務工。

同齡的小夥伴,大部分都還在學校,他卻要早早直面生活的重擔,確實是足夠辛酸。

我們為高考而日夜奮戰時,

他學會了抽煙、喝酒、打遊戲、賭博……

我們還在讀大學的時候,他的孩子已經可以打醬油了。

我們剛剛走出象牙塔,他被生活壓得有些喘不過氣來。

看看我們,再看看他自己。他開始抱怨是當年家裡不讓讀書,毀了自己一輩子。他越來越急躁,越來越恐慌。他怕孩子走上自己的老路,他要讓孩子考好大學,將來掙大錢。但他卻想不到別的辦法,除了打。自己打著零工,聊以糊口。

沒活幹的時候,就在家玩遊戲,或者叫幾個狐朋狗友到家喝酒、打牌。卻要孩子在一旁認真讀書寫作業,否則就得挨打。

通知開家長會,第一反應是孩子在學校搗亂,先打了再說。

打牌輸了錢,找不到工作,工作太累,生活沒保障……一切讓他覺得不痛快,對生活感到失望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打孩子。

因為他覺得打孩子,能讓孩子有出息,將孩子的未來,自己的下半輩子,都寄託在“打孩子”上。

然而,孩子的成長和他理想中的樣子完全背道而馳。初中沒畢業,學會了抽煙、喝酒、通宵上網、滿口謊話……

很多父母可能只是不願意,也沒有勇氣面對生活中的不如意,就拿孩子當出氣筒。除了動手,他們再找不到管教孩子的方法。

教育,成了他們施暴的完美藉口。然而,暴力之下從來不存在所謂的教育,只有殘害。

3.

>>>

身邊另一個朋友的真實案例:

她家三個小孩,她排行第二,

有一個哥哥一個弟弟。她爸媽從小就偏心哥哥弟弟,他們說,哥哥懂事當然疼,弟弟還小也要疼。

她哭著說:“那我呢?我第二的就可以隨便打罵了嗎?現在哥哥弟弟長大了,哥哥弟弟隨便說一句話他們都會聽,我稍微反抗就各種打罵。小時候好多次想自殺,想一了百了,但是想想我要活著,我以後活得好好的,讓他們來求我。”

一直活到現在。今年21歲,大學階段,每次問她父母要學費,邊給邊罵,說她花錢多、敗家,以後還不是嫁出去巴拉巴拉。

現在的她學會了隱忍,用著他們提供的資源不斷充實自己,強化自己,以後才好擺脫他們帶給她的陰影。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父母最好的禮物,是一個獨立的、活生生的人,需要得到最大的呵護和尊重。

孩子不是父母的出氣筒,也不是父母寄託未竟夢想的載體。父母有教育孩子的義務,但是不能以教育之名,行傷害之實。

每個父母對待孩子,僅有愛心還不夠,還要有耐心。

每個孩子,都該被溫柔相待。

邊給邊罵,說她花錢多、敗家,以後還不是嫁出去巴拉巴拉。

現在的她學會了隱忍,用著他們提供的資源不斷充實自己,強化自己,以後才好擺脫他們帶給她的陰影。

每個孩子,都是上天賜予父母最好的禮物,是一個獨立的、活生生的人,需要得到最大的呵護和尊重。

孩子不是父母的出氣筒,也不是父母寄託未竟夢想的載體。父母有教育孩子的義務,但是不能以教育之名,行傷害之實。

每個父母對待孩子,僅有愛心還不夠,還要有耐心。

每個孩子,都該被溫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