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黃海海戰:不公平的對決,北洋水師密電碼遭洩露,戰後實力尚存

導讀:清朝光緒二十年(1894)是一個不平常的年份,這一年,

慈禧太后迎來了她的六十大壽,紫禁城內一派歌舞昇平之象。就在慈禧太后大壽之前的一個月,決定清朝與日本戰果的一場關鍵戰役卻悄然發生,然而,北洋水師卻受到了不公平的對決。

自從甲午戰爭打響以來,日本艦隊一直尋求與北洋水師決戰的機會,

在戰爭前夕,汪鳳藻曾用密電碼的方式向清廷總理衙門發了一篇電報,沒想到的是,這篇電報竟然被日本電信課長佐藤愛默所截獲,經過一番努力,中國密電碼的編排規律被日方破譯。而這一切,清政府卻絲毫沒有任何察覺,甲午戰爭爆發後,這一密電碼仍然在被正常使用。

密電碼的破譯對雙方交戰產生了嚴重影響,清政府的陸海軍部署、行動等事宜都在日軍的監視之下。也就是說,在黃海海戰開展之前,日軍早已在黃海嚴陣以待,他們對消滅北洋水師主力信心滿滿。然而,雙方交戰後,北洋水師卻尤為頑強,甚至不惜用犧牲自己生命的方式來給對方以沉重打擊,出現了像鄧世昌這樣的壯烈之士。

從戰後結果來看,北洋水師損失了五艘軍艦,而日本則損失了兩艘軍艦,三艘軍艦受損嚴重,而北洋水師尚存十餘艘艦船,可以說是實力尚存,而且黃海的制海權並未完全落入對方之手。假如北洋水師重整旗鼓,並非沒有機會取得勝利,而清政府此時卻畏首畏尾,

李鴻章竟然命北洋水師躲入威海衛港,以致之後北洋水師全軍覆沒。

綜上所看,在甲午戰前,清軍實力是在日軍之上的,而清政府領導人決策的失誤以及密電碼的洩露等都對戰爭結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北洋水師完全受到了一種不公平的對決,

鄧世昌等英魂卻給人一種悲壯的震撼,激發著後人的愛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