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哪些關注轉基因食品安全的人們 你們可知道什麼是大豆危機?

當你在炎熱的夏季,弄一盤小蔥拌豆腐;當你在清晨上班的路上,買一杯豆漿,你或許根本就不曾想過:會不會有一天沒人種植這些食品的原料了呢?

是的,對每一個消費者來講,

“大豆危機”是一個過於專業的問題,而對於農民來講,大豆種植收益的低下使得他們不得不改種其他作物,這就是在消費端的一個簡單的“大豆危機”。

當然,作為專業的大豆危機問題,顯然不僅僅如此簡單。

在2016年,隨著玉米供給側改革,加上國家給予糧改豆補貼,

在今年國產大豆的種植面積終於迎來了久違的增長,很多人都覺的是不是國產大豆的春天要來了?

然而事實卻是:今年湖北荊州監利新季早熟豆雖有5700元/噸的高價成交,但隨著上市量增多,新豆價格明顯下滑,跌幅在340-400元/噸,仍面臨走貨困難的境地。與此同時,目前港口美西大豆分銷價格在3300元/噸左右,與湖北早熟豆相比每噸2000多元的差價。

國產優質高蛋白大豆市場份額越來越小,

這也是一種大豆危機。

其實,早在2008年,隨著國產大豆和進口大豆差價的拉大,國產大豆面臨著價格下行和滯銷的局面,為了保護東北國產大豆種植農戶利益,國家開始在東北及內蒙古實施了大豆臨時收儲政策,但實際情況並不樂觀:

大量的大豆直接流入了國家糧庫,同時,由於國家在東北大豆價格支援政策,導致當地大豆壓榨企業採購成本高於全國其他地區,多數大豆油廠望價退怯陸續關停——大豆種植面積是止住了大幅下滑的趨勢,但市場卻越來越小了。

沒有企業能夠用的起國產大豆,這也是一種大豆危機。

某機構發佈的2015年黑龍江退出市場油廠名單

我國作為大豆的故鄉,全球最大的非轉基因大豆生產國,目前的狀況卻是:種的人嫌不賺錢,而用的人嫌貴——這可能是大豆危機中最簡單的矛盾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