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葡萄牙、俄羅斯這些國家的中譯名都是怎麼來的?

相信大家跟小編一樣,對「葡萄牙」這個不中不洋還散發水果芳香的名字感到費解。其實歷史上,葡萄牙有個很好聽的譯名,叫蒲麗都家。

這個美麗的名字背後,卻是葡萄牙人的小心機。

葡萄牙人很早就和中國有貿易往來,可是有些葡萄牙人為了讓清朝給它優惠,故意又報了另一個新名字,想用這種方法避稅。

然而這一詭計被當時的大臣桂芳一眼識破:

照得蒲麗都家國名,史傳所不載,曆查本朝,並未入貢,恐系佛郎機國夷人,近年混冒滿刺加名目,潛通互市,今又託名求貢,以為阻賴抽分之計。

其實最早,在利瑪竇的《坤輿萬國全圖》當中,葡萄牙被標作「波爾杜葛爾」,

這個純音譯的名字又長又難記。

二百年後,被稱為「東方伽利略」的徐繼佘出於對世界地理的熱愛,編纂了《瀛環志略》一書。

編這套書時,徐繼佘正在廣東福建兩地當巡撫。於是,他把Portuguesa用閩南話音譯為「葡萄牙」。從此,這一簡便好記的地名很快就在神州大地上流傳開來。

字母表上的小·心機

韓國的英文名Korea聽起來也有點四不靠,其實這在日本侵佔朝鮮半島期間強加修改的結果。

原先,韓國的英文名叫Corea,意思是高麗國。

J開頭的日本,為了讓韓國在國際場合永遠排在自己之後,把C改成了K,並且這一名稱被沿用了下來。

說起來,韓國人當年非要把首都漢城的名字改成首爾,而對自己的國名Korea這個明顯具有侮辱性的稱呼卻選擇性失明了,真是怪哉。

而希臘人的骨頭就硬多了。他們一直用源自希臘文的Hellas自稱,而不是使用源自義大利語的Greece。

因為Greece是日爾曼人侵略時留下的,也算是一種蔑稱。

譯名這麼難聽,不怕破壞友誼嗎

歷史上因為譯名鬧過的笑話可不少,比如可口可樂因一開始被譯為「蝌蚪吐蠟」,

這種令人後背發涼的名字,誰敢去喝啊!

同樣,非洲國家肯亞舊譯「怯尼亞」,看起來就是一種弱國寡民戰戰兢兢的樣子,這怎麼行呢!

同為非洲兄弟,莫三比克的原譯名更是奇葩,叫「莫三鼻給」,聽起來好像一個叫莫三的人失去了他的鼻子。

並不是名家名譯就不會出這樣的問題——傅東華先生譯《飄》時,把亞特蘭大翻譯為了餓狼佗。嗯,幸好他沒譯成餓狼屯……

之所以會產生這樣難聽的音譯,是因為這些譯法反而比較接近原文的發音。

戰鬥民族的真正名字

雖然是個歐洲國家,但因為挨得近,俄羅斯很早就出現在各種歷史文獻內,名字也特別多。

明修《元史》中的「斡羅斯」「兀魯斯」都是指俄羅斯,清朝稱「鄂羅斯」「俄羅斯」。

為了不把戰鬥民族的名字念錯,清代的洪鈞在《元史譯文證補》中還給出了發音指南:

詳審西音,似雲遏而羅斯,遏而二字滾於舌尖。一氣噴薄而出,幾於有聲無詞。又曰羅刹、邏察、邏車、羅沙,則沒其啟口之音。促讀斯字,變成刹、察歧異百出。有由來也。

也有人認為,俄羅斯之所以被稱為羅刹,是因為體貌怪異、殺人多。

俄羅斯的中文譯名頗能表現戰鬥民族好勇鬥狠的特徵,而其日文名卻秀氣得像個姑娘,叫露西亞。

不僅上述國家,許多國家在和中國的初期接觸中,都產生了各種不同的譯名。

英國:

英吉利、英圭黎、膺吃黎、英倫的、及列的、不列顛……

美國:

米利堅、彌利堅、亞墨理駕、兼攝邦國、聯邦國、花旗國……

義大利最倒楣,明明這麼蠢萌浪漫,卻被翻譯成——打輦!

這些國名現在聽起來都有很重的口音,顯得有些土裡土氣。不過,當年它們在國人心中可都是高大上的象徵呀。

明修《元史》中的「斡羅斯」「兀魯斯」都是指俄羅斯,清朝稱「鄂羅斯」「俄羅斯」。

為了不把戰鬥民族的名字念錯,清代的洪鈞在《元史譯文證補》中還給出了發音指南:

詳審西音,似雲遏而羅斯,遏而二字滾於舌尖。一氣噴薄而出,幾於有聲無詞。又曰羅刹、邏察、邏車、羅沙,則沒其啟口之音。促讀斯字,變成刹、察歧異百出。有由來也。

也有人認為,俄羅斯之所以被稱為羅刹,是因為體貌怪異、殺人多。

俄羅斯的中文譯名頗能表現戰鬥民族好勇鬥狠的特徵,而其日文名卻秀氣得像個姑娘,叫露西亞。

不僅上述國家,許多國家在和中國的初期接觸中,都產生了各種不同的譯名。

英國:

英吉利、英圭黎、膺吃黎、英倫的、及列的、不列顛……

美國:

米利堅、彌利堅、亞墨理駕、兼攝邦國、聯邦國、花旗國……

義大利最倒楣,明明這麼蠢萌浪漫,卻被翻譯成——打輦!

這些國名現在聽起來都有很重的口音,顯得有些土裡土氣。不過,當年它們在國人心中可都是高大上的象徵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