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紫牛觀察:一張薄膜能將室溫狂降17°C,你的命不要空調來給了

“高溫蒸煮”模式有救啦!對這種厲害的降溫材料報以滿懷的期待啊!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原創

最近天氣炎熱,

走在大馬路上就像進入了燒烤模式。

大家都直呼:“命是空調給的”。

但是,空調連續開機也帶來了很多問題,

比如:耗電量飛升!

那麼有辦法解決嗎?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者

找到了一種無需製冷劑、

無需電力就可以為建築降溫的薄膜,

冷卻效果非常強勁,成本非常低廉,

被稱為有劃時代意義的降溫材料。

而這種材料的主要發明人之一尹曉波

還是南京大學畢業的蘇州人。

【尹曉波(左)和楊容貴展示降溫薄膜】

這個降溫“神器”怎麼用?

夏天用它來貼在房頂上,

直接降溫一二十度

把它包在電腦、手機上,不會過熱了

用它夏天做衣服,真正的“空調服裝”……

是不是很神奇?

炎熱

高科技材材料猛甩空調幾條街

權威雜誌:可以降溫33度

每年一到夏季,降溫就成了大問題。現在最有效的降溫方法是開空調,不過空調不僅費錢費電,還會增加溫室氣體排放。

科羅拉多大學的尹曉波和楊容貴在《科學》雜誌上發表文章表示,他們找到了可能的替代方法。

兩位研究者發明了一種無需製冷劑、無需電力就可以為建築降溫的薄膜,不僅效果顯著,也可以大規模生產,成本非常低,每平方米只需大約50美分,折合人民幣也才3元多。

這種新型薄膜的工作原理是“輻射冷卻”,利用特定波長的紅外輻射可以直接被輻射到外太空的特性。只要先把多餘的熱量轉化為特定波長的紅外線,然後就可以把它們永久“扔”進宇宙。

尹曉波和楊容貴並不是這種技術的首創人。斯坦福大學的華裔科學家范善輝於2014年就報告了一種採用輻射冷卻技術降溫的材料,並於2016年12月在國際學術權威刊物《自然通訊》雜誌發表論文,表示這種材料至少可以使物體溫度比環境溫度下降攝氏33度,在陽光照射期間,最高可降低攝氏42度。

範善輝的技術是在玻璃表面加上多層塗層,把導熱的紅外光直接輻射進太空,並且不會加熱空氣。

但是,這種設備還無法實現大規模製造。

【奧妙在鍍銀和玻璃微珠,讓熱量出得去,進不來】

降溫

尹曉波的發明價格便宜,

能把熱量“扔”進太空

尹曉波和楊容貴的發明解決了大規模生產和成本的問題。他們的降溫薄膜由透明的聚合物製成,這是一種塑膠,商業名稱是TPX。他們把TPX加工約50微米厚的薄膜,將一面鍍上銀,另一面隨機鑲嵌許多直徑在8微米左右的小玻璃珠。

在屋頂上鋪設時,鍍銀的一面朝下,太陽光會就被TPX塑膠反射回去,防止熱量向下滲透。但製冷的關鍵還在於薄膜上添加的小玻璃珠。

調整玻璃微珠的直徑就可以改變它們發出紅外線的波長,8微米的玻璃珠把降溫薄膜下面的熱量以波長8-14微米的紅外線形式發射出去。而對這個波長的紅外線,地球的大氣層幾乎是透明的,不會進行反射、吸收和散射。降溫薄膜就用這種方式,把熱量直接“扔進”太空。

這種薄膜冷卻效應相當強勁。研究小組估計,在美國一棟普通房子的屋頂鋪設20平方米這種薄膜,就足以在室外溫度達37°C時把室內溫度保持在20°C。

空調只是把室內熱量交換到室外,不會減少地球的總熱量,甚至在工作過程中還會製造新熱量。尹曉波和他的同事發明的降溫薄膜,就像倒垃圾一樣把熱量排放到太空,不僅能降溫,還能緩解地球暖化現象,意義非常大。

【批量製造出來的降溫薄膜】

利好

南大畢業的蘇州科學家,

喜歡揚子晚報,準備在中國開發

尹曉波和楊容貴的論文是今年3月份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立刻得到科學界的高度評價,今年夏天長江中下游地區遇到罕見的連續高溫,普通民眾也開始關注到這種降溫“神器”。

紫牛新聞記者與尹曉波教授取得聯繫,湊巧的是尹教授當時正在蘇州,他說:“我是蘇州人, 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的,對揚子晚報很熟悉。”

談到創新性,尹曉波教授說:“現在市場上所謂的降溫塗料、材料或是窗戶貼膜,都是增加太陽光的反光和減少太陽光的吸收,降低熱量的吸引。但是像我們這樣能夠使周圍溫度降低的,還沒有這樣的材料。”

紫牛新聞記者問,這種材料就像一個單向的閘門,熱量出得去,進不來,天熱時雖然降溫效果顯著,但是天冷的時候會不會導致更冷?

尹曉波教授說:“這個材料可以直接使用,但是有一定的使用範圍,用在一年四季都需要降溫的地方,譬如說降溫的卡車,或者是城市四周的冷庫,種植保鮮蔬菜等的冷庫。”

如果夏天用在大樓外面,有望節省很大一筆開空調的費用,但冬天就需要有一個控制系統,讓它不發揮作用。尹曉波教授說他們的團隊正在進行二次開發,“讓降溫材料變成一個像空調系統一樣,什麼時候需要製冷就打開,不需要製冷可以關掉,甚至製冷的多少也可以控制。”這需要在降溫薄膜的基礎上增加其它控制設備,比如在冬天時讓它反過來,使熱量進得來出不去。雖然這樣做不可能實現零耗電,但是肯定會比空調節能。

降溫薄膜這麼神奇,紫牛新聞記者自然關心什麼時候能普及。尹教授坦言目前還沒有任何的應用實例,但由於材料成本低,製作工藝不複雜,在大規模生產方面並沒有很大的障礙。現在他們已經可以生產接近半米寬的薄膜,並且是連續生產,更擴大化的生產是一點問題也沒有。

尹曉波教授說,他們的團隊正準備在國內進行製造業的開發,幾個月前也有了早期企業的建立。他表示:“我們在全力以赴做這件事情,希望一到兩年之內可以將材料投放到市場。”

等到這種降溫“神器”走進千家萬戶,也許以後再到夏季“集中供暖”時,我們就能躺在涼爽的屋子裡,不用再為快速跳動的電錶擔心,城市供電也不會動不動就拉警報。

紫牛新聞記者宋世鋒 實習生宋菲

這是一種塑膠,商業名稱是TPX。他們把TPX加工約50微米厚的薄膜,將一面鍍上銀,另一面隨機鑲嵌許多直徑在8微米左右的小玻璃珠。

在屋頂上鋪設時,鍍銀的一面朝下,太陽光會就被TPX塑膠反射回去,防止熱量向下滲透。但製冷的關鍵還在於薄膜上添加的小玻璃珠。

調整玻璃微珠的直徑就可以改變它們發出紅外線的波長,8微米的玻璃珠把降溫薄膜下面的熱量以波長8-14微米的紅外線形式發射出去。而對這個波長的紅外線,地球的大氣層幾乎是透明的,不會進行反射、吸收和散射。降溫薄膜就用這種方式,把熱量直接“扔進”太空。

這種薄膜冷卻效應相當強勁。研究小組估計,在美國一棟普通房子的屋頂鋪設20平方米這種薄膜,就足以在室外溫度達37°C時把室內溫度保持在20°C。

空調只是把室內熱量交換到室外,不會減少地球的總熱量,甚至在工作過程中還會製造新熱量。尹曉波和他的同事發明的降溫薄膜,就像倒垃圾一樣把熱量排放到太空,不僅能降溫,還能緩解地球暖化現象,意義非常大。

【批量製造出來的降溫薄膜】

利好

南大畢業的蘇州科學家,

喜歡揚子晚報,準備在中國開發

尹曉波和楊容貴的論文是今年3月份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的,立刻得到科學界的高度評價,今年夏天長江中下游地區遇到罕見的連續高溫,普通民眾也開始關注到這種降溫“神器”。

紫牛新聞記者與尹曉波教授取得聯繫,湊巧的是尹教授當時正在蘇州,他說:“我是蘇州人, 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的,對揚子晚報很熟悉。”

談到創新性,尹曉波教授說:“現在市場上所謂的降溫塗料、材料或是窗戶貼膜,都是增加太陽光的反光和減少太陽光的吸收,降低熱量的吸引。但是像我們這樣能夠使周圍溫度降低的,還沒有這樣的材料。”

紫牛新聞記者問,這種材料就像一個單向的閘門,熱量出得去,進不來,天熱時雖然降溫效果顯著,但是天冷的時候會不會導致更冷?

尹曉波教授說:“這個材料可以直接使用,但是有一定的使用範圍,用在一年四季都需要降溫的地方,譬如說降溫的卡車,或者是城市四周的冷庫,種植保鮮蔬菜等的冷庫。”

如果夏天用在大樓外面,有望節省很大一筆開空調的費用,但冬天就需要有一個控制系統,讓它不發揮作用。尹曉波教授說他們的團隊正在進行二次開發,“讓降溫材料變成一個像空調系統一樣,什麼時候需要製冷就打開,不需要製冷可以關掉,甚至製冷的多少也可以控制。”這需要在降溫薄膜的基礎上增加其它控制設備,比如在冬天時讓它反過來,使熱量進得來出不去。雖然這樣做不可能實現零耗電,但是肯定會比空調節能。

降溫薄膜這麼神奇,紫牛新聞記者自然關心什麼時候能普及。尹教授坦言目前還沒有任何的應用實例,但由於材料成本低,製作工藝不複雜,在大規模生產方面並沒有很大的障礙。現在他們已經可以生產接近半米寬的薄膜,並且是連續生產,更擴大化的生產是一點問題也沒有。

尹曉波教授說,他們的團隊正準備在國內進行製造業的開發,幾個月前也有了早期企業的建立。他表示:“我們在全力以赴做這件事情,希望一到兩年之內可以將材料投放到市場。”

等到這種降溫“神器”走進千家萬戶,也許以後再到夏季“集中供暖”時,我們就能躺在涼爽的屋子裡,不用再為快速跳動的電錶擔心,城市供電也不會動不動就拉警報。

紫牛新聞記者宋世鋒 實習生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