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救撈技術世界領先!沉沒三年“世越號”重見天日

科技日報記者 矯陽

3月25日,經過連續590天奮戰,在位於韓國西南海面上,

上海打撈局成功實施“鋼樑托底”整體起浮技術,于44米深海下,讓沉沒近三年的“世越號”重見天日,表明中國救撈技術和實力真正處於世界領先。

“世越號”打撈最大的難點是盡可能保護好9具遇難者遺體、維持沉船左傾90度下沉的原始狀態以及不破壞船體結構。

2015年7月,在包括荷蘭斯密特打撈公司、美國泰坦海洋打撈公司等知名公司參與的招標中,上海打撈局以整體實力和“鋼樑托底”的人性化打撈方案一舉中標,

隨後與韓方簽署打撈合同,並于同年8月12日赴韓實施“世越號”打撈任務。

據項目總工程師陳世海介紹,“鋼樑托底”方案就是通過金屬鋼樑結構,穿過沉船船底,托住沉船船體;用打撈鋼絲連接水面的特製鋼架;通過起重船把船體抬升並移到安全海域;再把船體放置在半潛駁上進行排水等作業;最後把船體運送到指定區域,

完成打撈任務。

在歷經590天的作業中,上海打撈局項目團隊克服了水流喘急、海底水深等惡劣環境,船底堅硬岩石的巨大困難,通過對設備的發明改進,對技術的不斷創新,先後成功完成對沉船打撈首階段的沉船預調查、防流失安全網安裝、油艙抽油、船艏抬吊、托底鋼樑穿引等作業內容。

項目經理蔣岩介紹,“世越號”沉船整體起浮採用駁船抬浮方式完成,包括抬浮提升出水、拖航移位、移放半潛駁和整體起浮出水四個作業環節。

“世越號” 打撈歷時一年半。上海打撈局共投入作業船舶3000餘艘次,施工作業人員2170人次。其中,作業所占比重較大的潛水作業已累計完成潛水作業逾6000人次,水下作業總時間近13000小時,工程時間之長、任務之艱巨,創世界之最。

韓國“世越號”渡輪船長145米,寬22米,型深14米。空船重量6113噸,載重量3794噸,排水量9907噸。2014年4月,在全羅南道珍島郡附近水域沉沒,

共導致295人遇難,9人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