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篆刻人物:動刀刻印第一人

文人篆刻的開山鼻祖

文/布丁

看完標題,就會有人問,你是不是搞錯了,你上一節說文人篆刻第一人是吾丘衍,這一節又來說文人篆刻的開山鼻祖,是不是重複了?其實並沒有,

吾丘衍《三十五舉》的突出理論貢獻的確可以算是中國文人篆刻的奠基之作,因此我們認為他是文人篆刻的第一人,但真正第一個拿起刀來刻石頭的文人卻並不是吾丘衍,而是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一位:文彭。文彭是真正動刀刻印的文人篆刻第一人,吾丘衍做了理論建設,真正拿來實踐他的理論的是吳門地區的一些文人,這些文人,大都發源在吾丘衍的弟子。講文彭之前,
我們先來看這一方印:

(白石翁)

印文是“白石翁”,乍一看這印文馬上想到的會是近現代印人齊白石,但這方印卻不是齊氏的單刀沖刀風格,這方印是另一個叫“白石翁”的老人的私印,這個人叫沈周。沈周字啟南,號石田、白石翁,是吳門畫派創始人,我們知道他的名字大都是因為他的繪畫,

他是明代中期文人畫“吳派”的開創者,與文徵明、唐寅、仇英並稱“明四家”。他是江蘇蘇州人,蘇州其實就是吾丘衍的弟子們活動的主要地區:吳門,沈周同時也是一個篆刻名家,上面的這方印章只是其晚年的一方。他的創作實踐對後世影響很大,特別是對文徵明的影響。

文徵明是沈周的學生,也是江蘇蘇州人,文家的身世是比較牛的,祖上就是那個“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這算是宰相世家;文徵明同時也名列“江南四大才子”,跟唐伯虎齊名。他對篆刻的喜愛程度遠勝他的老師沈周,曾自己誇讚自己說“我之書屋多於印上起造”,可見有多愛印章,據說他的白文印遠追漢印(這是吾丘衍他們的功勞),朱文印也步趙孟頫的後塵(由此可見吾、趙對於篆刻的貢獻),頗得神韻。文徵明刻印主要是自己用,因為他本人以繪畫為主業。
文徵明雖然不以篆刻為主業,但他平常的篆刻創作過程,卻影響到他的兒子:文彭。

(文彭)

文彭(1498-1573)字壽承,號三橋,他是文徵明的長子,老爹那樣喜歡印章深深影響了他。於是,他一邊勤加創作,一邊多有思索,能做到“直接秦漢之脈,力追正始”(吳正暘《自序》)。

我們來看幾方文彭的印章。

(七十二峰深處)

(琴罷倚松玩鶴)

(文彭之印)

從作品裡我們可以看出,這位大神的貢獻是把元人的委婉曲折的毛病全部去掉了(現代也有印人,他就認為文彭的印實在不怎麼樣,比如馬士達老師),文彭的篆法介乎方圓之間,但眉目清楚,我們看了他的作品之後再回想唐宋元的那些九疊大朱文印,就覺得眉目清楚,雖然跟後來清皖、浙兩派的名家可能不能比,但是在他那個時期,作為明朝的文人篆刻家,達到這樣的成就是相當不容易的。

更重要的是文彭開創了文人親自動手刻印的歷史。在他之前的文人們,只寫印稿,不刻印,主要原因是用於刻印的石料還沒有發現。我們都知道,真正的中國文人篆刻是在發現可供刻印的石頭開始的,關於石頭的發現,其中有一種說法是王冕發現了花乳石,這個在明初的劉績在《霏雪錄》裡說:

“初無人以花藥石刻印,自山農(王冕號煮石山農)始也。山農用漢制刻圖書印甚古……”當時有人見到王冕刻的印章之後認為:“天馬一出,萬馬皆喑”。

(畫荷的王冕)

單看這個記錄,似乎文人篆刻的第一人該當是王冕才對,但這件事有爭論,周亮工《印人傳.卷一.書文國博印章後》裡就有記載:

有一天文彭出去玩,過一座橋時,看見一個老頭背著兩筐石頭在跟人吵架,老頭還趕著一頭駑鈍的小毛驢,毛驢身上也馱著兩筐石頭,文彭就上前問原因,原來老頭托運這四筐石頭過來給小販用,小販答應收購石頭,但卻不肯支付運費,雙方爭執不下。

文彭看了看石頭,說,你們別爭了,這石頭我要了,石頭的錢我出,運費我給你兩倍。於是,文彭由此得到了四筐石頭。拉回家裡解開石頭一看,就是我們現在用的青田石,好的就是今天我們說的“燈光凍”,最差的也跟現在說的“老坑”石一樣,從此他治印不再用象牙而用青田石了,他的朋友有一次去見他,見這麼多能刻印的石頭,高興啊,問他要了一些去。從此用石頭刻印就開始在文人圈子裡流行開來。

文彭與王冕,誰才是文人篆刻的鼻祖,這個問題一直有爭論,甚至還有爭論說,宋代的米芾就曾經親手刻印,我們暫且不論米芾刻的那些印, 因為我們現在看米芾的印章材料可能是玉質的較為硬一點的材料。僅就用石料刻印這件事,我們從文彭與王冕的社會地位以及交際圈這個角度出發,對於石料的推廣使用影響力上來說,文彭的作用可能要較王冕作用大一些。因此我們大致就認為:文人篆刻史上第一個用石頭刻印的人是文彭。

文彭留下的作品並不多,儘管從他發現石頭到經他把石頭推廣開來時間並不久,但其實文彭後來所處的年代,石頭做為刻印材料已經廣為流傳,因此他的創作可能是較為豐富的,但是他的作品流傳下來的並不多。現在所存的,也只是在他的自用印裡找到幾方。另外,文彭刻印完成之後,通常把石頭放入火中燒制,燒制之後,石質變脆,無法再行磨刻,現在燒制的方法已經失傳,於是後來就有人用抹黑的印石來冒充文彭的印章,鄧散木老人的《篆刻學》裡說:那些抹黑的印石然後稱作是文彭的印章,大部分都是假的。

(鄧散木)

我們拋開真假這些因素,單看正規認定的文彭的作品中,我們看出來的是更多是書卷之氣,看出來的是典雅平和,看出來的是端莊秀媚,這跟秦漢印的古樸醇厚是兩個味道的。這種極富文人氣質的篆刻風格成為後來吳門篆刻的典型代表風格。這一點給我們的啟示是:一個篆刻人,他的文藝修養是很重要的。也基本上可以說一個篆刻人的文藝修養決定了他在藝術上能達成多高的成就。但凡想在篆刻上有所成就的篆刻人,一定要在積累自己的學養上下功夫,這很重要,其重要程度決不亞於練就一雙刀功純熟的手。

我們在文人篆刻明清流派那一章裡看到過表格,文彭是高居在上的源頭,也就是說,文彭的最大貢獻不是承前,而且啟後,他的弟子何震、蘇宣等都在當時享有盛名,明代有篆刻流派大都有他這裡發源,後來清代的皖派、歙派、浙派、鄧派無不由他發源。因此,我們稱文彭是文人篆刻的開山鼻祖。

(【老李刻堂】之124,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

(文彭之印)

從作品裡我們可以看出,這位大神的貢獻是把元人的委婉曲折的毛病全部去掉了(現代也有印人,他就認為文彭的印實在不怎麼樣,比如馬士達老師),文彭的篆法介乎方圓之間,但眉目清楚,我們看了他的作品之後再回想唐宋元的那些九疊大朱文印,就覺得眉目清楚,雖然跟後來清皖、浙兩派的名家可能不能比,但是在他那個時期,作為明朝的文人篆刻家,達到這樣的成就是相當不容易的。

更重要的是文彭開創了文人親自動手刻印的歷史。在他之前的文人們,只寫印稿,不刻印,主要原因是用於刻印的石料還沒有發現。我們都知道,真正的中國文人篆刻是在發現可供刻印的石頭開始的,關於石頭的發現,其中有一種說法是王冕發現了花乳石,這個在明初的劉績在《霏雪錄》裡說:

“初無人以花藥石刻印,自山農(王冕號煮石山農)始也。山農用漢制刻圖書印甚古……”當時有人見到王冕刻的印章之後認為:“天馬一出,萬馬皆喑”。

(畫荷的王冕)

單看這個記錄,似乎文人篆刻的第一人該當是王冕才對,但這件事有爭論,周亮工《印人傳.卷一.書文國博印章後》裡就有記載:

有一天文彭出去玩,過一座橋時,看見一個老頭背著兩筐石頭在跟人吵架,老頭還趕著一頭駑鈍的小毛驢,毛驢身上也馱著兩筐石頭,文彭就上前問原因,原來老頭托運這四筐石頭過來給小販用,小販答應收購石頭,但卻不肯支付運費,雙方爭執不下。

文彭看了看石頭,說,你們別爭了,這石頭我要了,石頭的錢我出,運費我給你兩倍。於是,文彭由此得到了四筐石頭。拉回家裡解開石頭一看,就是我們現在用的青田石,好的就是今天我們說的“燈光凍”,最差的也跟現在說的“老坑”石一樣,從此他治印不再用象牙而用青田石了,他的朋友有一次去見他,見這麼多能刻印的石頭,高興啊,問他要了一些去。從此用石頭刻印就開始在文人圈子裡流行開來。

文彭與王冕,誰才是文人篆刻的鼻祖,這個問題一直有爭論,甚至還有爭論說,宋代的米芾就曾經親手刻印,我們暫且不論米芾刻的那些印, 因為我們現在看米芾的印章材料可能是玉質的較為硬一點的材料。僅就用石料刻印這件事,我們從文彭與王冕的社會地位以及交際圈這個角度出發,對於石料的推廣使用影響力上來說,文彭的作用可能要較王冕作用大一些。因此我們大致就認為:文人篆刻史上第一個用石頭刻印的人是文彭。

文彭留下的作品並不多,儘管從他發現石頭到經他把石頭推廣開來時間並不久,但其實文彭後來所處的年代,石頭做為刻印材料已經廣為流傳,因此他的創作可能是較為豐富的,但是他的作品流傳下來的並不多。現在所存的,也只是在他的自用印裡找到幾方。另外,文彭刻印完成之後,通常把石頭放入火中燒制,燒制之後,石質變脆,無法再行磨刻,現在燒制的方法已經失傳,於是後來就有人用抹黑的印石來冒充文彭的印章,鄧散木老人的《篆刻學》裡說:那些抹黑的印石然後稱作是文彭的印章,大部分都是假的。

(鄧散木)

我們拋開真假這些因素,單看正規認定的文彭的作品中,我們看出來的是更多是書卷之氣,看出來的是典雅平和,看出來的是端莊秀媚,這跟秦漢印的古樸醇厚是兩個味道的。這種極富文人氣質的篆刻風格成為後來吳門篆刻的典型代表風格。這一點給我們的啟示是:一個篆刻人,他的文藝修養是很重要的。也基本上可以說一個篆刻人的文藝修養決定了他在藝術上能達成多高的成就。但凡想在篆刻上有所成就的篆刻人,一定要在積累自己的學養上下功夫,這很重要,其重要程度決不亞於練就一雙刀功純熟的手。

我們在文人篆刻明清流派那一章裡看到過表格,文彭是高居在上的源頭,也就是說,文彭的最大貢獻不是承前,而且啟後,他的弟子何震、蘇宣等都在當時享有盛名,明代有篆刻流派大都有他這裡發源,後來清代的皖派、歙派、浙派、鄧派無不由他發源。因此,我們稱文彭是文人篆刻的開山鼻祖。

(【老李刻堂】之124,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