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外匯新規提前實施!8月21日起,境外刷卡1000元也要上報

今年6月2日,中國外匯管理局發佈的《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金融機構報送銀行卡境外交易資訊的通知》,曾引起廣泛討論。

然而,8月3日外管局再次發佈通知稱,原定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的外匯新規,實施時間將提前11天。

也就是說,自2017年8月21日起,髮卡行應報送銀行卡境外超過1000元的交易資訊!

中國反洗錢等各項措施升級

當前,銀行卡已成為個人出境後最主要的支付工具。同時,也成為了洗錢、腐敗等犯罪活動的重要方式。

據統計,2016年境內個人持銀行卡境外交易總計超過1200億美元。國內現行銀行卡境外交易國際收支統計主要採用總量統計模式,隨著國際協作中有關反洗錢、反恐怖融資、應對稅基侵蝕等要求的增加,銀行卡跨境交易統計在金融交易透明度、統計資料品質等方面需要進一步提升。

採集的資訊主要為兩個方面:

1.境內銀行卡在境外金融機構櫃檯和自動取款機等場所和設備發生的提現交易。

2.境內銀行卡在境外實體和網路特約商戶發生的單筆等值1000元人民幣以上的消費交易。

同時,根據外管局新規表述,此次上報限定的是境內銀行卡,

是指髮卡行在中國境內發行的各類銀卡清算機構標識的銀行卡,不包含境外銀行卡和非銀支付。比如工銀亞洲、建銀陸港通、中銀香港等境外卡提現和消費,支付寶、微信錢包消費的交易記錄也不會被採集和上報。

髮卡行應於北京時間每日12:00前報送上日24小時內本行銀行卡境外交易資訊,遇節假日不順延。

加強銀行卡境外管理迫在眉睫

近年來境外提現金額較大、亂象較多,比如在一些國外的珠寶店、手錶店,就允許中國遊客用銀聯卡進行虛假購買,然後兌以現金;或者是通過倒賣銀行卡,進行境外取現,構成“螞蟻搬家”式“轉移資產”。

通過資料獲取,將銀行卡境外消費、境外取現跟消費者的個人資訊匹配,其主要目的是加強對銀行卡境外違法違規交易的管理。

是否與如今外匯形勢有關?

不少網友質疑,外管局新規出臺是與中國外匯形勢有關。例如出國代購時刷的是境內銀行卡,也就相當於外匯儲備在流失。大量的外匯儲備被代購消耗,等於損害了國家的利益。對此,外管局回應稱,此通知是外管局開展早已部署的例行工作,跟當前的外匯形勢無關,更不涉及現有外匯管理政策的實質改變。

事實上,雖然我國還不能實現完全自由地兌換外匯,以及大量地攜帶出入境,但是在經常項目下,已經實現了有限的開放。例如從2007年開始,外管局將個人經常專案下的年度結匯總額由2萬美元提高到5萬美元,即每人每年度內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向銀行進行購匯價值總額不超過5萬美元的外匯。

留學、海外購物會否受影響?

外管局相關人士表示,新規不過是把這些記錄中需上報的部分採集出來,然後匯總報送,並非對個人資訊額外的過度採集。也就是說新規的主要目的在於監管,1000元也不是限制消費額度,對於老百姓的正常消費其實沒有什麼影響,該買的還是可以買,也並不是說海淘後會有人找你繳稅。

但是,如果個人境外刷卡一旦超過1000元,就會被自動統計,若長期有超過1000元的境外消費,就可能被視為有洗錢嫌疑,到時就會被重點關注。

嘉誠海外提醒大家,無論如何,面對國內不明朗的金融環境,投資風險將很難通過全球資產配置進行分攤,建議有海外資產配置需求的人士,務必要早點做計畫,不要在短期內籌集大筆資金,以免被列上黑名單影響生活。

等於損害了國家的利益。對此,外管局回應稱,此通知是外管局開展早已部署的例行工作,跟當前的外匯形勢無關,更不涉及現有外匯管理政策的實質改變。

事實上,雖然我國還不能實現完全自由地兌換外匯,以及大量地攜帶出入境,但是在經常項目下,已經實現了有限的開放。例如從2007年開始,外管局將個人經常專案下的年度結匯總額由2萬美元提高到5萬美元,即每人每年度內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向銀行進行購匯價值總額不超過5萬美元的外匯。

留學、海外購物會否受影響?

外管局相關人士表示,新規不過是把這些記錄中需上報的部分採集出來,然後匯總報送,並非對個人資訊額外的過度採集。也就是說新規的主要目的在於監管,1000元也不是限制消費額度,對於老百姓的正常消費其實沒有什麼影響,該買的還是可以買,也並不是說海淘後會有人找你繳稅。

但是,如果個人境外刷卡一旦超過1000元,就會被自動統計,若長期有超過1000元的境外消費,就可能被視為有洗錢嫌疑,到時就會被重點關注。

嘉誠海外提醒大家,無論如何,面對國內不明朗的金融環境,投資風險將很難通過全球資產配置進行分攤,建議有海外資產配置需求的人士,務必要早點做計畫,不要在短期內籌集大筆資金,以免被列上黑名單影響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