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聚焦博鼇|社科院專家博鼇談金融體系:最大的系統風險是什麼?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杜濤 宋笛 儘管今年博鼇亞洲論壇的主題是“直面全球化與自由貿易的未來”,

但在42個分論壇的議題中,有超過10個論壇的議題設置與金融、資本相關。其中兩個論壇的議題設置則直接指向了最近的兩次金融危機: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與2008年次貸危機。

在中國,從去年7月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到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到今年兩會前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都提出要防範金融風險。

中國的金融風險點在哪裡?風險有多大?如何化解金融風險?經濟觀察報在博鼇亞洲論壇就上述問題對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胡濱進行了專訪。

經濟觀察報:從2016年的7月的政治局會議到2017年兩會前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這中間還有一次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防範金融風險被屢次提及,防範金融風險為什麼會被高層頻繁提及?

胡濱:中國金融風險的主要問題是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經濟增長由高速增長變為中高速增長後,

過去在高速增長時會覆蓋一部分的問題,因為有了經濟高速增長的對沖,不會表現那麼明顯,當增長速度下來之後,原來沒有解決的問題會逐步開始顯現,比如不良資產的問題,就被以前的經濟高增長掩蓋了。

其次,現在金融發展變化是加速的,特別是新技術的應用對市場帶來的衝擊,使得不確定因素增加,

但是現有的監管框架是穩定的,不能夠及時對風險進行反應,使得黑天鵝事件增多。

經濟觀察報:防範金融風險,風險點主要在哪?金融目前存在系統風險還是局部風險?

胡濱:系統性風險和金融風險是有界限的,當前我們還沒有遇到過系統性金融風險,是有隱患,但是沒有發生確切的系統性金融風險。所謂系統性金融風險,能夠給整個金融體系帶來風險,具備傳染性,

而不是單獨某一家金融機構倒閉。

按照這一定義,金融不良資產、地方債務問題、房地產進一步金融化對金融體系的衝擊,都有可能蔓延成系統性金融風險。

不過,最大的系統風險是因為宏觀經濟的變化對於金融體系帶來的衝擊。比如產能過剩帶來的不良資產增加,降杠杆、去庫存帶來的風險,使得風險從企業資產負債表進入到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所以要高度警惕。

另外局部性的金融風險有兩種,一個是區域性風險問題,比如當年溫州的地下融資互保鏈條斷裂。第二種是因為某一類金融產品、金融機構的問題,導致的風險,但是核心在於不會對金融產生系統性的影響。

經濟觀察報:對於互聯網金融的風險問題,您如何看待?

胡濱:互聯網金融現在是一個從感性回歸理性的階段,互聯網金融需要明確導向,未來互聯網金融怎麼發展,互聯網金融要提供更加便利、成本低廉的金融服務,特別是給傳統金融覆蓋不到的領域提供支撐。

2016年至2017年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兩個關鍵字,第一個關鍵字金融創新,另外的一個關鍵字規範發展。我們一邊鼓勵互聯網金融領域不斷的創新,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全方位金融領域的創新,同時也出現了很多金融風險事件,導致了監管發力,2017年可以稱為是中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元年,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金融創新與規範發展要合力前行。

現在要強化互聯網金融的現場監管,打擊偽劣假互聯網金融機構,深化線下的獲客管道,對於線下的門店廣告加強監管,要切斷非法融資通過線上線下的轉換機制。最後,要強化對現有資產管理機構負債端的監管,以及融資鏈的合規化監管,防止互聯網金融成為金融機構違規的主動負債的一種管道。

當前必須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是,過去我們發現互聯網金融野蠻增長的時期出現很多風險事件,這些風險事件的處置往往是靠著事後的司法救濟。互聯網金融監管整體上仍然是被動響應式的,我們缺乏基於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以及互聯網可持續發展的主動式的包容式的監管框架。因此我們需要改變現有的監管理念。

經濟觀察報:如何防範金融風險?

胡濱:現在需要高度關注的風險是分業監管和實際的混業經營造成的制度性錯配問題,比如互聯網金融、影子銀行風險,這些錯配的風險需要我們高度關注,防範的核心是監管體制要改革,能夠根據市場的變化進行調整,比如如何建立一種實體性的監管協調機構。

在金融協調監管方面,需要將協調監管機制做實,可以成立一個實體性的業務監管協調機制,相比以前的聯席會議要更加能落實監管政策。這就需要加強協調監管機制的建設,比如如何把具體的協調職能落實。

其次,需要轉化監管理念,如何預警風險,如何去瞭解實際金融風險情況。再次就是需要創新的監管機制,比如針對創新的問題,如何做到既能防範風險、又能夠推動創新,比如新技術應用的帶來的風險需要靠技術來進行監管。

對於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有三條建議。第一條建議監管機構與市場之間的資訊互動與共用,監管機構和金融服務提供者之間應該定期的進行知識共用。第二,要建立互聯網金融的檢測與預警機制,主動地識別和防範金融風險。第三,實施監管機制的創新,運用監管科技來提升整體監管的主動性和有效性。

互聯網金融要提供更加便利、成本低廉的金融服務,特別是給傳統金融覆蓋不到的領域提供支撐。

2016年至2017年中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兩個關鍵字,第一個關鍵字金融創新,另外的一個關鍵字規範發展。我們一邊鼓勵互聯網金融領域不斷的創新,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全方位金融領域的創新,同時也出現了很多金融風險事件,導致了監管發力,2017年可以稱為是中國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元年,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金融創新與規範發展要合力前行。

現在要強化互聯網金融的現場監管,打擊偽劣假互聯網金融機構,深化線下的獲客管道,對於線下的門店廣告加強監管,要切斷非法融資通過線上線下的轉換機制。最後,要強化對現有資產管理機構負債端的監管,以及融資鏈的合規化監管,防止互聯網金融成為金融機構違規的主動負債的一種管道。

當前必須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是,過去我們發現互聯網金融野蠻增長的時期出現很多風險事件,這些風險事件的處置往往是靠著事後的司法救濟。互聯網金融監管整體上仍然是被動響應式的,我們缺乏基於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以及互聯網可持續發展的主動式的包容式的監管框架。因此我們需要改變現有的監管理念。

經濟觀察報:如何防範金融風險?

胡濱:現在需要高度關注的風險是分業監管和實際的混業經營造成的制度性錯配問題,比如互聯網金融、影子銀行風險,這些錯配的風險需要我們高度關注,防範的核心是監管體制要改革,能夠根據市場的變化進行調整,比如如何建立一種實體性的監管協調機構。

在金融協調監管方面,需要將協調監管機制做實,可以成立一個實體性的業務監管協調機制,相比以前的聯席會議要更加能落實監管政策。這就需要加強協調監管機制的建設,比如如何把具體的協調職能落實。

其次,需要轉化監管理念,如何預警風險,如何去瞭解實際金融風險情況。再次就是需要創新的監管機制,比如針對創新的問題,如何做到既能防範風險、又能夠推動創新,比如新技術應用的帶來的風險需要靠技術來進行監管。

對於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有三條建議。第一條建議監管機構與市場之間的資訊互動與共用,監管機構和金融服務提供者之間應該定期的進行知識共用。第二,要建立互聯網金融的檢測與預警機制,主動地識別和防範金融風險。第三,實施監管機制的創新,運用監管科技來提升整體監管的主動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