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為什麼說層次越低的父母越喜歡玩手機?看完你就明白了!

近日,網上熱傳一小段視頻。事發7月25日,電梯裡,一位媽媽站在電梯出口附近,不時低頭看手機,一個小女孩不時用手摸電梯門。電梯停下,兩扇門打開,女孩原本放在門上的左手,

突然被門帶進縫隙!

媽媽發現後,先是用力想幫女兒把手拉出來,後來又不停按報警按鈕,打手機。小姑娘一直哭,小手一直夾在電梯門裡。

有網友說,這個事發生在成都,但大家都不清楚後來小女孩怎麼樣了。這段視頻引起很多網友的轉發議論,有家長說他們的孩子也被這樣夾到或差一點夾到過,

或者自己曾被夾過。

@鐵鍋廠:孩子亂按電梯的時候不管,在電梯裡面蹦跳的時候不管,等到出事的時候再後悔就晚了。心疼孩子。

@嗜辣的甜食主義者:我家也被夾過,但是沒有這麼嚴重,自己拿出來了,當時真是嚇死了~

@奶爸張兵:一定要管好孩子啊!帶著孩子的注意力應該是一百個高度集中才對!

@左耳貳釘:這母親真放心哦!在外面寶寶玩耍我都時刻跟在後面,

有時候意外就是發生地那麼突然

@一米羊光要減肥:大人手機玩的開心啊,小孩子前面已經有伸手的前兆了。完全可以避免的事故,大人的只顧自己玩手機。

@加州旅館:等後悔時,什麼都晚了!好多孩子亂摁電梯,站在電梯開合處,家長不管!等出大事悔之晚矣!

手機,以前我們只是拿來打電話發短信,如今,甚至已經替代了孩子的地位,有寶爸甚至在家裡帶娃,

一手抱娃,一手遊戲。更多父母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手機的奴隸,而忽視了對孩子的關心,還帶著孩子走上這條不歸路。

細心觀察,你會發現更多:

1

層次越低的父母越喜歡玩手機

一身疲憊寶爸下班回到家,一屁股陷阱沙發裡開始不停地刷著手機,

忙著跟甲乙丙丁評論。而媽媽則更熱衷於將孩子生活的點滴公之于朋友圈,收穫著甲乙丙丁的評論。

反倒是孩子,成為朋友評論中最大的忽略和尷尬。

那麼,這跟層次越低的父母越喜歡玩手機有什麼關係呢?

首先,很多家長在這一過程中失去了學習的原動力

很多人教育孩子說活到老學到老,但自己至從離開了校園之後就再也沒閱讀過了,手機、電腦、電視霸佔了你寶貴的時間。

這才是造成整個家庭教育低層次的根源,學習應該融入到生活狀態中,這片海洋是浩浩湯湯橫無際涯的。

一個熱愛學習善於養育孩子的家長,會潛移默化感染孩子對知識有著虔誠和謙虛的態度,更無疑是給孩子樹立了一個良好的榜樣。

其次,很多家長忽視了自身的榜樣作用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們都知道,卻常常忽略了這一點,教育不只是老師的事情,你一定也知道孩子在學校只能學到知識。

孩子長大後,你在他身上看到你的優質品格,那會是這輩子最值得驕傲的事。相對來說,孩子長大之後,過得不盡人意,那時後悔現在就晚了。一開始的很重視。隨著歲月的積累,你會發現最後你會發現自己收穫的會比你想像的要更多。

一個有擔當的遠見父母,會在孩子面前謹言慎行,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這是不僅是對孩子成長和未來負責,更是作為父母身份的自持和自尊。

最後,很多家長沒有將孩子放在一個平等的地位

很多家長想著,孩子為什麼不聽我的,真是不懂事!這不是理所當然,先看看自己有沒有成為,你想讓孩子成為的人。

天天看著電視玩著手機, 要孩子認真讀書努力學習?

天天渾渾噩噩得過且過,要孩子發憤圖強出人頭地?

把生活經營的一地雞毛一團糟,要孩子樣樣精通無所不能?

孩子被這與生俱來的不平等觀念所管制著,你指望他“優秀”成什麼樣子?

不好好努力,把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崛起 反超,精神上嚴苛地要求孩子好好學習。

2

陪伴,才是孩子人生中最好的禮物

陪伴不僅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給自己的美好禮物。

這世上,最美的回憶叫“親情”。

這世上, 最打動人心的愛叫“陪伴”。

這世上,最事半功倍的教育叫“言傳身教”。

劉震雲在《手機》裡寫到:手機,原來就是為了方便人的,沒它的時候,人挺自由。有了它,人倒成風箏了。

以前孩子是父母心中的風箏,孩子的啼笑哭鬧時時刻刻牽動著家長的每一根神經。

而如今,手機卻讓家長成了被牽扯的風箏,每一次的提示音和震動聲都在無端消耗著家長和孩子共處的時間。

不可否認的是,手機顯然已經成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敵人。

杭州有名12歲的女孩為此給媽媽寫了封信,信中控訴到媽媽因為玩手機脾氣變得暴躁,對弟弟也缺乏關心。女孩把信發在媽媽的朋友圈裡,引發不少共鳴。

看到這裡,大人心想:“看手機是為了工作和學習”

嗯 這個理由聽上去很合理

恭喜你 沒救了。

在孩子最渴望愛、渴望被關注的年紀

別辜負她 更別辜負了自己。

一直在說,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這份禮物不止是給孩子的 你在其中也會受益匪淺。

負責的家長,不會成天端著手機,你錯過的不僅僅是孩子的童年。

3

手機加速了孩子的孤獨和愚昧

當我們終日與手機為伍時,不可避免的發現,自己和手機相處的時間比和父母共處的時間長的多,更要命的是手機功能實在太過於強大,以至於我們小時候依賴于父母的懷抱,如今卻只能與獨與手機共眠。

層次高的父母必定深知手機存在的利弊關係,才能從容得當的處理和引導孩子與手機的關係。

首先,父母必須成為孩子的好榜樣,在發現孩子癡迷于手機時,才有資格進行早干預。在干預過程中,父母必須制定嚴格的規則,不能破例留情,因為這是致命的。

父子間的相處方式有很多,晴朗的週末可以去爬山,鍛煉磨礪孩子的肢體和心志,去觀景觀察體會自然的變幻和豐富,去閱讀在知識和故事裡的海洋。

4

對孩子負責,不能只是說說而已

孩子出生後,父母因工作或別的原因,將孩子給其他人照顧,這註定會成為父母一生的遺憾。

成為父母應該是一生中除了結婚最讓人幸福的事,做父母的這種體驗比起其他事情都更有意義、更有價值、也更值得我們去嘗試。

父母除了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和人生態度之外,更要讓他們明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做一個掌控自我的人,唯有如此才能掌控更多的自由和獨立。

常常把對孩子負責這句話掛在嘴邊,可是連玩手機都控制不了,又何以談對孩子負責?

等到你老去的那天會發現,記憶裡曾有一段如此美妙而溫情的畫面,不然只能靠手機去填補記憶裡的空洞和涼薄。

其次,很多家長忽視了自身的榜樣作用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們都知道,卻常常忽略了這一點,教育不只是老師的事情,你一定也知道孩子在學校只能學到知識。

孩子長大後,你在他身上看到你的優質品格,那會是這輩子最值得驕傲的事。相對來說,孩子長大之後,過得不盡人意,那時後悔現在就晚了。一開始的很重視。隨著歲月的積累,你會發現最後你會發現自己收穫的會比你想像的要更多。

一個有擔當的遠見父母,會在孩子面前謹言慎行,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這是不僅是對孩子成長和未來負責,更是作為父母身份的自持和自尊。

最後,很多家長沒有將孩子放在一個平等的地位

很多家長想著,孩子為什麼不聽我的,真是不懂事!這不是理所當然,先看看自己有沒有成為,你想讓孩子成為的人。

天天看著電視玩著手機, 要孩子認真讀書努力學習?

天天渾渾噩噩得過且過,要孩子發憤圖強出人頭地?

把生活經營的一地雞毛一團糟,要孩子樣樣精通無所不能?

孩子被這與生俱來的不平等觀念所管制著,你指望他“優秀”成什麼樣子?

不好好努力,把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崛起 反超,精神上嚴苛地要求孩子好好學習。

2

陪伴,才是孩子人生中最好的禮物

陪伴不僅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也是給自己的美好禮物。

這世上,最美的回憶叫“親情”。

這世上, 最打動人心的愛叫“陪伴”。

這世上,最事半功倍的教育叫“言傳身教”。

劉震雲在《手機》裡寫到:手機,原來就是為了方便人的,沒它的時候,人挺自由。有了它,人倒成風箏了。

以前孩子是父母心中的風箏,孩子的啼笑哭鬧時時刻刻牽動著家長的每一根神經。

而如今,手機卻讓家長成了被牽扯的風箏,每一次的提示音和震動聲都在無端消耗著家長和孩子共處的時間。

不可否認的是,手機顯然已經成為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敵人。

杭州有名12歲的女孩為此給媽媽寫了封信,信中控訴到媽媽因為玩手機脾氣變得暴躁,對弟弟也缺乏關心。女孩把信發在媽媽的朋友圈裡,引發不少共鳴。

看到這裡,大人心想:“看手機是為了工作和學習”

嗯 這個理由聽上去很合理

恭喜你 沒救了。

在孩子最渴望愛、渴望被關注的年紀

別辜負她 更別辜負了自己。

一直在說,陪伴,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這份禮物不止是給孩子的 你在其中也會受益匪淺。

負責的家長,不會成天端著手機,你錯過的不僅僅是孩子的童年。

3

手機加速了孩子的孤獨和愚昧

當我們終日與手機為伍時,不可避免的發現,自己和手機相處的時間比和父母共處的時間長的多,更要命的是手機功能實在太過於強大,以至於我們小時候依賴于父母的懷抱,如今卻只能與獨與手機共眠。

層次高的父母必定深知手機存在的利弊關係,才能從容得當的處理和引導孩子與手機的關係。

首先,父母必須成為孩子的好榜樣,在發現孩子癡迷于手機時,才有資格進行早干預。在干預過程中,父母必須制定嚴格的規則,不能破例留情,因為這是致命的。

父子間的相處方式有很多,晴朗的週末可以去爬山,鍛煉磨礪孩子的肢體和心志,去觀景觀察體會自然的變幻和豐富,去閱讀在知識和故事裡的海洋。

4

對孩子負責,不能只是說說而已

孩子出生後,父母因工作或別的原因,將孩子給其他人照顧,這註定會成為父母一生的遺憾。

成為父母應該是一生中除了結婚最讓人幸福的事,做父母的這種體驗比起其他事情都更有意義、更有價值、也更值得我們去嘗試。

父母除了給孩子一個好的成長環境和人生態度之外,更要讓他們明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做一個掌控自我的人,唯有如此才能掌控更多的自由和獨立。

常常把對孩子負責這句話掛在嘴邊,可是連玩手機都控制不了,又何以談對孩子負責?

等到你老去的那天會發現,記憶裡曾有一段如此美妙而溫情的畫面,不然只能靠手機去填補記憶裡的空洞和涼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