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第1經濟|不可思議:李嘉誠、比爾蓋茨竟然都在投資“假肉”

近日,“Impossible Foods”(不可思議食品)宣佈,其獲得了來自新加坡基金公司淡馬錫、比爾蓋茨、科斯拉風投(Khosla Ventures)等投資公司和個人的融資,

共計7500萬美元。

這是一家專門研究利用素食食材製作牛肉餅的公司。一個做“假肉”的公司,憑啥圈了那~麼~多錢,還真是Impossible(不可思議)。Impossible Foods公司於2011年在美國加州創立,由斯坦福大學生物化學教授 Patrick O. Brown、廚師Tal Ronnen和乳酪製作者Monte Casino聯合創辦,此前,該公司還獲得了另外兩筆共計1.83億美元的融資,投資人包括谷歌、李嘉誠、瑞銀集團等。

本次新一輪融資將被用於Impossible Foods公司的擴張計畫,去年早些時候,該公司引入一條新的生產線,直接將產能提升了250倍,這可以讓Impossible Foods公司做到同時給1000家餐廳提供漢堡。目前在全美43家餐廳可以看到該公司的牛肉製品。

假肉如何做到亂真?

在中國,如果有人跟你說人造肉這個食物,

你聯想到的一定是:用廉價的大豆蛋白混合一點肉汁,再加入化學調味料增加味道,為了製造口感再加入加工澱粉、黏著劑、乳化劑等原料而製造出來的肉的類似物,又稱假肉。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上面說的那種所謂的人造肉,實在是太low了。

而我們在文章開頭看到的這些漢堡中的牛肉餅雖然在色澤、氣味、口味上完全逼真,甚至還有血腥味和與牙齒輕微碰撞時的金屬感,

但這種牛肉的原料完全來自素食食材,據稱花費了5年的時間研發,一直到2016年才正式發售。

能將素食食材做成牛肉色澤和口感的關鍵在於亞鐵血紅素(Heme),Impossible Foods實驗室的研究者們在大豆根部提取了豐富的亞鐵血紅素,加入用以製作漢堡的小麥蛋白、椰油等原料中,這種分子會讓植物漢堡在纖維結構和口感類似於牛肉。當這種“假牛肉”被煎或者烘烤時,還會發出滋滋的聲音並散發肉香。

被提取出來的亞鐵血紅素

“假肉餅”的原料之一

“假肉餅”的原料之二

製作中的肉餅

眾多巨頭加入“假肉”系列,在美國,不止Impossible Foods一家在研究素食肉餅。

比這家公司更早涉入素食肉類領域的還有Beyond Meat公司,產品同樣是用從植物中提取的蛋白質製作出低脂肪、無澱粉的假肉,包括肉丸、牛肉餅、雞柳等產品。這家成立於2009年的公司背後同樣有比爾蓋茨,麥當勞前CEO Don Thompson還在2015年加入了該董事會。2016年10月,美國食品巨頭泰森還收購了Beyond Meat 5%的股份,並出資1.5億美元建立風險投資基金,開始物色研發肉類替代品的公司。

自去年6月以來,Beyond Meat的產品已經在美國全食超市和生鮮超市Safeway上架,而且在全食超市賣得“還不錯”。

來自Beyond Meat肉餅製成的漢堡

作為全球最大的肉類供應商之一,美國泰森食品服務總裁Monica McGurk曾表示,“消費者對更多種類的蛋白質,包括植物蛋白和其他形式的蛋白質的需求正在增長。這一領域的需求增長相當快。”他還提醒投資者,消費者對蛋白質替代物的需求可能會影響公司未來的營收。

來自研究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的資料顯示,2016年全球肉類替代品銷售額達40億美元,雖然這一數字與真正的肉製品銷售相比仍然很小,但相較於2010年其漲幅已高達42%。

事實上,國內企業也在紛紛尋找多種蛋白質。

儘管植物蛋白替代肉類在我國並沒有發展成氣候,但是食品企業對高端動物蛋白的尋找卻風頭正勁。全球佈局,全球買賣已經成為很多農企近幾年的發展戰略。例如,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多次發聲,旨在成為在高端動物蛋白,牛羊三文魚領域的“ABCD”。

歸根到底,科技在食品領域的創新和應用,改變了人們獲取蛋白質的路徑。人們可以直接從Beyond Meat 中獲取蛋白質,而不是用植物飼養動物後,再從動物身上獲得蛋白質。這不僅提升了農作物所含熱量被人類使用吸收的百分比,也也在讓人們能夠更便捷地獲取到更安全、健康和美味的食品同時減少動物屠殺、保護地球環境。

第一經濟觀察員認為:確實,我們可以用一種對環境友好的方式來吃肉。如果每個人願意做出一點微小的改變,也許這個世界就會成為另外一個樣子。

包括肉丸、牛肉餅、雞柳等產品。這家成立於2009年的公司背後同樣有比爾蓋茨,麥當勞前CEO Don Thompson還在2015年加入了該董事會。2016年10月,美國食品巨頭泰森還收購了Beyond Meat 5%的股份,並出資1.5億美元建立風險投資基金,開始物色研發肉類替代品的公司。

自去年6月以來,Beyond Meat的產品已經在美國全食超市和生鮮超市Safeway上架,而且在全食超市賣得“還不錯”。

來自Beyond Meat肉餅製成的漢堡

作為全球最大的肉類供應商之一,美國泰森食品服務總裁Monica McGurk曾表示,“消費者對更多種類的蛋白質,包括植物蛋白和其他形式的蛋白質的需求正在增長。這一領域的需求增長相當快。”他還提醒投資者,消費者對蛋白質替代物的需求可能會影響公司未來的營收。

來自研究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的資料顯示,2016年全球肉類替代品銷售額達40億美元,雖然這一數字與真正的肉製品銷售相比仍然很小,但相較於2010年其漲幅已高達42%。

事實上,國內企業也在紛紛尋找多種蛋白質。

儘管植物蛋白替代肉類在我國並沒有發展成氣候,但是食品企業對高端動物蛋白的尋找卻風頭正勁。全球佈局,全球買賣已經成為很多農企近幾年的發展戰略。例如,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多次發聲,旨在成為在高端動物蛋白,牛羊三文魚領域的“ABCD”。

歸根到底,科技在食品領域的創新和應用,改變了人們獲取蛋白質的路徑。人們可以直接從Beyond Meat 中獲取蛋白質,而不是用植物飼養動物後,再從動物身上獲得蛋白質。這不僅提升了農作物所含熱量被人類使用吸收的百分比,也也在讓人們能夠更便捷地獲取到更安全、健康和美味的食品同時減少動物屠殺、保護地球環境。

第一經濟觀察員認為:確實,我們可以用一種對環境友好的方式來吃肉。如果每個人願意做出一點微小的改變,也許這個世界就會成為另外一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