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央視《新聞聯播》報導安康脫貧攻堅

上央視不易

上央視的《新聞聯播》更不易

被《新聞聯播》重點報導

就更更不易了

這次

咱安康不但上了央視

不但上了《新聞聯播》

還被重點報導

報導時長約2分25秒

最難得滴是

報導主題還是脫貧攻堅工作

這可是硬骨頭中的硬骨頭

央視《新聞聯播》8月5日播出了電視新聞部採制的單條重點報導:《陝西:以生態建設帶動脫貧》,時長約2分25秒。

報導從甯陝縣貧困戶馬大洲依靠當地政府提供的護林員工作,實現脫貧的故事說起,介紹了寧陝縣加大綠色生態建設,

將特色林業產業與脫貧攻堅有效結合,進一步展示我省依託全省豐富的森林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綠色富民產業,為貧困地區探索出一條以綠色產業促生態建設,以生態建設帶動脫貧攻堅的綠色發展之路。

陝西:以生態建設帶動脫貧

陝西依託森林資源,因地制宜發展綠色富民產業,為貧困地區探索出一條以綠色產業促生態建設,以生態建設帶動脫貧攻堅的綠色發展之路。

最近,寧陝縣七裡村的貧困戶馬大洲脫貧了,他靠著當護林員的工作,每年可以領到7000元的工資。

陝西甯陝縣筒車灣鎮七裡村貧困戶馬大洲:“護林員工資(每年)有7000元,再一個退耕還林有3000多元,按國家脫貧標準,我們基本上達到了(脫貧)。

馬大洲所在的寧陝縣,地處秦巴山區腹地,村民沒什麼致富門道。國家退耕還林政策實施後,寧陝縣加大了綠色生態建設,馬大洲家的20多畝山地也沒了用場。從2015年開始,寧陝縣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把幼林撫育、公益林管護等都向貧困戶傾斜,

像馬大洲一樣,縣裡的800多名貧困人口都被吸納為生態護林員。

為了讓貧困人口有長期穩定的收入,還要依靠產業脫貧。嚴家坪村有1300多畝板栗園,過去,村民們賣板栗,一年下來滿打滿算也只有三四千元,而林權流轉給農業開發公司後,同樣的林地被立體化綜合利用,年收入增加到二十多萬元。

陝西寧陝縣四畝地鎮黨委書記譚康寧:“我們地下種的是天麻、豬苓,地上種的是魔芋和丹參,

空中是板栗,再上面就是我們養的蜜蜂,形成了立體複合式的發展。”

寧陝縣還通過專業合作社等形式,引導貧困戶從事林下種養殖等項目,實現了17個貧困村 “銷號”脫貧。

如今,陝西省為貧困人口開啟了“生態脫貧通道”:包括為貧困人口爭取到國家生態護林員指標和天然林管護資金、確保每個護林員帶動一個貧困家庭脫貧,並優先安排貧困戶實施退耕還林等6項措施。截至2016年底,陝西全省55100多人已靠著發展特色林業產業和生態保護實現了脫貧。

陝西省林業廳生態脫貧辦主任高衛民:“山區、林區群眾的脫貧致富,出路在山,希望在林,發展林業,保護生態,既能治窮脫貧,又能長遠固本。”

生態脫貧

長遠固本

一舉多得

利國利民

並優先安排貧困戶實施退耕還林等6項措施。截至2016年底,陝西全省55100多人已靠著發展特色林業產業和生態保護實現了脫貧。

陝西省林業廳生態脫貧辦主任高衛民:“山區、林區群眾的脫貧致富,出路在山,希望在林,發展林業,保護生態,既能治窮脫貧,又能長遠固本。”

生態脫貧

長遠固本

一舉多得

利國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