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微信朋友圈做兼職發廣告 綿陽多人被騙近百萬押金

繳納288元、308元押金就可以獲得一份“微商推廣”的兼職工作,

每天動動手指把3條廣告轉發到微信朋友圈,就可賺到最高150元日薪;多發展新人,成為管理員後,每日還可領取近百元工資,“坐在家裡成為百萬富翁”,這樣的好事你動心了嗎?

“這是一個圈套”,日前,綿陽市多人參與到這樣的兼職工作中,繳納近百萬押金。8月4日,發佈兼職資訊的公司負責人失聯,百萬押金不知下落。

朋友圈推送廣告得紅包 繳288押金成推廣員

8月6日下午,烈日炎炎,正值週末,沒有像往常一樣呆在家裡享受空調,家住綿陽市永興鎮的高女士到當地派出所報案,她懷疑自己被騙進“網路傳銷組織”了。

今年7月下旬,在朋友推薦下,她加入了一家文化傳播公司,成為一名微信推廣人員。

“所謂的推廣人員,就是每天在微信上轉發5條廣告,

可以得到25元,錢都是當天結。”高女士介紹說,她們稱這種為“推廣模式”,除了每日發佈上級安排的廣告,她們還需繳納288元押金。

除推廣廣告之外,這家公司還為高女士等工作人員提供了另外一種方式賺錢——“引流模式”。“通過朋友圈連結向一些直播平臺引流,每天發佈3條可收入30元,需繳納押金308元。”高女士表示,公司告知她們所繳押金2個月後可退,“同時每邀請一個人加入,

就可獲得68元‘推薦獎勵費’ 。”

看到身邊好幾個朋友都在做這個,每天都能收到紅包,7月25號,高女士向公司繳納288元,進入了一個名叫“博一傳媒R37”的微信群,群裡一共有400多人,身邊的朋友卻不在一個微信推廣群中。

進群後的第一天,高女士按要求轉發5條推廣連結到自己的朋友圈,下午5點多,一個25元的微信紅包發到了她手機。第二天,她按照同樣的步驟操作,當天下午又收到了25元的微信紅包。

“動動手指,一個微信號一天就可以賺55元,對我們一般收入家庭來說還是很有誘惑力的。”面對這種坐在家裡收錢的工作,高女士跟身邊的朋友合計以後,又申請了3個微信號用於發佈廣告,共繳納押金2340元,還邀請了幾個朋友加入跟自己一起賺錢。

8月4日,正當她發完廣告等著領紅包時,意外出現了。

公司負責人失聯 200人被卷走近百萬

4日下午,預期的“收益”紅包沒有到賬,

高女士所在的推廣群炸了鍋,群內管理人員聯繫上級卻遲遲沒有得到回復,一部分人還被直接移出了群,“當時就感覺到,遭了,被騙了。”

當天晚上7點左右,微信名叫“博一總管”的負責人在各個微信群發佈通知稱:由於發生平臺被攻擊事件,造成平臺財務帳號攻擊鎖卡,工資只得等到明天解鎖後一起發放。同時還聲明:“欠大家的明天一分不少發給大家。”

發佈通知後,這家公司的主要負責人全部“消失”,微信公眾號內所有的教學視頻、文章也被刪除。

苦等一天后,依然沒有得到公司“上級”的任何資訊,高女士和朋友確定自己被騙了。跟群裡其他人合計後,高女士等人決定報案。

6日,不少人跟著高女士一起到當地派出所,他們都申請了多個微信號用於發佈廣告,拿到錢後還推薦了自己的親戚朋友參與。“據我瞭解公司是今年6月份開始,在綿陽招成員,部分進入得早的除了賺回了押金外,還有一點盈利。”早期加入者王先生向記者表示,他知道這種模式有問題,但前期回報率太高,賭的就是公司什麼時候跑路。

“一天發幾個廣告就可以得58元,還鼓勵拉人頭,拉進一個人得68元,這個就有點傳銷的影子了。”王先生透露,他在這次兼職風波中略有盈利,主要來自拉人頭費,現在公司跑路,給親戚朋友造成損失,讓他壓力很大。

據王先生介紹,公司負責人失聯後,綿陽的微信推廣人組建了維權微信群,截止7日早上,已統計近200名參與者,初步估計共繳納押金100余萬元。

團隊只收女性 管理員需上傳身份證

王陽(化名)是較早進入的推廣員之一,經過爭取得到了群管理員資格,協助管理一個推廣群,負責接收新加入的兼職者押金,每天固定時間將押金轉到上級提供的銀行帳戶。

“我發現很多人申請了幾個微信號來做這個,有的微信號裡面只有幾個人,肯定是不符合廣告推廣條件的。”王旭說,她將此情況給上級反應過,但上級告訴她,“不用理會,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了。”

與王陽一樣,張潔(化名)也是管理員之一,她進入時間較短,還未投入更多資金。“我是7月26號才成為管理員的,要求必須是女性,還要我們把身份證和銀行卡拍照發給他們。”看到身邊參與人員多,考慮到管理員收入更高,她選擇上傳資料。

“管理員每天有‘工資’,根據自己拉入新人多少而定,40到80不等,發佈廣告得到的費用在外,每天負責收各自群裡新入群的保證金,上午12點,下午5點分兩次上交。”張潔表示,每天新入推廣員大概為10到25人,截至8號,她已經給上級交款近3萬元。

據瞭解,這家公司負責人通過微信建立管理員群,一名管理員負責一個群的日常資金收繳,所有交易均通過微信轉帳。

“我所在的管理員群有近70人,每個人管理的群大小不一,多的滿員500人,少的也有近百人。”張潔說,上級除通過管理員直線交易和管理外,還有一個叫做“檢查員”的群體,這部分人主要負責檢查管理員和推廣員是否按要求做事。

目前,張潔和其他參與者都到派出所報了案,當地警方已介入調查。

網傳近3萬人參與 多地出現類似情況

8月5日,一則“維權通知”流傳在各推廣群內,該通知請求各地受害者自發團結在一起積極維權,“具不完全統計,全國參與人數近3萬人之多,每人按照投資596元計算,其金額高達1794萬元。”

通過網上查詢可發現,微信推廣賺錢的各種廣告和連結比比皆是,被騙錢的新聞也屢見不鮮。

8月6日,微信公眾號“玩轉撫寧”發佈資訊稱,在河北省撫甯區一位李女士被拉進一個微信群,繳納288元押金後,發佈推廣資訊,領取25元日薪。

與綿陽參與者一樣,這個在撫甯區的微信群也是4日開始出現公司負責人推出微信群失去聯繫,押金不知下落。

杜暢 封面新聞記者 劉虎 攝影報導

微信公眾號內所有的教學視頻、文章也被刪除。

苦等一天后,依然沒有得到公司“上級”的任何資訊,高女士和朋友確定自己被騙了。跟群裡其他人合計後,高女士等人決定報案。

6日,不少人跟著高女士一起到當地派出所,他們都申請了多個微信號用於發佈廣告,拿到錢後還推薦了自己的親戚朋友參與。“據我瞭解公司是今年6月份開始,在綿陽招成員,部分進入得早的除了賺回了押金外,還有一點盈利。”早期加入者王先生向記者表示,他知道這種模式有問題,但前期回報率太高,賭的就是公司什麼時候跑路。

“一天發幾個廣告就可以得58元,還鼓勵拉人頭,拉進一個人得68元,這個就有點傳銷的影子了。”王先生透露,他在這次兼職風波中略有盈利,主要來自拉人頭費,現在公司跑路,給親戚朋友造成損失,讓他壓力很大。

據王先生介紹,公司負責人失聯後,綿陽的微信推廣人組建了維權微信群,截止7日早上,已統計近200名參與者,初步估計共繳納押金100余萬元。

團隊只收女性 管理員需上傳身份證

王陽(化名)是較早進入的推廣員之一,經過爭取得到了群管理員資格,協助管理一個推廣群,負責接收新加入的兼職者押金,每天固定時間將押金轉到上級提供的銀行帳戶。

“我發現很多人申請了幾個微信號來做這個,有的微信號裡面只有幾個人,肯定是不符合廣告推廣條件的。”王旭說,她將此情況給上級反應過,但上級告訴她,“不用理會,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好了。”

與王陽一樣,張潔(化名)也是管理員之一,她進入時間較短,還未投入更多資金。“我是7月26號才成為管理員的,要求必須是女性,還要我們把身份證和銀行卡拍照發給他們。”看到身邊參與人員多,考慮到管理員收入更高,她選擇上傳資料。

“管理員每天有‘工資’,根據自己拉入新人多少而定,40到80不等,發佈廣告得到的費用在外,每天負責收各自群裡新入群的保證金,上午12點,下午5點分兩次上交。”張潔表示,每天新入推廣員大概為10到25人,截至8號,她已經給上級交款近3萬元。

據瞭解,這家公司負責人通過微信建立管理員群,一名管理員負責一個群的日常資金收繳,所有交易均通過微信轉帳。

“我所在的管理員群有近70人,每個人管理的群大小不一,多的滿員500人,少的也有近百人。”張潔說,上級除通過管理員直線交易和管理外,還有一個叫做“檢查員”的群體,這部分人主要負責檢查管理員和推廣員是否按要求做事。

目前,張潔和其他參與者都到派出所報了案,當地警方已介入調查。

網傳近3萬人參與 多地出現類似情況

8月5日,一則“維權通知”流傳在各推廣群內,該通知請求各地受害者自發團結在一起積極維權,“具不完全統計,全國參與人數近3萬人之多,每人按照投資596元計算,其金額高達1794萬元。”

通過網上查詢可發現,微信推廣賺錢的各種廣告和連結比比皆是,被騙錢的新聞也屢見不鮮。

8月6日,微信公眾號“玩轉撫寧”發佈資訊稱,在河北省撫甯區一位李女士被拉進一個微信群,繳納288元押金後,發佈推廣資訊,領取25元日薪。

與綿陽參與者一樣,這個在撫甯區的微信群也是4日開始出現公司負責人推出微信群失去聯繫,押金不知下落。

杜暢 封面新聞記者 劉虎 攝影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