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們,如何從軍隊“硬漢”練成商界大咖?

在中國,許多知名的企業家、富豪們也是軍人出身,小編搜集了四位軍人出身的企業家故事,我們來一起看下他們是如何從“硬漢”練成商界大咖的。

柳傳志:一往無前的“教父”

聯想集團董事局名譽主席柳傳志

1944年4月29日生於江蘇鎮江市。1961—1967年在西安軍事電訊工程學院學習。1984年創辦了中科院計算所新技術發展公司(聯想前身)。

曾任聯想控股公司總裁、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

對於軍營生涯,柳傳志,當今這位中國企業界“教父”級人物從來也不諱言:是軍營塑造了他。

柳傳志說,“企業成功跟我有一定的關係,但不是全部;這一定的關係之中,跟我在軍隊裡養成的性格又有一定的關係。”

柳傳志在多個場合講述到:“我在軍事院校時的班主任講的一些故事,對我有非常大的影響。在遼沈戰役中,

班主任所在的部隊總覺得自己是戰鬥力很強的一個團,有一次到黃永勝的總隊裡去配合作戰。黃永勝跟該團團長約定好佔領某制高點的時間,到達目標時,全軍發動總攻。但在真打起來時,該團卻怎麼也拿不下來,眼看時間快到了,再不行的話就要影響總攻了。黃永勝大怒,當場就把團長給撤了,換上了自己的精銳部隊,結果快速拿下了這個制高點。他的那些戰士根本不怕死,
一個個往上沖,部隊這種沖的勁頭不得了,為達到目標不顧一切。我們在聯想辦企業的時候,也有這樣的口號—‘把5%的希望變成100%的現實’。就是說當你全心要做某件事的時候,就得一往無前,不顧一切。”

所謂一往無前,在柳傳志眼中不是盲目的一往無前,而是要把事情想明白,判斷是不是一定能攻得下,一旦下了決心就要一往無前。

王石:不愛當兵的兵

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王石

1951年1月出生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蘭州鐵道學院給排水專業畢業。17歲時入伍到徐州,從軍5年後,復員。1983年到深圳,後在深圳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歷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在房地產市場上叱吒風雲。

商界老總出身行伍者眾多,

深圳萬科創始人王石是其中一員。

但王石跟別的老總不一樣,雖然他承認“部隊生活的磨礪對我日後的成功是有巨大價值的”—但,從骨子裡,王石是不怎麼熱愛軍旅生活的:“到了部隊以後,我發現我的個性特徵可能不大適合當兵,因為我比較喜歡出風頭,喜歡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但軍人是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所以在當了5年汽車兵之後,我就離開了部隊。”

的確,王石與其他從部隊出來的戰友不同,他自由,他瀟灑,他按自己的愛好生活,像個明星似的頻頻曝光於財經媒體、戶外雜誌、電視螢屏、廣播電臺……然而,不管願意與否,部隊的經歷卻已注入了王石的血液直至影響他後來的生活及事業,脫下軍裝的王石反而顯得嚴肅、生硬。

握了5年方向盤的王石從戰場殺向商場,以33歲“高齡”在深圳創業。這時他才體會出部隊生涯對於自己的意義。

首先,常人眼中的苦在王石看來都不算什麼。和“在冰天雪地之中,裸☆禁☆露的手指都凍僵了,還要繼續修車”相比,領著民工扛150斤一袋的飼料實在是“毛毛雨”。第二,軍人的經歷讓王石強調的是職業化、是制度,他希望萬科的任何一個人,包括他自己,不論在不在,整個公司的運轉都不受影響,這讓他可以在高山和公司之間快速奔走。第三,萬科組織紀律嚴明的好名聲,也與軍隊、軍人特備的素質相得益彰。第四,軍人的實事求是作風讓他既要做房地產業界的先鋒,又不吝於拿出自己的失敗教訓來跟大家共用,讓後來者少走彎路。第五,部隊出身的人執行能力強,思想政治工作過硬,這兩個詞放在企業中就被翻譯成執行力和企業文化,而萬科在這兩方面恰恰表現得都不錯。

也許部隊生涯會給王石帶來第六、第七直至第N+1,但王石追求的是按照現代企業制度來制訂企業文化,他認為,現代企業應該是讓人工作生活得更有趣味一些。“我登山已不是個人行為,也有一些示範性。中國的企業家不應該只知道卡拉OK,或者只把高爾夫當作是高尚的運動,我想還是需要一點挑戰或冒險的。這就是我說的那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它不是很急功近利,一定要春種秋收。”

任志強:格局思維的將軍

原華遠集團董事長任志強

1951年3月出生于山東掖縣,1968—1981年參軍,先後任排長、參謀,退伍後任北京怡達公司副總經理至1984年,1991年成為北京市華遠經濟建設開發總公司總經理,曾任北京市華遠集團董事長。

就像任志強所說,“能征善戰的士兵並不一定能勝任將軍”。11年軍人生涯的追求,賦予任志強“格局”思維的能力:前瞻、識大局。

“當年孔明應該尊敬司馬懿,棋逢對手,往往別人還是一頭霧水之時,司馬懿已經抽身而去,承認自己的失敗。如今中國地產界的處境,需要你做幾十步以外的思考。”任志強說。

1992年,任志強確定了華遠向股份化、集團化、國際化發展戰略到1997年,任志強率領華遠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在境外成功發行了1.5億美元債券(資訊,行情),實現了企業資本和經營的雙重國際化,這一步步走來,穩重而具有前瞻。

2001年歲末,任志強宣佈辭職,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老任”擺錯了棋局。那年,任志強將自己所持18%的股份轉讓給華潤、回收華遠品牌,創建新華遠。“剛開始規模有限,當然壓力繁重;現在優勢顯現,有壓力的應該是對手。”任志強說。短短兩年,再次創業的任志強,已經將新華遠的資產變成了幾十億。

這讓人想到了1981年,任志強準備轉業。如果繼續留在部隊的話,任志強的前途會很好,但正是這前瞻性的跨步,讓中國地產界多了一位重量級人物。從放棄軍隊優厚待遇步入商海,到離開“大船”老華遠,創業新華遠,任志強的膽識,是軍人生涯最好的收穫,也是華遠最大的幸運。

中國地產界,有的人緊跟形勢,炒作價值;有的人發現潮流,實現價值。而任志強前瞻性的格局性思維卻引領潮流,創造價值。

任正非:技術自立方能企業自強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總裁任正非

1944年出生,1978年從部隊轉業。1987年創辦華為公司,其後公司發展迅猛,年銷售額達15億美元,成為中國市場GSM設備、交換機產品及接入系統的佼佼者。2000年被美國《福布斯》雜誌評選為中國50富豪第3位。其個人財產為5億美元。

由於處世低調,任正非被媒體稱為神秘人物,其個人公開資料甚少,但他領導的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卻是赫赫有名。

任正非是軍人出身,他經常講,在戰場上,軍人的使命是捍衛國家主權的尊嚴;在市場上,企業家的使命則是捍衛企業的市場地位。而現代商戰中,只有技術自立,才是根本,沒有自己的科研支撐體系,企業地位就是一句空話。因此,任正非選擇了走技術自立,發展高新技術的實業之路。 當時的中國交換機市場,大型局用機和用戶機基本上都來自國外的電信企業和他們在國內的合資企業,在通信圈中的人都非常清楚這個行業的風險性。所以很多人不理解華為公司為何放著輕而易得的錢不賺,卻去勞神費財地搞科研。

任正非不乏商人的精明,但更有軍事家的雄謀大略。他認為: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為了加快發展速度,不斷地用優惠政策吸引外資,引進技術,一時間合資合作浪潮此起彼伏,而當時中國還處在一個由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時期,許多的政策法規還不健全,國內工業體制、技術改造尚未完成,在這種情況下合資合作的結果是讓出了大片市場。這種以市場換技術的代價太大了!他說,外國人到中國來是為賺錢來的,他們不會把核心技術教給中國人,而指望我們引進、引進、再引進,企業始終也沒能獨立。以市場換技術,市場丟光了,卻沒有哪樣技術真正掌握了。而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其實就是技術。

因此,任正非一開始就給華為定下了明確目標:緊跟世界先進技術,立足于自己科研開發,目標是佔領中國市場,開拓海外市場,與國外同行抗衡。任正非自信地說:“十年之後,世界通信行業三分天下,華為將占一份。”

為什麼軍人出身的企業家更容易成功?有人總結出以下幾個因素:

1、作風硬朗;

2、超強毅力;

3、超強執行力;

4、超強團隊協作能力;

5、超強集體榮譽感;

6、敢於挑戰;

7、勇於擔當

他自由,他瀟灑,他按自己的愛好生活,像個明星似的頻頻曝光於財經媒體、戶外雜誌、電視螢屏、廣播電臺……然而,不管願意與否,部隊的經歷卻已注入了王石的血液直至影響他後來的生活及事業,脫下軍裝的王石反而顯得嚴肅、生硬。

握了5年方向盤的王石從戰場殺向商場,以33歲“高齡”在深圳創業。這時他才體會出部隊生涯對於自己的意義。

首先,常人眼中的苦在王石看來都不算什麼。和“在冰天雪地之中,裸☆禁☆露的手指都凍僵了,還要繼續修車”相比,領著民工扛150斤一袋的飼料實在是“毛毛雨”。第二,軍人的經歷讓王石強調的是職業化、是制度,他希望萬科的任何一個人,包括他自己,不論在不在,整個公司的運轉都不受影響,這讓他可以在高山和公司之間快速奔走。第三,萬科組織紀律嚴明的好名聲,也與軍隊、軍人特備的素質相得益彰。第四,軍人的實事求是作風讓他既要做房地產業界的先鋒,又不吝於拿出自己的失敗教訓來跟大家共用,讓後來者少走彎路。第五,部隊出身的人執行能力強,思想政治工作過硬,這兩個詞放在企業中就被翻譯成執行力和企業文化,而萬科在這兩方面恰恰表現得都不錯。

也許部隊生涯會給王石帶來第六、第七直至第N+1,但王石追求的是按照現代企業制度來制訂企業文化,他認為,現代企業應該是讓人工作生活得更有趣味一些。“我登山已不是個人行為,也有一些示範性。中國的企業家不應該只知道卡拉OK,或者只把高爾夫當作是高尚的運動,我想還是需要一點挑戰或冒險的。這就是我說的那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它不是很急功近利,一定要春種秋收。”

任志強:格局思維的將軍

原華遠集團董事長任志強

1951年3月出生于山東掖縣,1968—1981年參軍,先後任排長、參謀,退伍後任北京怡達公司副總經理至1984年,1991年成為北京市華遠經濟建設開發總公司總經理,曾任北京市華遠集團董事長。

就像任志強所說,“能征善戰的士兵並不一定能勝任將軍”。11年軍人生涯的追求,賦予任志強“格局”思維的能力:前瞻、識大局。

“當年孔明應該尊敬司馬懿,棋逢對手,往往別人還是一頭霧水之時,司馬懿已經抽身而去,承認自己的失敗。如今中國地產界的處境,需要你做幾十步以外的思考。”任志強說。

1992年,任志強確定了華遠向股份化、集團化、國際化發展戰略到1997年,任志強率領華遠房地產股份有限公司在境外成功發行了1.5億美元債券(資訊,行情),實現了企業資本和經營的雙重國際化,這一步步走來,穩重而具有前瞻。

2001年歲末,任志強宣佈辭職,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老任”擺錯了棋局。那年,任志強將自己所持18%的股份轉讓給華潤、回收華遠品牌,創建新華遠。“剛開始規模有限,當然壓力繁重;現在優勢顯現,有壓力的應該是對手。”任志強說。短短兩年,再次創業的任志強,已經將新華遠的資產變成了幾十億。

這讓人想到了1981年,任志強準備轉業。如果繼續留在部隊的話,任志強的前途會很好,但正是這前瞻性的跨步,讓中國地產界多了一位重量級人物。從放棄軍隊優厚待遇步入商海,到離開“大船”老華遠,創業新華遠,任志強的膽識,是軍人生涯最好的收穫,也是華遠最大的幸運。

中國地產界,有的人緊跟形勢,炒作價值;有的人發現潮流,實現價值。而任志強前瞻性的格局性思維卻引領潮流,創造價值。

任正非:技術自立方能企業自強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總裁任正非

1944年出生,1978年從部隊轉業。1987年創辦華為公司,其後公司發展迅猛,年銷售額達15億美元,成為中國市場GSM設備、交換機產品及接入系統的佼佼者。2000年被美國《福布斯》雜誌評選為中國50富豪第3位。其個人財產為5億美元。

由於處世低調,任正非被媒體稱為神秘人物,其個人公開資料甚少,但他領導的深圳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卻是赫赫有名。

任正非是軍人出身,他經常講,在戰場上,軍人的使命是捍衛國家主權的尊嚴;在市場上,企業家的使命則是捍衛企業的市場地位。而現代商戰中,只有技術自立,才是根本,沒有自己的科研支撐體系,企業地位就是一句空話。因此,任正非選擇了走技術自立,發展高新技術的實業之路。 當時的中國交換機市場,大型局用機和用戶機基本上都來自國外的電信企業和他們在國內的合資企業,在通信圈中的人都非常清楚這個行業的風險性。所以很多人不理解華為公司為何放著輕而易得的錢不賺,卻去勞神費財地搞科研。

任正非不乏商人的精明,但更有軍事家的雄謀大略。他認為:中國改革開放初期,為了加快發展速度,不斷地用優惠政策吸引外資,引進技術,一時間合資合作浪潮此起彼伏,而當時中國還處在一個由計劃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型時期,許多的政策法規還不健全,國內工業體制、技術改造尚未完成,在這種情況下合資合作的結果是讓出了大片市場。這種以市場換技術的代價太大了!他說,外國人到中國來是為賺錢來的,他們不會把核心技術教給中國人,而指望我們引進、引進、再引進,企業始終也沒能獨立。以市場換技術,市場丟光了,卻沒有哪樣技術真正掌握了。而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其實就是技術。

因此,任正非一開始就給華為定下了明確目標:緊跟世界先進技術,立足于自己科研開發,目標是佔領中國市場,開拓海外市場,與國外同行抗衡。任正非自信地說:“十年之後,世界通信行業三分天下,華為將占一份。”

為什麼軍人出身的企業家更容易成功?有人總結出以下幾個因素:

1、作風硬朗;

2、超強毅力;

3、超強執行力;

4、超強團隊協作能力;

5、超強集體榮譽感;

6、敢於挑戰;

7、勇於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