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李鬼、白皮、紅妝,紅木傢俱3大坑你掉進去幾個?

隨著購買紅木傢俱的普通家庭越來越多,一些不良商家乘機在紅木傢俱上玩各種貓膩,採取以次充好、粗製濫造、以假亂真等手段欺騙不懂行的消費者。

廣州市消委會近日公佈的2016年消費市場8類侵犯消費者權益的典型案例中,就有一例以雜木假冒紅木傢俱的典型案例。佛山市消委會公佈的2016年日用商品類消費糾紛中,以傢俱類最為突出。

上海市消委會近日通報了“2016實木傢俱消費社會調查”情況,抽查的59件實木傢俱樣品中,

28件樣品不合格,不合格率達47%,不合格產品中,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標識名稱不規範成為三大突出問題。

紅木傢俱價格不菲,一旦購買到“假紅木傢俱”,消費者將受到不少經濟損失。近日,有消費者向本報報料,她花一千多元買的大果紫檀衣帽櫃並不是真正的紅木傢俱,還有消費者懷疑花了10萬元買的大紅酸枝並不是真的。

昨天,本報邀請了來自羅浮宮國際傢俱博覽中心、順聯傢俱城北區、泓禦軒紅木文化廣場等傢俱集散地的專業人士,為消費者一一求證。

市場現狀:紅木傢俱抽檢合格率低

從近幾年來全國各地相關部門公佈的紅木傢俱抽檢結果看,紅木傢俱合格率整體較低,資訊標示混亂甚至涉嫌造假問題最為突出。

消費者祝女士2016年4月以總價76400元購買了2套傢俱,訂貨單分別標稱材質為非洲酸枝木和榆木。經檢測,其抽屜底板和旁板分別為可樂豆木和泡桐。

消費者林先生于2016年6月以總價47000元購買了桌子、衣櫃、床等4件傢俱。訂貨單上顯示其所購傢俱材質為酸枝(微凹黃檀)。經對八仙桌的抽樣檢測,發現其抽屜底板後端實為刺蝟紫檀。

佛山消費者蔡先生花15800元購買的紅木沙發,檢查發現,

是幾塊木頭壓在一起,不是完整的實木。

追逐暴利:材質及名稱或有貓膩

消委會相關人員表示,由於不同的紅木用材價格有著天淵之別,使得一些不良商家為了追求暴利在用材上做手腳。最常見的是以紋路近似的低價紅木冒充高價紅木。如明明是緬甸、老撾、柬埔寨的紅酸枝,卻標稱越南紅酸枝;明明是非洲草花梨,卻標稱越南花梨木。

另外,不良商家還以相近的名稱混淆視聽,

將不屬於國標紅木的傢俱當做紅木傢俱賣給消費者。比如利用人們分不清 “非洲黃花梨”究竟是安氏紫檀還是刺蝟紫檀的心理,將不屬於國標紅木的安氏紫檀稱為“非洲黃花梨”讓人誤認為是刺蝟紫檀。還有一種較常見的造假方法是,在明處用紅木,在“隱蔽處”如腿腳、抽屜處用雜木或“白皮”。

質監部門相關人員提醒消費者,購買名貴紅木傢俱時,應檢查商家產品使用說明、產品品質明示卡、產品合格證等,並檢查樹種名稱,包括中文名和拉丁名的完整標示,並檢查整件傢俱是否為同一種材質。如果採用數種材質,應該對其使用部位、材質名稱有明確標示。使用了油漆、膠粘劑、蠟等材料的也應在使用說明中標示,廠名廠址、保養方法、故障排除及售後等內容均不得缺少。此外,還應向企業索要產品質檢報告,用材樹種鑒定報告等,檢查樹種是否與鑒定報告一致。

求證一 “非洲黃花梨”等於紅木嗎?

實驗方法:刮擦掂量

逛過紅木店的消費者一定聽過“非洲黃花梨”這個名字,這也是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紅木傢俱”之一。消費者李小姐花1萬多元購買了一套“非黃”茶几和餐桌,我們邀請順聯傢俱城華庭居總經理區偉倫來驗證。

“‘非黃’是不規範的名稱,國標中沒有這個名稱,只有‘刺蝟紫檀’”。區偉倫說,市面上的“非黃”有的是刺蝟紫檀,有的是安氏紫檀或其他非洲花梨。前者是紅木,後者不是。真真假假讓消費者雲裡霧裡分不清。

如何辨別“紅木”真假?

第一步,區偉倫用小刀片在抽屜邊緣刮幾下,然後放到鼻子邊上聞。“如果香味淡雅則是刺蝟紫檀,如果聞到有刺鼻臭味的,那就是其他非洲花梨。”他說。從味道來分辨,這兩件傢俱一真一假,餐桌是刺蝟紫檀,茶几是安氏紫檀。

第二步,把傢俱部件拿在手上掂掂重量,感覺比較重是真紅木,而用來假冒的“亞紅木”重量明顯輕得多。

第三步,順聯傢俱城閩行藝寶總經理林章令示範用手電筒,或者打開手機上手電筒的強光來仔細查看傢俱表面。木材表面有黑色紋路線條的是真紅木,而表面顏色黑沉沉,並且看不出花紋的,就不是紅木。

如何“望、聞、問、切”?

賴江澤建議,消費者可以採用“望、聞、問、切”的方式來鑒別真偽。

望:大紅酸枝木紋在深紅色中常常夾有深褐色或者黑色條紋,棕眼細長,管孔略粗,而巴里黃檀雖然也直但比較細,小葉紅檀雖紋路很像大紅酸枝,但管孔很細。

聞:大紅酸枝顧名思義是帶有酸醋味香的木頭,另外兩種紅木都不是這種味道。

問:多向業內專家請教,查閱相關資料。

切:大紅酸枝的手感更細膩有質感,而且很重,聲音清脆。另外兩種木頭發出的聲音則有點“破聲”的感覺。

求證二 “白皮”成分是否超標?

實驗方法:砂紙磨去油漆

對於第二件求證傢俱——張小姐花費一千多元購買的大果紫檀衣帽櫃,我們邀請佛山市泓禦軒家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賴江澤進行驗證。

他同樣選擇拿出抽屜來解剖。拉開抽屜可以看到,上了紅色油漆,看起來似乎是一塊完整的紅木板材。賴江澤用砂紙打磨掉部分油漆以後,其中一部分就露出了白色的木頭,和旁邊的深色紅木部分形成鮮明的對比。

“白色的部分叫做‘白皮’,就是邊材,白皮不屬於紅木。按國家標準,成品紅木傢俱中的白皮不能超過10%,並且正視面不能有白皮。” 賴江澤解釋,一根紅木只有中心部分是深色的,周圍一圈是白色的邊皮。白皮不但密度小、抗壓力低,不耐腐蝕,而且有活性細胞容易被蟲子蛀蝕,在製作傢俱時通常是被摒棄的部分。白皮超標的傢俱在若干年後可能會被蟲子大量腐蛀,甚至垮塌。

這件“大果紫檀”紅木衣帽櫃中白皮占了整個傢俱將近一半。這是一件不合格的紅木傢俱,甚至不能算作是紅木傢俱。賴江澤說,合格的“大果紫檀”紅木衣帽櫃市場價需要5000元左右,而這件僅花了1000多元。“這連木料費都不夠,不偷工減料是做不到的。”因此,他提醒消費者,買紅木傢俱時,如果標價過低也要小心。

求證三 榫卯是否合格?

實驗方法:檢查轉角部位

第三件是消費者阿東購買的兩隻圓凳,他使用了不到一年,其中一隻凳子面板就脫落了。我們邀請羅浮宮明貢軒紅木收藏館總經理張銀燕進行求證。

“其實從材料看,這的確是紅木的,而且是酸枝木,但它不是真正的紅木傢俱。” 張銀燕介紹,真正的紅木傢俱除了材料必須是紅木,工藝也必須是傳統工藝,必須是採用榫卯結構。

榫卯是紅木傢俱的“靈魂”。榫卯是兩個木構件上所採用的一種凹凸結合的連接方式,榫卯結構好的紅木傢俱看上去渾然天成、經久穩固。榫卯不好或不採用榫卯,直接用膠粘、螺絲加固的傢俱,用不了三五年,就會發生散架甚至坍塌事故。

經過驗證,張銀燕表示,這兩隻圓凳都沒有採用榫卯結構,都不算真正的紅木傢俱,是沒有投資價值甚至也沒有實用價值的紅木傢俱。這樣的傢俱連紅木材料都給浪費了。

“檢查榫卯最好的方法就是仔細查看轉角連結部位。”泓禦軒的賴江澤拿出一根桌面轉角處的榫卯給我們示範合格的榫卯。一根一根拉下橫豎各種構件,小小的一角竟可以拆下近10個部件,裝上去以後卻嚴絲合縫。

他教大家檢查傢俱榫卯的方法:“仔細看,這裡有小方塊狀的榫卯插進去的痕跡。如果在傢俱這些連結部位找不到這樣的痕跡,那就說明它沒有嚴密的榫卯結構。”

求證四 你買的真是大紅酸枝嗎?

實驗方法:望聞問切

大紅酸枝在紅木收藏界追隨者眾多。有人說,狹義的紅木就是“大紅酸枝”。

消費者黃先生花10萬元購買了一套大紅酸枝傢俱,但親朋卻告訴他,由於原料稀缺,目前直徑30cm長200cm的大紅酸枝原木市場價格達到60萬元/噸,均價約20萬~30萬元/噸。市面上有人用均價約4~5萬元/噸的巴里黃檀(紅酸枝)以及均價約1萬元的小葉紅檀冒稱大紅酸枝。他這個價錢可能是買到了假貨。我們邀請了閩行藝寶的林章令來進行驗證。

“從表面看假貨的可能性很大。”林章令說,傢俱表面上了深紅色油漆,這是市場上慣用的掩飾造假的方式。目前在行業內一般名貴紅木都採用光身,不上漆,更不會上深色的油漆,以免掩蓋了紅木的紋路和香味。

為了證明觀察的結果,他用刀片刮抽屜邊緣,然後聞味道。“這香味不對,紋路也不是大紅酸枝。” 林章令說,酸枝顧名思義是有酸香味的,而且紋路中有比較直而較粗的黑紋。這件傢俱明顯是用其他木料仿冒的。還有的是“手繪”大紅酸枝紋路,再塗上深紅色油漆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

林章令建議消費者,最好是購買沒有上漆的“光身”紅木傢俱,或要求店家拿砂紙將紅木傢俱的漆去掉。當裸色的紅木展示出來時,有沒摻假一看便知。

原標題:偽劣紅木傢俱有三“坑”:非黃、白皮、紅妝

聲明:轉載出於傳播更多行業資訊之目的,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如涉及侵權,請與我方取得聯繫。歡迎各媒體合併投稿。

質監部門相關人員提醒消費者,購買名貴紅木傢俱時,應檢查商家產品使用說明、產品品質明示卡、產品合格證等,並檢查樹種名稱,包括中文名和拉丁名的完整標示,並檢查整件傢俱是否為同一種材質。如果採用數種材質,應該對其使用部位、材質名稱有明確標示。使用了油漆、膠粘劑、蠟等材料的也應在使用說明中標示,廠名廠址、保養方法、故障排除及售後等內容均不得缺少。此外,還應向企業索要產品質檢報告,用材樹種鑒定報告等,檢查樹種是否與鑒定報告一致。

求證一 “非洲黃花梨”等於紅木嗎?

實驗方法:刮擦掂量

逛過紅木店的消費者一定聽過“非洲黃花梨”這個名字,這也是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紅木傢俱”之一。消費者李小姐花1萬多元購買了一套“非黃”茶几和餐桌,我們邀請順聯傢俱城華庭居總經理區偉倫來驗證。

“‘非黃’是不規範的名稱,國標中沒有這個名稱,只有‘刺蝟紫檀’”。區偉倫說,市面上的“非黃”有的是刺蝟紫檀,有的是安氏紫檀或其他非洲花梨。前者是紅木,後者不是。真真假假讓消費者雲裡霧裡分不清。

如何辨別“紅木”真假?

第一步,區偉倫用小刀片在抽屜邊緣刮幾下,然後放到鼻子邊上聞。“如果香味淡雅則是刺蝟紫檀,如果聞到有刺鼻臭味的,那就是其他非洲花梨。”他說。從味道來分辨,這兩件傢俱一真一假,餐桌是刺蝟紫檀,茶几是安氏紫檀。

第二步,把傢俱部件拿在手上掂掂重量,感覺比較重是真紅木,而用來假冒的“亞紅木”重量明顯輕得多。

第三步,順聯傢俱城閩行藝寶總經理林章令示範用手電筒,或者打開手機上手電筒的強光來仔細查看傢俱表面。木材表面有黑色紋路線條的是真紅木,而表面顏色黑沉沉,並且看不出花紋的,就不是紅木。

如何“望、聞、問、切”?

賴江澤建議,消費者可以採用“望、聞、問、切”的方式來鑒別真偽。

望:大紅酸枝木紋在深紅色中常常夾有深褐色或者黑色條紋,棕眼細長,管孔略粗,而巴里黃檀雖然也直但比較細,小葉紅檀雖紋路很像大紅酸枝,但管孔很細。

聞:大紅酸枝顧名思義是帶有酸醋味香的木頭,另外兩種紅木都不是這種味道。

問:多向業內專家請教,查閱相關資料。

切:大紅酸枝的手感更細膩有質感,而且很重,聲音清脆。另外兩種木頭發出的聲音則有點“破聲”的感覺。

求證二 “白皮”成分是否超標?

實驗方法:砂紙磨去油漆

對於第二件求證傢俱——張小姐花費一千多元購買的大果紫檀衣帽櫃,我們邀請佛山市泓禦軒家居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賴江澤進行驗證。

他同樣選擇拿出抽屜來解剖。拉開抽屜可以看到,上了紅色油漆,看起來似乎是一塊完整的紅木板材。賴江澤用砂紙打磨掉部分油漆以後,其中一部分就露出了白色的木頭,和旁邊的深色紅木部分形成鮮明的對比。

“白色的部分叫做‘白皮’,就是邊材,白皮不屬於紅木。按國家標準,成品紅木傢俱中的白皮不能超過10%,並且正視面不能有白皮。” 賴江澤解釋,一根紅木只有中心部分是深色的,周圍一圈是白色的邊皮。白皮不但密度小、抗壓力低,不耐腐蝕,而且有活性細胞容易被蟲子蛀蝕,在製作傢俱時通常是被摒棄的部分。白皮超標的傢俱在若干年後可能會被蟲子大量腐蛀,甚至垮塌。

這件“大果紫檀”紅木衣帽櫃中白皮占了整個傢俱將近一半。這是一件不合格的紅木傢俱,甚至不能算作是紅木傢俱。賴江澤說,合格的“大果紫檀”紅木衣帽櫃市場價需要5000元左右,而這件僅花了1000多元。“這連木料費都不夠,不偷工減料是做不到的。”因此,他提醒消費者,買紅木傢俱時,如果標價過低也要小心。

求證三 榫卯是否合格?

實驗方法:檢查轉角部位

第三件是消費者阿東購買的兩隻圓凳,他使用了不到一年,其中一隻凳子面板就脫落了。我們邀請羅浮宮明貢軒紅木收藏館總經理張銀燕進行求證。

“其實從材料看,這的確是紅木的,而且是酸枝木,但它不是真正的紅木傢俱。” 張銀燕介紹,真正的紅木傢俱除了材料必須是紅木,工藝也必須是傳統工藝,必須是採用榫卯結構。

榫卯是紅木傢俱的“靈魂”。榫卯是兩個木構件上所採用的一種凹凸結合的連接方式,榫卯結構好的紅木傢俱看上去渾然天成、經久穩固。榫卯不好或不採用榫卯,直接用膠粘、螺絲加固的傢俱,用不了三五年,就會發生散架甚至坍塌事故。

經過驗證,張銀燕表示,這兩隻圓凳都沒有採用榫卯結構,都不算真正的紅木傢俱,是沒有投資價值甚至也沒有實用價值的紅木傢俱。這樣的傢俱連紅木材料都給浪費了。

“檢查榫卯最好的方法就是仔細查看轉角連結部位。”泓禦軒的賴江澤拿出一根桌面轉角處的榫卯給我們示範合格的榫卯。一根一根拉下橫豎各種構件,小小的一角竟可以拆下近10個部件,裝上去以後卻嚴絲合縫。

他教大家檢查傢俱榫卯的方法:“仔細看,這裡有小方塊狀的榫卯插進去的痕跡。如果在傢俱這些連結部位找不到這樣的痕跡,那就說明它沒有嚴密的榫卯結構。”

求證四 你買的真是大紅酸枝嗎?

實驗方法:望聞問切

大紅酸枝在紅木收藏界追隨者眾多。有人說,狹義的紅木就是“大紅酸枝”。

消費者黃先生花10萬元購買了一套大紅酸枝傢俱,但親朋卻告訴他,由於原料稀缺,目前直徑30cm長200cm的大紅酸枝原木市場價格達到60萬元/噸,均價約20萬~30萬元/噸。市面上有人用均價約4~5萬元/噸的巴里黃檀(紅酸枝)以及均價約1萬元的小葉紅檀冒稱大紅酸枝。他這個價錢可能是買到了假貨。我們邀請了閩行藝寶的林章令來進行驗證。

“從表面看假貨的可能性很大。”林章令說,傢俱表面上了深紅色油漆,這是市場上慣用的掩飾造假的方式。目前在行業內一般名貴紅木都採用光身,不上漆,更不會上深色的油漆,以免掩蓋了紅木的紋路和香味。

為了證明觀察的結果,他用刀片刮抽屜邊緣,然後聞味道。“這香味不對,紋路也不是大紅酸枝。” 林章令說,酸枝顧名思義是有酸香味的,而且紋路中有比較直而較粗的黑紋。這件傢俱明顯是用其他木料仿冒的。還有的是“手繪”大紅酸枝紋路,再塗上深紅色油漆達到以假亂真的效果。

林章令建議消費者,最好是購買沒有上漆的“光身”紅木傢俱,或要求店家拿砂紙將紅木傢俱的漆去掉。當裸色的紅木展示出來時,有沒摻假一看便知。

原標題:偽劣紅木傢俱有三“坑”:非黃、白皮、紅妝

聲明:轉載出於傳播更多行業資訊之目的,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如涉及侵權,請與我方取得聯繫。歡迎各媒體合併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