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宏觀經濟不錯,為何微觀車市不行?

對於一個橫跨7至9年的週期而言,這波車市的頹勢極大概率會延續今年全年,

並有較大概率在2018年仍然發揮作用。市場反轉可能需要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 《汽車人》記者 張恒

“週期”這個名詞幾乎人人都懂,但是我們對它的理解仍然不夠。有一種週期叫做“光照週期”,是由太陽和地球的關係決定的,它直接影響著地球萬物。

由於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太陽自身的運行,光照週期不同,萬物的規律也有各種不同。在一天24小時內,貓的性格會有明顯的週期變化。

人也一樣,女人以月為週期的特徵相對明顯,卻不意味著她沒有以天為週期、以年為週期的特徵。

我們知道,除了牙齒以外,人身上的細胞每七八年時間會全部換一遍。也就是說,現在的你和八年前的你,除了牙齒之外,其他全都不一樣了。如果觀察更長週期的話,還有青春期和更年期。

普及週期的概念,是為了看汽車市場。

眾所周知,2017年上半年的中國汽車市場是自2013年以來表現最差的。

《汽車人》多次發文,認為上半年汽車銷量表現不佳和利率市場的陡然上升有直接關係。消費者的資金成本上漲了,部分理財產品的需求搶了汽車消費的需求,所以人們的買車意願被推遲。

筆者曾與黑色系期貨商品分析師進行溝通,

他們認為影響黑色系價格走勢,最明顯的指標也是利率。

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筆者一面說中國經濟好,各個指標看著都不錯,為什麼偏偏汽車市場不好呢?利率上漲了,但是別的行業都還不錯:大宗商品不錯,消費不錯,貨運不錯,用電量也不錯……為什麼偏偏乘用車市場不好?

我們先來看黑色系的大宗商品市場,其中的邏輯是一致的。利率上漲,而黑色系不跌反漲的原因是什麼?理論上說利率上漲,

這些商品價格應該跌才對。

任何一個對期貨稍有理解的人就能給出靠譜的答案:因為這些黑色系已經熊了七八年,它下跌很久了,現在處在一個大週期的底部反轉階段。而利率的突然上漲,只是一個小且相對小週期的影響——小週期懟不過大週期。大週期的需求力量導致商品上漲,淹沒了小週期的負面影響。

回到汽車市場再看。

大家對我國汽車市場週期的理解,多是限於一年內的波動。在之前我們還沒有車市週期的概念,因為相對於發達國家的汽車市場,中國汽車市場還太年輕。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我國汽車市場這些年來的發展就像一個新生兒長到18歲左右,在這段時間裡就是長大、長大、長大……而只有成年人才會更多受到大週期的變化影響。

在經濟形勢還不錯的情況下,我國汽車市場卻出現了萎縮。這可以解釋為,在逐步成熟後,我國汽車市場開始步入更長週期的輪回。更準確的說,更長的週期輪回對汽車市場的影響開始變得明顯,比過去更明顯。

這麼說當然有根據。比如商用車中的重卡,在經歷“四萬億”推動達到銷量頂點後,就開始步入漫漫“熊途”,直到2016年下半年才開始稍有起色。這一波重卡的大週期,從波峰到波谷歷經七年。

如果說相比於整個汽車市場,重卡市場的存量太小。那麼我們看“世界第二大”的美國汽車市場,也呈現出明顯的週期性特徵。美國汽車市場在2007年達到銷量頂峰,隨著金融危機步入熊途。但隨著2009年美國政府的一系列救市政策,使得美國經濟開始逐步築底回升。至2016年美國汽車市場已經連續七年上漲,連續刷新了銷量的歷史記錄。2017上半年,美國的經濟資料也非常不錯的,但是汽車銷量卻突然下降。資料顯示上半年,美國汽車市場共銷售了845.68萬輛車,同比下跌2.21%,終結了連續七年的升勢。

從金融危機到如今的美國車市,我們可以看出一個非常顯著的、時間跨越7至9年的所謂大週期。同時我們發現,這個車市的大週期和經濟週期有一定的關聯性,但在時間上卻不完全一致。

回到國內來看,很可能是同樣的邏輯。之前的中國汽車市場波動非常大,與貨幣政策的波動性有著一定的關聯性。但是我們並不能夠看到一個明顯的橫跨七八年的週期。原因就是筆者在前文所形容的“成長”概念。而隨著我國車市的體量逐步趨於成熟,像美國那樣橫跨七八年的,較大週期的影響力開始越來越顯著。

如果這個邏輯是對的,那麼對於一個橫跨7至9年的週期而言,這波車市的頹勢,極大概率會延續今年全年,並有較大概率在2018年仍然發揮作用,市場反轉可能需要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

在經濟形勢還不錯的情況下,我國汽車市場卻出現了萎縮。這可以解釋為,在逐步成熟後,我國汽車市場開始步入更長週期的輪回。更準確的說,更長的週期輪回對汽車市場的影響開始變得明顯,比過去更明顯。

這麼說當然有根據。比如商用車中的重卡,在經歷“四萬億”推動達到銷量頂點後,就開始步入漫漫“熊途”,直到2016年下半年才開始稍有起色。這一波重卡的大週期,從波峰到波谷歷經七年。

如果說相比於整個汽車市場,重卡市場的存量太小。那麼我們看“世界第二大”的美國汽車市場,也呈現出明顯的週期性特徵。美國汽車市場在2007年達到銷量頂峰,隨著金融危機步入熊途。但隨著2009年美國政府的一系列救市政策,使得美國經濟開始逐步築底回升。至2016年美國汽車市場已經連續七年上漲,連續刷新了銷量的歷史記錄。2017上半年,美國的經濟資料也非常不錯的,但是汽車銷量卻突然下降。資料顯示上半年,美國汽車市場共銷售了845.68萬輛車,同比下跌2.21%,終結了連續七年的升勢。

從金融危機到如今的美國車市,我們可以看出一個非常顯著的、時間跨越7至9年的所謂大週期。同時我們發現,這個車市的大週期和經濟週期有一定的關聯性,但在時間上卻不完全一致。

回到國內來看,很可能是同樣的邏輯。之前的中國汽車市場波動非常大,與貨幣政策的波動性有著一定的關聯性。但是我們並不能夠看到一個明顯的橫跨七八年的週期。原因就是筆者在前文所形容的“成長”概念。而隨著我國車市的體量逐步趨於成熟,像美國那樣橫跨七八年的,較大週期的影響力開始越來越顯著。

如果這個邏輯是對的,那麼對於一個橫跨7至9年的週期而言,這波車市的頹勢,極大概率會延續今年全年,並有較大概率在2018年仍然發揮作用,市場反轉可能需要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