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國教授證實最先發現新大陸的是鄭和

鄭和(1371-1433),原名馬三保。出身雲南咸陽世家,明朝偉大的航海家。1381年(洪武十三年)冬,明軍進攻雲南。10歲的馬三保被擄入明營,受宮成為太監,後進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難之變中,在河北鄭州(今河北任丘北)為朱棣立下戰功。

1404年(永樂二年)明成祖朱棣認為馬姓不能登三寶殿,因此在南京禦書“鄭”字賜馬三保鄭姓,改名為和,任為內官監太監,官至四品,地位僅次於司禮監。1405-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偉大的壯舉。1431年(宣德六年)欽封鄭和為三寶太監。

“地圖會說話!”近四、五年來抱持科學精神鑽研鄭和的美國華裔生化教授、業餘歷史學家李兆良,以多張古地圖,揭開鄭和(1371至1433年)下西洋的航海史神秘面紗,舉證歷歷。他篤定地說,“鄭和船隊沒有來過美國是不可能的”,換言之,“哥倫布發現新大陸”(1492年)之說有待推翻。

李兆良7月到麻六甲參加第一屆國際鄭和會議,在會中提出利瑪竇1602年的“坤輿萬國全圖”並非根據他從歐洲帶到中國之1570年“Ortelius”地圖所繪。

從古地圖中尋找線索,李兆良抽絲剝繭舉證,“坤輿萬國全圖”是根據中國人的地圖所繪,或根本是出自中國人之手。

這份完全以中文命名的地圖,不僅在地形上比“Ortelius”精確,在地名上更比前者多出“數百”;地圖上有1100餘地名,僅美國部分就有50%的地名是未出現在原圖Ortelius裡。

他說,利瑪竇身為耶穌教士,“坤輿萬國全圖”中竟未列入教皇領地,以及文藝復興時的盛地佛羅倫斯和托斯卡尼,正如同今日中國地圖未畫出北京和上海,相當不合邏輯。

繪製地圖時,一般會把自己最熟悉的地方畫得最清楚。李兆良指出,“坤輿萬國全圖”中,鄭和出生地雲南畫得十分細密,顯示繪圖者對此地相當熟悉。另外,永樂大帝朱棣五次北征所經過的地名,

雖與中國經濟文化無關,亦列入圖中;朱棣最後喪生之地“榆木川”是個很小的地方,卻也在地圖中出現。皆透露這份地圖與明朝密不可分的關係。

他指出,好望角並非位於非洲最南端,“坤輿萬國全圖”所繪的位置正是南端偏西,而且中文地名是“大浪山角”,而該處確實以風浪大著稱。

以美國加州半島為例,他說,歐洲探險家以為加州是與美國大陸分開的島嶼,然而“坤輿萬國全圖”中的加州則是半島,而且“十字山尾”的命名(今名San Lucas)未出現在歐繪地圖上,顯示鄭和時代的華人到此根據地形繪成航海圖並命名。

李兆良認為,鄭和時代已環遊世界,並在海外留下許多航海資訊,促成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及麥哲倫環遊世界的歷史壯舉。李兆良五年前購得一枚刻有“大明宣德委錫”銅牌,這塊銅牌是一名業餘尋寶人用金屬探測器,在北卡州艾希維爾( Asheville)附近的山間土下四吋尋得,李兆良以極低價格購得,開始鑽研鄭和。

李兆良表示,他的論說發表後,引起正反兩極意見。他說,他是以科學的態度小心求證,從300多張14至19世紀的古地圖中找尋線索證據來解密。他願以開放的心胸,接受任何可靠的新證據來修正他的說法。

李兆良五年前購得一枚刻有“大明宣德委錫”銅牌,這塊銅牌是一名業餘尋寶人用金屬探測器,在北卡州艾希維爾( Asheville)附近的山間土下四吋尋得,李兆良以極低價格購得,開始鑽研鄭和。

李兆良表示,他的論說發表後,引起正反兩極意見。他說,他是以科學的態度小心求證,從300多張14至19世紀的古地圖中找尋線索證據來解密。他願以開放的心胸,接受任何可靠的新證據來修正他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