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解密:諸葛亮為何北伐不成功?

縱觀古今歷史,子汝帶你走進歷史!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知識大事記】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的這首《蜀相》除了表達他對諸葛亮的懷念和仰慕之情,還表露出他對諸葛亮北伐失敗的惋惜。

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今山東沂水)人,生於光和四年(西元181年),卒於建興十二年(西元234年),是三國乃至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和發明創造者。被陳壽稱為“識治之良才,管(仲)、蕭(何)之亞匹矣”。然而,這樣的天才為何“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瞭解到。

首先,原定計劃落空。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曾指出“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然而,關羽“剛而自矜”,不聽諸葛亮的部署,對吳狂傲,以至荊州失守。

後雖蜀吳 “因結和親,遂為與國”,但兩國異心,不可能聯合北伐。因此諸葛亮的兩路北伐計畫不能實現,對其北伐的威勢大打折扣。

其次,計畫遭人為破壞。劉備不聽眾諫,為報弟仇而興師伐吳,以至被火燒聯營七百里,蜀軍“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塞江而下。”蜀國可謂元氣大傷了。據說,當時蜀國已經具備了北伐的條件,只因攻吳而流產。結果使諸葛亮北伐推遲了七年,

如果早七年北伐,又無伐吳之敗,鹿死誰手,尚難定論。

諸葛亮在事後曾歎言:“孝直(即法正)若在,必能制主上東行,必不傾危矣。”司馬光認為“不諫者,以漢主怒盛而不可阻”。雖說不可阻,但諸葛亮也可以隨軍出征,也就不會讓劉備慘敗。該文章轉自歷史啦網站 再次,

領導無能。後主劉禪暗弱,聽信讒言,兩次在北伐成功之際,詔諸葛亮回師,因而功敗垂成。

第四,蜀國人才青黃不接。由於諸葛亮過於忠心。他“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親理細事,汗流終日”。而對於部下的勸諫,他卻說:“吾非不知。但受先帝托孤之重,惟恐他人不似我盡心也!”結果,大家少了鍛煉機會。諸葛亮在臨終前只說出蔣琬、費禕可繼任,而“蜀之人無足以繼禕者矣”。

而像北伐這樣的大事,非一人可成功。連諸葛亮死後退兵,對付魏延叛亂都要諸葛亮安排,可謂“蜀中無大將”了。北伐怎能取勝?諸葛亮沒有做好人才培訓,可以說是一個重大失誤。

第五,由於諸葛亮“食少事煩”積勞成疾而過早逝世,給蜀國帶來巨大的損失。正如劉禪在悼詞上說:“如何不吊,事臨垂克,遘疾隕喪!”雖然有些誇張,但如果諸葛亮不死,可能真能吞併魏國。

古人稱:“坐而論道,謂之三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昔丙吉憂牛喘,而不問橫道死人;陳平不知錢谷之數,曰:“自有主者。”如果諸葛亮能明白這道理,對工作分工,少些操勞,或許會長壽些。

第六,諸葛亮忽略了時局的變化,造成在策略上的重大失誤。當時荊州失守,原定計劃落空;劉備伐吳慘敗,元氣大傷。而益州之眾不過九十四萬。比魏國少三百多萬;蜀國軍隊才十萬,而魏國在前線的軍隊就有二十萬,故魏將曹真舉眾拒趙雲、鄧艾的疑軍之餘,還有能力“命張郃拒亮”。敵眾我寡,仍要北伐,實難取勝。

若要取勝,須用奇兵。魏延曾建議:“聞夏侯琳,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而諸葛亮卻認為“不知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司馬光認為諸葛亮知己知彼,小心謹慎。但在當時,蜀軍兵少糧少,敵將無能,出奇兵有取勝的機會。如今卻錯失良機,使魏軍得到喘息,複用司馬懿拒蜀,以至北伐失敗,真是可惜啊!

不用奇兵也該屯兵積糧,逐步吞併。范雎曾說過:“近攻以廣我之地,自近而遠,如蠶食葉,天下不難盡矣。”而諸葛亮卻長驅直進,結果糧道狹長,難於運輸。第一次北伐就是因糧道街亭失守而失敗,六出祁山有三次因糧盡而退兵。最後一次北伐雖然“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但時不我待,“相持百餘日”,諸葛亮“疾病,卒於軍”,這次北伐也以失敗而告終

說到失街亭,諸葛亮也有一定責任。他“不用舊將魏延、吳懿等為先鋒,而以稷 督諸軍在前,與郃戰於街亭。稷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張郃大破之。亮進無所拒,還漢中。”雖然馬稷在南征時說出“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戰略,深受諸葛亮賞識,以至他在用人時考慮不周,但他應當派遣得力的助手協助馬稷。可王平卻不能阻止馬稷的錯誤部署。監督制度沒有做好,諸葛亮有一定責任。

看來,陳壽認為“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不是沒有道理了。

“小小的黑子不能遮蔽太陽的光輝。”雖然諸葛亮北伐失敗,但也不能遮蔽他在政治上、外交上和發明創造上的偉大功績。故“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就連他的敵人鍾會“至漢川,祭亮之廟,令軍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芻牧樵采。” “讚美倘若從被讚美者自己的嘴裡發出,是會減去讚美的價值,從敵人嘴裡發出的讚美,才是真正的光榮。 ”(莎士比亞) 由此可見,諸葛亮是古今少有的偉人。如果我們注意避免或糾正諸葛亮這些北伐的失誤,我們做事成功的機率將會大增。

縱觀古今歷史,子汝帶你走進歷史!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知識大事記】

謂之三公;作而行之,謂之士大夫。”昔丙吉憂牛喘,而不問橫道死人;陳平不知錢谷之數,曰:“自有主者。”如果諸葛亮能明白這道理,對工作分工,少些操勞,或許會長壽些。

第六,諸葛亮忽略了時局的變化,造成在策略上的重大失誤。當時荊州失守,原定計劃落空;劉備伐吳慘敗,元氣大傷。而益州之眾不過九十四萬。比魏國少三百多萬;蜀國軍隊才十萬,而魏國在前線的軍隊就有二十萬,故魏將曹真舉眾拒趙雲、鄧艾的疑軍之餘,還有能力“命張郃拒亮”。敵眾我寡,仍要北伐,實難取勝。

若要取勝,須用奇兵。魏延曾建議:“聞夏侯琳,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而諸葛亮卻認為“不知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司馬光認為諸葛亮知己知彼,小心謹慎。但在當時,蜀軍兵少糧少,敵將無能,出奇兵有取勝的機會。如今卻錯失良機,使魏軍得到喘息,複用司馬懿拒蜀,以至北伐失敗,真是可惜啊!

不用奇兵也該屯兵積糧,逐步吞併。范雎曾說過:“近攻以廣我之地,自近而遠,如蠶食葉,天下不難盡矣。”而諸葛亮卻長驅直進,結果糧道狹長,難於運輸。第一次北伐就是因糧道街亭失守而失敗,六出祁山有三次因糧盡而退兵。最後一次北伐雖然“分兵屯田,為久駐之基。”但時不我待,“相持百餘日”,諸葛亮“疾病,卒於軍”,這次北伐也以失敗而告終

說到失街亭,諸葛亮也有一定責任。他“不用舊將魏延、吳懿等為先鋒,而以稷 督諸軍在前,與郃戰於街亭。稷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張郃大破之。亮進無所拒,還漢中。”雖然馬稷在南征時說出“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戰略,深受諸葛亮賞識,以至他在用人時考慮不周,但他應當派遣得力的助手協助馬稷。可王平卻不能阻止馬稷的錯誤部署。監督制度沒有做好,諸葛亮有一定責任。

看來,陳壽認為“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不是沒有道理了。

“小小的黑子不能遮蔽太陽的光輝。”雖然諸葛亮北伐失敗,但也不能遮蔽他在政治上、外交上和發明創造上的偉大功績。故“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就連他的敵人鍾會“至漢川,祭亮之廟,令軍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芻牧樵采。” “讚美倘若從被讚美者自己的嘴裡發出,是會減去讚美的價值,從敵人嘴裡發出的讚美,才是真正的光榮。 ”(莎士比亞) 由此可見,諸葛亮是古今少有的偉人。如果我們注意避免或糾正諸葛亮這些北伐的失誤,我們做事成功的機率將會大增。

縱觀古今歷史,子汝帶你走進歷史!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知識大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