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上百萬的特斯拉 真的是暴利嗎?

特斯拉大家都知道吧?一台售價高昂的純電動車。這車在好多人眼裡,儼然已經成了汽車工業的“革命者”,傳統汽車已經發展了超過一百年,也確實是時候出現一個顛覆一切的角色了,

特斯拉各種高科技,貌似也真能勝任這個角色。

但就特斯拉這車吧,也有人說,這車根本就是暴利產品,無非就是電池加個電機,憑什麼賣這麼貴?

極其簡單的動力系統

傳統燃油車的動力系統非常複雜,首先是一台結構複雜故障率奇高還發熱嚴重的發動機,要讓這台機器工作良好,你必須花上大量時間和金錢維護它,愛護它。除了發動機,傳統汽車還有一套複雜的傳動系統,包括變速箱,各種機械傳動裝置,各種潤滑裝置。有統計指出,一台車生命週期內平均故障率最高的部件,就是動力系統。

而特斯拉就簡單多了,前後軸各一台電動機,底盤中間的電池組負責給電機供電,四輪刹車系統負責回收電能,再搞一個充電介面用於給電池充電。相比傳統燃油車,特斯拉的動力系統結構簡單太多太多,當然這也就意味著,它的動力系統出現故障的幾率,

要遠遠低於傳統車型。

特斯拉動力系統的核心

作為電動車,特斯拉動力系統的核心是電機,但電機的電能從哪來?電池組。目前市面上大多數電動車,採用的都是先進的聚合物鋰電池,成本高但非常可靠,在撞擊下也不會起火。看到這裡您肯定會認為,作為百萬級別的特斯拉,它的電池技術一定更加先進。

實際上,特斯拉的電池組是由幾千塊(部分車型接近10000塊)18650電池排列而成。通過協調這幾千塊18650電池,實現對電機不同功率下的供電。18650電池是啥?聽起來很先進?

事實上,大家請看看您身邊的充電寶,大多數的充電寶(100元以內),拆開外殼之後都是這個樣子的↓

這張圖可以看到,充電寶內部結構非常簡單,一個或幾個圓柱形的電芯,一塊電路板,再加上一些電線。而這些圓柱形的電芯,就是18650電池。說白了,特斯拉用的電池,和您身邊的充電寶沒有任何不同,或者您可以這麼看,特斯拉的電池組,實際上就是由幾千塊電芯構成的巨型“充電寶”。

充電寶電芯!這還不暴利?

市面上針對“特斯拉暴利”的說法正是由此而來。想想也是,一個充電寶能有多貴?百萬級的特斯拉,居然用的只是充電寶的電芯,這難道還不是暴利?

但實際上,特斯拉到目前為止,盈利狀況還是很差很差的,而那個電池組,真的沒有任何“暴利”。為什麼?特斯拉用的18650電池大多是由韓國的LG和三星供貨,時不時還有索尼和三洋也作為供應商。18650這種電池售價雖然不高,但如果你要用這些國際大廠出品的話,平均一個18650電池的零售價會在8塊錢人民幣左右。

考慮到特斯拉是大規模進貨,進貨價格肯定更低,但18650電池現在的利潤率已經非常低了,即使是特斯拉這種規模的進貨量(上百萬個的採購量,畢竟一台車已經要用接近一萬個了),一塊電池也要大概4.5-5塊錢人民幣,一台特斯拉光是電池的成本已經接近5W人民幣。

況且,特斯拉這車最大的技術難點,在於如何把這上萬塊電池統合管理,既讓它們每一塊都能合理運用,也不能出現某一塊或幾塊過度使用而其他幾塊完全不用的狀況。這就要求特斯拉必須獨立研發一套非常複雜的電池管理系統。

而這套系統的研發費用分擔,再加上特斯拉在美國本地建廠、建立生產線、聘請工資極高的美國工人,進口國內的關稅和各種物流成本分攤,再考慮到特斯拉並不高的銷量,實際上一台特斯拉最昂貴的,恰恰不在車子本身上,而是來自於各種費用的分攤。

而這,是每一家無法大規模量產的汽車製造商都必須面對的。

市面上針對“特斯拉暴利”的說法正是由此而來。想想也是,一個充電寶能有多貴?百萬級的特斯拉,居然用的只是充電寶的電芯,這難道還不是暴利?

但實際上,特斯拉到目前為止,盈利狀況還是很差很差的,而那個電池組,真的沒有任何“暴利”。為什麼?特斯拉用的18650電池大多是由韓國的LG和三星供貨,時不時還有索尼和三洋也作為供應商。18650這種電池售價雖然不高,但如果你要用這些國際大廠出品的話,平均一個18650電池的零售價會在8塊錢人民幣左右。

考慮到特斯拉是大規模進貨,進貨價格肯定更低,但18650電池現在的利潤率已經非常低了,即使是特斯拉這種規模的進貨量(上百萬個的採購量,畢竟一台車已經要用接近一萬個了),一塊電池也要大概4.5-5塊錢人民幣,一台特斯拉光是電池的成本已經接近5W人民幣。

況且,特斯拉這車最大的技術難點,在於如何把這上萬塊電池統合管理,既讓它們每一塊都能合理運用,也不能出現某一塊或幾塊過度使用而其他幾塊完全不用的狀況。這就要求特斯拉必須獨立研發一套非常複雜的電池管理系統。

而這套系統的研發費用分擔,再加上特斯拉在美國本地建廠、建立生產線、聘請工資極高的美國工人,進口國內的關稅和各種物流成本分攤,再考慮到特斯拉並不高的銷量,實際上一台特斯拉最昂貴的,恰恰不在車子本身上,而是來自於各種費用的分攤。

而這,是每一家無法大規模量產的汽車製造商都必須面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