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華為和騰訊兩大佬互懟?資料真的有那麼重要?

最近國產手機的老大華為和互聯網公司華為因為使用者資料互懟。起因是華為去年發佈的magic手機,該手機沒有搭載華為往常的EMUI系統,而是搭載著華為的“magic live智慧系統”,號稱第一款人工智慧手機產品。

為人們提供人性化的交互,將生活智慧化。當用戶和朋友聊天提到電影時,Magic 會自動推薦最近熱映的電影大片,這個聊天場景便包括微信。

因此,騰訊認為華為手機收集使用者微信聊天記錄的做法,不僅奪取了騰訊的資料,還侵犯了微信用戶的隱私,

希望工信部能出面。隨後華為否認其侵犯了用戶隱私,並認為自己在處理使用者資料之前已經經過了使用者授權。而榮耀 Magic 已通過了工信部的測試,並沒有違反隱私監管規定。

經過騰訊和華為的互懟之戰,榮耀 Magic成為了新晉網紅。從而也讓人工智慧這一概念逐漸進入普通消費者的視野。毫無疑問,無論是互聯網公司還是手機硬體企業的下一個風口將是“資料和人工智慧”的時代。

也許在下個風口將沒有互聯網公司和手機硬體企業之分了。

作為國產手機的老大,華為有很大的憂患意識,不論是在創新還是技術研發方面,都領先國內其它廠商。在人工智慧方面也不例外。

除了華為首發榮耀 Magic這款智能手機之外。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透露,預計將在今年秋季推出人工智慧(AI)晶片。因為華為麒麟970將於今年秋季發佈,所以不得不讓人猜測,

該晶片可能將是即將發佈的華為麒麟970。

眾所周知,在下個風口到來之前,誰在人工智慧方面領先,誰將取得制高點。因此,除了華為之外,世界上很多大的科技公司英特爾、穀歌、蘋果等都在人工智慧方面投入也很大,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蘋果正在研發一款專用於人工智慧的晶片這事是圈內公開的秘密,他們內部將其稱為“蘋果神經引擎”(Apple Neural Engine)。據說這塊晶片將能夠改進蘋果設備在處理需要人工智慧的任務時的表現,

比如面部識別和語音辨識等。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主要是做人臉分析,精准識別,物體檢測,DNN的壓縮,以及視頻描述相關的一些工作等。

因此,從世界各大科技企業的反應,可以看到未來是人工智慧的天下。而想要實現人工智慧就必須有資料這一堅實的後盾,所以資料將是“未來的石油”。得資料者得天下,也就不難理解騰訊為什麼不顧一切的與華為撕破臉互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