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從大西北飛向好萊塢——一位電影人的“絲綢之路”|有故事的人

圖為電影《雨果》劇照

正文配圖為作者提供

他抬起頭幽幽說,

我連一個巴旦木大小的藝術碼頭都守不住。他後來卻用事實證明,他不是一個為了錢動不動流眼淚的窩囊廢,這次沒有如期拿到出場費僅僅是他藝術道路上的一段灰色地帶而已。

這是有故事的人發表的第925個作品

作者:敬一兵

原題:《王星軍的電影人生》

1

王星軍去美國之前在電話裡說——我終有一天還是要回到自己的祖國,組建自己的電影藝術中心,從而讓中國的電影走向世界。

這句話我至今沒有忘記,還時時回憶起他的奮鬥過程。

少年時代的王星軍是甘肅張掖市新墩鎮的農民,從小就跟隨父母在大西北沙漠邊緣從事農耕勞動。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沒有壓彎他的脊樑也沒有讓他的目光低垂向下。最初他在田邊地角給幹農活的人即興哼哼幾句西北民歌,或者比劃幾個默劇似的幽默動作。這是當時他所能想到的排解艱辛貧瘠而又單調乏味生活的方式。

都說苦難是一筆財富,這句話在他身上絕對不是能一筆帶過的寶貴經歷。

之後他隨父母遷徙到新疆,在生產建設兵團一呆就是好幾年。艱苦的勞動像沒有盡頭的永遠都走不完的道路,他依舊繼續在田禾稼穡期間用他的藝術愛好來打發日子。他唱西北民歌,當地的維吾爾人就唱新疆民歌。其中一首名叫吉爾拉的新疆民歌歌詞他特別喜歡:愛你愛你我真愛你呀,

找個畫家我來畫你,把你畫在吉他上呀嘛,抱著吉他我抱著你……藝術與愛情集體出現在他的感官裡,既讓他隱約察覺到了藝術的詭異縱深度,也讓他忽然意識到了歌詞暗示出了自己未來的奮鬥方向。

在老家看風中曠蕩相連的溝壑和原野,看白雪覆蓋下綿延起伏的祁連山脈,看騰格裡沙漠,它們跟著風跟著白雲在搖晃在遊走,盛大如天河年復一年在河西走廊上靡濫振盪,

與天地鴻洞與萬物始終。詩意的景象沒有打消他的念頭,反而堅定了他用懸樑刺股的頑強態度報考藝術院校的決心。白天在學校讀書,休息日幫父母在地裡幹活,晚上還要堅持複習功課。艱辛的付出終於獲得了豐厚的回報,1980年他考進了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用他自己的話來說,羅大佑後來創作的《野百合也有春天》,好像是專門為他而唱的。
從成長的角度來看,他的這種轉變酷似新疆吐魯番的葡萄藤,只有經歷了一場靜謐而又篤定的攀援,才會結出一串串甜蜜剔透的葡萄。

冬天用寒冷搖動枝葉,夏天用蟬鳴逡巡樹木,風,一種自然的歌曲藝術,始終用自己的敘述方式向王星軍證明,它的高度不僅是樹木的高度,也是他自己內心想抵達的高度,那是一處只有真摯和淡淡憂鬱的地方。

大西北丘陵溝壑的陡峭現實和沙生植物的生長情形,從小就磨礪出了他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頑強性格。1984年王星軍畢業後並沒有安於現狀在上海享受生活,而是到北京北漂繼續追尋自己的夢想。初到北京的經歷可謂是他人生中混得最惱火的時期:沒有正式的職業,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甚至連一個比較穩定的地下室或者澡堂一類的棲身場所都沒有。面對困境他還是沒有退縮,他的這些經歷讓我發現生活中的英雄不僅是路見不平出手相助的人,那些面對艱辛與貧困不亢不卑默默承受與坦然應對的人也是英雄。

我和王星軍就是在這個時期認識並開始交往的。

三十年前作者(右)與王星軍(左)在昆明的合影

2

我當時在雲南的一個研究所任兼職副所長。因為與天津電視臺有合拍電視劇的業務需要,我和研究所影視劇製作中心的主任一起到北京出差。這樣,王星軍就和我們一道回到了雲南,參加我們與天津電視臺合拍的電視劇攝製工作。

當年的王星軍很年輕,僅比我大一歲。王星軍在那時並沒有名氣,甚至連一點名人的徵兆都看不到。他走到哪裡之所以被哪裡的人看重,不是因為他而是因為他背後站著一個關牧村。如是的情形很像川菜裡的豆瓣魚,關牧村是魚,王星軍是淋在魚身上的豆瓣。這一點他心知肚明我也心知肚明。

電視劇拍攝完畢後,王星軍並沒有如約拿到出場費。儘管當年他的出場費,和今天比起來少之又少可伶兮兮,說不定連跑龍套的人都不如,但這個出場費卻是他第一次可以用手指粘著吐沫數上好一陣子的收入,可以在他追夢過程中派上很多關鍵用途了。拿不到出場費的結果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上不沾天下不著地焦躁不安的心情可想而知。求爹爹告奶奶找遍製作中心的人也無濟於事,他只好跑到所長那裡去訴苦乞討,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央求還是沒有拿到錢。那幾天所長還有意無意回避他,更是讓他走投無路。

我記得很清楚的一個情節是我剛從外地出差回到研究所被他看見,他就像是溺水垂死掙扎者見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樣,追進我的辦公室就再也不肯放掉我,一直央求我在所長面前替他求情把錢拿給他。看著一個魁偉的漢子為錢在我的面前淚流滿面,我的心確實有了被刀紮的感覺。天色漸漸暗下來了,王星軍還沒有找到吃晚飯的地方,我便邀他到研究所外面的蒼蠅館子去吃飯。

我們一邊喝枸杞酒一邊說話。我問他這次拍攝電視劇的情況,他不願意多說。我曉得一提到電視劇就相當於是在他的傷口上撒鹽巴。我不再和他說話了,這一方面是他心情很糟糕,另一方面是我想他拿不到錢又不關我的事。電風扇吹來的風很涼爽。看著窗戶外面馬路上汽車燈光來來回回搖晃,忽然有了蒼蠅館子外面也是很涼爽和秀色可餐的錯覺。甚至,我還發覺我好像不是領著王星軍來蒼蠅館子吃飯,而是按圖索驥來到了卡薩布蘭卡的一家酒吧裡,等待一架舊鋼琴彈奏出不老的曲子。如果不是王星軍開始慢慢述說他的事情,我想我會一直沉淪在錯覺中難以自拔。

王星軍給我的杯子裡倒滿了酒,然後對我說他早就聽別人講過,在夜景如畫的環境裡喝酒不說話的男人,本質上是一種風度,和似乎掌控一切的自信魅力的表現。他還說他看見我的沉默樣子就不由自主地認為我不是一個等閒之輩,身居邊陲心卻在世界上遨遊,胸中必有宏圖大志。其實我自己知道,我沉默主要是在幻想我仿佛是在一個天然的酒吧中一邊喝酒,一邊把秘密情報傳遞給了地下黨組織。這點我確實沒有意料到,一個街邊的蒼蠅館子,居然能夠用它特有的嘈雜氛圍與菜市場一樣的輪廓和線條,栩栩如生地勾勒出我英雄的感覺。

他接著又說,他無法與我比肩,他憂慮重重舉步維艱。我問他為什麼會把錢看得如此重要。他說他一直生活在關牧村的光環籠罩下,壓力非常大而且又無法從壓力中走出來。他一直在努力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事業,這次到昆明來拍電視劇,就是他與關牧村離婚後的一次嘗試,希望通過自己掙來的錢辦一個自己的攝影作品展覽。

我從王星軍發生在我眼前的事情可以感覺出他對錢的迫切心情。一分錢確實可以難倒一個英雄好漢。他的眼睛裡充滿了像是祈禱又像是懺悔的神色,心情始終無法平靜。從他的神情上我還清晰地感受到,他好像就是專門為“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卻萬萬不能”這句話而出現在我面前的一個豐滿注釋。只有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才知道接地氣比幻想比虛偽更重要,才知道沒有錢的現實會瓦解所有的美好嚮往。

他抬起頭幽幽說,我乞討錢的行為很窩囊,我其實就是一個窩囊廢,連一個巴旦木(產于新疆的一種堅果)大小的藝術碼頭都守不住。他把窩囊廢與巴旦木碼頭聯繫起來的時候,我才突然意識到這是他起跳之前往下蹲降低身子高度的一個動作。此刻,在蒼蠅館子裡,巴旦木成了最明亮的一面鏡子,註定會映現出一個人起跳之後要麼做出很多糊塗愚蠢事情,要麼一跳驚人創造出令人刮目相看的跳高記錄。他後來也用事實證明,他不是一個為了錢動不動流眼淚的窩囊廢,這次沒有如期拿到出場費僅僅是他藝術道路上的一段灰色地帶而已。

3

我與王星軍在蒼蠅館子裡的交流結束後不久,我告訴他我要回成都工作了。他也告訴我他將繼續回北京去為電影藝術打拼。我們分手後依然保持書信往來。

他在信中用文字的形式向我呈現了他“勞燕飛翔”的過程。他一邊勤工儉學一邊學習深造,還不放過任何機會去別人導演的電影裡跑龍套當群眾演員,甚至在拍攝場地幹送水送飯的雜活。笨鳥先飛、勤能補拙、埋頭苦幹、任勞任怨以及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還有心若在夢就在這類成語和警句,在王星軍的身上都能夠找到深刻的印跡。1992年他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高級導演進修班,1995年又畢業于天津南開大學歷史系並獲得碩士學位。1984年在電影《月亮灣的風波》1986年在電影《通天塔》1989年在電影《怪音》擔任演員或主要演員。1994年開始作為導演與他人合作執導電影《阿曼尼薩罕》。1997年之後的拍攝的電影《絲綢之路》《月圓涼州》和《九裡香》電影,均是由他獨立執導完成的。

1994年王星軍在執導電影《阿曼尼薩罕》的現場

雖然信中的文字大多報喜不報憂,但從他一步步接近電影藝術夢想的成功事實中,我還是直覺出他是經歷了千辛萬苦和曲折坎坷過程。所謂“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彩虹”一說便是如此。王星軍在信裡隻字不提他對電影藝術的理解和執導電影的藝術訣竅,我明白這並非是他防止我剽竊,也不是對我在電影藝術認識領域上一片荒蕪的蔑視,完全是他低調、謙虛和不喜歡誇誇其談的秉性使然。我看過他作為導演執導拍攝的《月圓涼州》和《九裡香》電影。從鏡頭的切入角度,畫面層次,尤其是通過劇情折射出來的意境和情愫這些元素中,我還是大致可以看出他執導電影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把自己兒時在大西北的泥土中刨食、在外地學習期間打工、北漂過程中沒有固定經濟來源住地下室或者澡堂,特別是參加了演出卻拿不到錢的辛酸卑微等感受,全部融進了電影之中,從而以畢肖生動的草芥氣息讓電影具有了打動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磨刀不誤砍柴工,功夫不負有心人。隨後王星軍為了追求電影藝術的更高境界,已經展翅高飛跨越太平洋,華麗轉身成為了美國現代傳播集團公司藝術總監兼專職電影導演。聽說他在美國仍然對故鄉祁連山難以忘懷,仍然對離開故鄉後最初在新疆建設兵團那段蹉跎歲月情有獨鍾,以美國現代傳播集團公司藝術總監的身份回國執導拍攝了電影《絲綢之路》。之後不久,這部電影獲得了美國電影風雲人物獎,成了他孜孜不倦追求電影藝術的一座里程碑。我曾經給他打過一次國際長途電話,希望看到這部電影。事後想想,覺得隔著浩瀚的太平洋,說不定轉眼之間他就把這事情遺忘掉了,所以我並沒有抱太大希望,只當是一次友情提示而已。

他後來回國再次拍電影之際,又專門繞道來成都看我,把他執導的電影《絲綢之路》放給我觀賞。“三山夾二盆”的新疆地形,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尤其是樓蘭古國、塔克拉瑪幹沙漠、火州吐魯番、絲綢與玉石、帕米爾高原和天山山脈的壯麗景觀美輪美奐險些令我在陶醉中窒息。地理與歷史交錯勾連,人文風情與特定歲月水乳☆禁☆交融,呈現而出的鏡頭是大美的,並且給我留下這種大美都是王星軍用他早年追討出場費的滄桑氣息撫摸過的印象。

我用驚愕的眼神看著他,他卻報以淡淡的微笑回望我。沉默之後他才慢慢說,他的身體是鳥都不想拉屎的地方,如果不是我當年在昆明的蒼蠅館子裡用一頓飯搭救了一個窩囊廢,他這個窩囊廢就無法擺脫低谷困頓的糾纏,像魚一樣在電影藝術的海洋裡翔泳到今天。

他的話雖然有自嘲與幽默的成分,但我卻從他的話裡揣摩出了他從一個農民華麗轉身變成一個資深電影導演的成功痕跡。他把自己看成一條穿著衣裳褲子的魚,向大海遊去的途中曾經擱淺在無數的困境中,只有頑強拼搏,不在艱難險阻面前低頭,持之以恆追求自己的夢想,堅信命運不是上帝給的而是緊緊握在自己手裡的,才不會死在乾枯的陸地上,才會自由自在活在藝術的大海裡。我相信對於他來說,每一次成功都是一個新的起點,都是一次帶有片面極端色彩的追求。我記不得是誰說過,不片面極端就不能一針見血,就不能刻骨銘心。

2011年王星軍在他執導的電影《九裡香》發佈會上演講

我知道,他正在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積澱著創業所需要的知識、資本和經驗。他對電影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就是一個佐證。至少對我來說情形就是這樣的,以至於我門之間每一次交流和我對他的每一次回憶,我都覺得是對我靈魂的一次洗滌。

責編:萬虛舟

本文版權歸屬有故事的人,轉載請與後臺聯繫

閱讀更多故事,請關注有故事的人,ID:ifengstory

更多好故事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識別關注

人人都有故事

有 | 故 | 事 | 的 | 人

投稿郵箱:istory2016@163.com

合作郵箱:story@ifeng.com

主編:嚴彬(微信 larfure)

從小就磨礪出了他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頑強性格。1984年王星軍畢業後並沒有安於現狀在上海享受生活,而是到北京北漂繼續追尋自己的夢想。初到北京的經歷可謂是他人生中混得最惱火的時期:沒有正式的職業,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甚至連一個比較穩定的地下室或者澡堂一類的棲身場所都沒有。面對困境他還是沒有退縮,他的這些經歷讓我發現生活中的英雄不僅是路見不平出手相助的人,那些面對艱辛與貧困不亢不卑默默承受與坦然應對的人也是英雄。

我和王星軍就是在這個時期認識並開始交往的。

三十年前作者(右)與王星軍(左)在昆明的合影

2

我當時在雲南的一個研究所任兼職副所長。因為與天津電視臺有合拍電視劇的業務需要,我和研究所影視劇製作中心的主任一起到北京出差。這樣,王星軍就和我們一道回到了雲南,參加我們與天津電視臺合拍的電視劇攝製工作。

當年的王星軍很年輕,僅比我大一歲。王星軍在那時並沒有名氣,甚至連一點名人的徵兆都看不到。他走到哪裡之所以被哪裡的人看重,不是因為他而是因為他背後站著一個關牧村。如是的情形很像川菜裡的豆瓣魚,關牧村是魚,王星軍是淋在魚身上的豆瓣。這一點他心知肚明我也心知肚明。

電視劇拍攝完畢後,王星軍並沒有如約拿到出場費。儘管當年他的出場費,和今天比起來少之又少可伶兮兮,說不定連跑龍套的人都不如,但這個出場費卻是他第一次可以用手指粘著吐沫數上好一陣子的收入,可以在他追夢過程中派上很多關鍵用途了。拿不到出場費的結果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上不沾天下不著地焦躁不安的心情可想而知。求爹爹告奶奶找遍製作中心的人也無濟於事,他只好跑到所長那裡去訴苦乞討,一把鼻涕一把淚的央求還是沒有拿到錢。那幾天所長還有意無意回避他,更是讓他走投無路。

我記得很清楚的一個情節是我剛從外地出差回到研究所被他看見,他就像是溺水垂死掙扎者見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樣,追進我的辦公室就再也不肯放掉我,一直央求我在所長面前替他求情把錢拿給他。看著一個魁偉的漢子為錢在我的面前淚流滿面,我的心確實有了被刀紮的感覺。天色漸漸暗下來了,王星軍還沒有找到吃晚飯的地方,我便邀他到研究所外面的蒼蠅館子去吃飯。

我們一邊喝枸杞酒一邊說話。我問他這次拍攝電視劇的情況,他不願意多說。我曉得一提到電視劇就相當於是在他的傷口上撒鹽巴。我不再和他說話了,這一方面是他心情很糟糕,另一方面是我想他拿不到錢又不關我的事。電風扇吹來的風很涼爽。看著窗戶外面馬路上汽車燈光來來回回搖晃,忽然有了蒼蠅館子外面也是很涼爽和秀色可餐的錯覺。甚至,我還發覺我好像不是領著王星軍來蒼蠅館子吃飯,而是按圖索驥來到了卡薩布蘭卡的一家酒吧裡,等待一架舊鋼琴彈奏出不老的曲子。如果不是王星軍開始慢慢述說他的事情,我想我會一直沉淪在錯覺中難以自拔。

王星軍給我的杯子裡倒滿了酒,然後對我說他早就聽別人講過,在夜景如畫的環境裡喝酒不說話的男人,本質上是一種風度,和似乎掌控一切的自信魅力的表現。他還說他看見我的沉默樣子就不由自主地認為我不是一個等閒之輩,身居邊陲心卻在世界上遨遊,胸中必有宏圖大志。其實我自己知道,我沉默主要是在幻想我仿佛是在一個天然的酒吧中一邊喝酒,一邊把秘密情報傳遞給了地下黨組織。這點我確實沒有意料到,一個街邊的蒼蠅館子,居然能夠用它特有的嘈雜氛圍與菜市場一樣的輪廓和線條,栩栩如生地勾勒出我英雄的感覺。

他接著又說,他無法與我比肩,他憂慮重重舉步維艱。我問他為什麼會把錢看得如此重要。他說他一直生活在關牧村的光環籠罩下,壓力非常大而且又無法從壓力中走出來。他一直在努力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自己的事業,這次到昆明來拍電視劇,就是他與關牧村離婚後的一次嘗試,希望通過自己掙來的錢辦一個自己的攝影作品展覽。

我從王星軍發生在我眼前的事情可以感覺出他對錢的迫切心情。一分錢確實可以難倒一個英雄好漢。他的眼睛裡充滿了像是祈禱又像是懺悔的神色,心情始終無法平靜。從他的神情上我還清晰地感受到,他好像就是專門為“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卻萬萬不能”這句話而出現在我面前的一個豐滿注釋。只有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才知道接地氣比幻想比虛偽更重要,才知道沒有錢的現實會瓦解所有的美好嚮往。

他抬起頭幽幽說,我乞討錢的行為很窩囊,我其實就是一個窩囊廢,連一個巴旦木(產于新疆的一種堅果)大小的藝術碼頭都守不住。他把窩囊廢與巴旦木碼頭聯繫起來的時候,我才突然意識到這是他起跳之前往下蹲降低身子高度的一個動作。此刻,在蒼蠅館子裡,巴旦木成了最明亮的一面鏡子,註定會映現出一個人起跳之後要麼做出很多糊塗愚蠢事情,要麼一跳驚人創造出令人刮目相看的跳高記錄。他後來也用事實證明,他不是一個為了錢動不動流眼淚的窩囊廢,這次沒有如期拿到出場費僅僅是他藝術道路上的一段灰色地帶而已。

3

我與王星軍在蒼蠅館子裡的交流結束後不久,我告訴他我要回成都工作了。他也告訴我他將繼續回北京去為電影藝術打拼。我們分手後依然保持書信往來。

他在信中用文字的形式向我呈現了他“勞燕飛翔”的過程。他一邊勤工儉學一邊學習深造,還不放過任何機會去別人導演的電影裡跑龍套當群眾演員,甚至在拍攝場地幹送水送飯的雜活。笨鳥先飛、勤能補拙、埋頭苦幹、任勞任怨以及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還有心若在夢就在這類成語和警句,在王星軍的身上都能夠找到深刻的印跡。1992年他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高級導演進修班,1995年又畢業于天津南開大學歷史系並獲得碩士學位。1984年在電影《月亮灣的風波》1986年在電影《通天塔》1989年在電影《怪音》擔任演員或主要演員。1994年開始作為導演與他人合作執導電影《阿曼尼薩罕》。1997年之後的拍攝的電影《絲綢之路》《月圓涼州》和《九裡香》電影,均是由他獨立執導完成的。

1994年王星軍在執導電影《阿曼尼薩罕》的現場

雖然信中的文字大多報喜不報憂,但從他一步步接近電影藝術夢想的成功事實中,我還是直覺出他是經歷了千辛萬苦和曲折坎坷過程。所謂“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彩虹”一說便是如此。王星軍在信裡隻字不提他對電影藝術的理解和執導電影的藝術訣竅,我明白這並非是他防止我剽竊,也不是對我在電影藝術認識領域上一片荒蕪的蔑視,完全是他低調、謙虛和不喜歡誇誇其談的秉性使然。我看過他作為導演執導拍攝的《月圓涼州》和《九裡香》電影。從鏡頭的切入角度,畫面層次,尤其是通過劇情折射出來的意境和情愫這些元素中,我還是大致可以看出他執導電影獲得成功的原因之一——把自己兒時在大西北的泥土中刨食、在外地學習期間打工、北漂過程中沒有固定經濟來源住地下室或者澡堂,特別是參加了演出卻拿不到錢的辛酸卑微等感受,全部融進了電影之中,從而以畢肖生動的草芥氣息讓電影具有了打動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磨刀不誤砍柴工,功夫不負有心人。隨後王星軍為了追求電影藝術的更高境界,已經展翅高飛跨越太平洋,華麗轉身成為了美國現代傳播集團公司藝術總監兼專職電影導演。聽說他在美國仍然對故鄉祁連山難以忘懷,仍然對離開故鄉後最初在新疆建設兵團那段蹉跎歲月情有獨鍾,以美國現代傳播集團公司藝術總監的身份回國執導拍攝了電影《絲綢之路》。之後不久,這部電影獲得了美國電影風雲人物獎,成了他孜孜不倦追求電影藝術的一座里程碑。我曾經給他打過一次國際長途電話,希望看到這部電影。事後想想,覺得隔著浩瀚的太平洋,說不定轉眼之間他就把這事情遺忘掉了,所以我並沒有抱太大希望,只當是一次友情提示而已。

他後來回國再次拍電影之際,又專門繞道來成都看我,把他執導的電影《絲綢之路》放給我觀賞。“三山夾二盆”的新疆地形,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尤其是樓蘭古國、塔克拉瑪幹沙漠、火州吐魯番、絲綢與玉石、帕米爾高原和天山山脈的壯麗景觀美輪美奐險些令我在陶醉中窒息。地理與歷史交錯勾連,人文風情與特定歲月水乳☆禁☆交融,呈現而出的鏡頭是大美的,並且給我留下這種大美都是王星軍用他早年追討出場費的滄桑氣息撫摸過的印象。

我用驚愕的眼神看著他,他卻報以淡淡的微笑回望我。沉默之後他才慢慢說,他的身體是鳥都不想拉屎的地方,如果不是我當年在昆明的蒼蠅館子裡用一頓飯搭救了一個窩囊廢,他這個窩囊廢就無法擺脫低谷困頓的糾纏,像魚一樣在電影藝術的海洋裡翔泳到今天。

他的話雖然有自嘲與幽默的成分,但我卻從他的話裡揣摩出了他從一個農民華麗轉身變成一個資深電影導演的成功痕跡。他把自己看成一條穿著衣裳褲子的魚,向大海遊去的途中曾經擱淺在無數的困境中,只有頑強拼搏,不在艱難險阻面前低頭,持之以恆追求自己的夢想,堅信命運不是上帝給的而是緊緊握在自己手裡的,才不會死在乾枯的陸地上,才會自由自在活在藝術的大海裡。我相信對於他來說,每一次成功都是一個新的起點,都是一次帶有片面極端色彩的追求。我記不得是誰說過,不片面極端就不能一針見血,就不能刻骨銘心。

2011年王星軍在他執導的電影《九裡香》發佈會上演講

我知道,他正在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積澱著創業所需要的知識、資本和經驗。他對電影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就是一個佐證。至少對我來說情形就是這樣的,以至於我門之間每一次交流和我對他的每一次回憶,我都覺得是對我靈魂的一次洗滌。

責編:萬虛舟

本文版權歸屬有故事的人,轉載請與後臺聯繫

閱讀更多故事,請關注有故事的人,ID:ifengstory

更多好故事

長按或掃描二維碼識別關注

人人都有故事

有 | 故 | 事 | 的 | 人

投稿郵箱:istory2016@163.com

合作郵箱:story@ifeng.com

主編:嚴彬(微信 larf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