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諾蘭新片《敦克爾克》背後的故事!

《敦克爾克》是英國著名導演克里斯多夫·諾蘭(Christopher Nolan)三年磨一劍的一部全新大作。它在海外上映之後更是收穫炸裂式好評,被盛讚“諾蘭最佳”,也是繼“《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之後最佳的二戰題材電影之一”,

當代最具創造力的導演之一再度登頂封神。這部優秀的影片將于本年的9月1日登陸內地。

一個不同尋常的選角之路:諾蘭也是一個“鮮肉”控啊!

據導演諾蘭坦言,如果他們按照好萊塢的慣例,多半會選擇一個將近三十歲的名演員來“扮嫩”。

但是在《敦克爾克》當中,雖然是有湯姆·哈迪(Tom Hardy)等一些資深演員加持,但是更多的卻是一些二十多左右的大帥哥們在挑大樑。例如來自單向樂隊的偶像派歌手哈裡·斯泰爾斯(Harry Styles)等。

難道外國的導演也要向“小鮮肉”借流量,蹭熱度?事實上諾蘭選角的唯一標準一直都是逼近真實。這是因為這部電影的核心角色都是年輕男孩……所以特意找年紀符合角色年齡的演員,讓這些年輕的小夥子們就象菜鳥新兵一樣體驗歷史。

諾蘭認為導演有責任去發掘那些有潛力、卻缺乏經驗的人。因為導演想要給觀眾不一樣的東西。”在哈裡·斯泰爾斯確定演出之前,諾蘭甚至根本不知道他的人氣有如此之高。

諾蘭選角一向特殊但敏銳,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希斯·萊傑(Heath Ledger)的小丑一角,也是從最初的飽受大眾質疑到最後成為人們心中的經典。當然《敦克爾克》男孩們的表現也值得我們期待。

敦克爾克最偉大的魅力:最偉大和離奇的一頁

在敦克爾克大撤退當中,並沒有其他戰爭片中的短兵相接的廝殺那樣的大快人心的大捷。但是這部影片卻意義非凡魅力獨具。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鐵騎所向披靡,

大多半個歐洲都已經淪陷,四十多萬的英法軍隊被德國的國防軍擠壓到法國的一個海濱小城敦克爾克。他們的家近在咫尺但卻又遠如天邊,或殺或俘就在眼前。但是同仇敵愾的英國軍民卻意想不到的創造了一個奇跡,在一周的時間之內讓33萬人渡過了英吉利海峽。而這些經受生死試煉的戰士也成為未來戰爭的珍貴火種,為後來的反攻提供了兵力。邱吉爾也以此為起點高喊出“我們將戰鬥到底”的呐喊。

在導演諾蘭看來,“這是人類歷史最偉大的一頁,也是我人生中聽過最離奇的故事。”諾蘭的祖父就是在二戰犧牲的飛行員。團結、希望、抗爭、永不放棄的精神……就是敦克爾克留給全人類的不朽遺產。諾蘭就曾強調過《敦克爾克》並非一部戰爭片,而是一個關於生存的故事。讓人念念不忘的《敦克爾克》,永不過時必有迴響。

複盤歷史真實:片場成了博物館

《敦克爾克》的工作團隊做的工作驚人細緻,他們為了力求無限的逼近歷史的真相,連在敦克爾克的拍攝都是嚴格遵循史實的要在五月開機。團隊還走訪大量敦克爾克撤退的親歷者,甚至還將老兵的記憶呈現在電影裡。在預告片當中有士兵解除裝備徒步走向大海的驚心細節就來源於此。那是一種絕望自殺還是奮力一搏游向故鄉已無人知曉,但這卻是歷史的真實寫照。

《敦克爾克》的片場如同一個小型二戰博物館,在這裡所用到的戰鬥機、軍艦民船等道具,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二戰時期。以至於有傳言稱諾蘭真的毀掉了一架二戰時期的古董,以至於諾蘭不得不本人出來闢謠:“會有這樣的謠傳是因為我們真的借來了很多二戰時期飛機。不過我們找出了拍出逼真空戰的方法,複製出一樣的飛機拿來拍攝墜毀場景。”

複盤歷史真實:片場成了博物館

《敦克爾克》的工作團隊做的工作驚人細緻,他們為了力求無限的逼近歷史的真相,連在敦克爾克的拍攝都是嚴格遵循史實的要在五月開機。團隊還走訪大量敦克爾克撤退的親歷者,甚至還將老兵的記憶呈現在電影裡。在預告片當中有士兵解除裝備徒步走向大海的驚心細節就來源於此。那是一種絕望自殺還是奮力一搏游向故鄉已無人知曉,但這卻是歷史的真實寫照。

《敦克爾克》的片場如同一個小型二戰博物館,在這裡所用到的戰鬥機、軍艦民船等道具,有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二戰時期。以至於有傳言稱諾蘭真的毀掉了一架二戰時期的古董,以至於諾蘭不得不本人出來闢謠:“會有這樣的謠傳是因為我們真的借來了很多二戰時期飛機。不過我們找出了拍出逼真空戰的方法,複製出一樣的飛機拿來拍攝墜毀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