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NASA最新公佈:宜居帶星系真面目

NASA最新公佈Trappist-1系統的第一份真實影像。這也是2月22日重磅發佈「人類首次發現7顆類地行星、3顆處於宜居帶的星系」以來,全世界第一次親眼目睹40光年之外的這個神秘星系的真面目。

還是先來一睹它的真相吧。

這就是Trappist-1圖像。你沒看錯,NASA公佈的真實圖像就是這樣。圖像製作時間,正是NASA重磅公佈這個星系的當天:2017.2.22。

這可不是NASA故意打的馬賽克,更沒有故意掩蓋什麼驚世駭俗的大秘密,而是動用開普勒望遠鏡,觀察到的第一份原始影像資料。

很可能讓你大失所望了,不過這就是科學研究,真實與真相才是最重要的。

▲這是科學家與藝術家共同合作,渲染出來的Trappist-1系統效果圖。

圖像中的每一個圖元點,都是NASA開普勒太空望遠鏡捕捉的、來自40光年之外Trappist-1系統發出的光。也就是說,這些光其實是這個星系40年前發出來的,人類無法即時接收。所以說,再先進的太空望遠鏡不過都是宇宙舊時光的老相冊或者老電影。

不過,仔細觀察這個動態圖像,還是能發現一些驚喜的。中間最亮的圖元點,就是Trappist-1,一顆超冷矮恒星ultra-cool dwarf,就是這個星系的太陽,一個又小又冷又年輕的太陽。

溫度只有太陽的一半,亮度只是太陽的1/2000,品質只是太陽的8%,半徑也只有太陽的11%。

圖像中忽明忽暗的圖元點,又是什麼呢?

這正是7顆類地行星搞的鬼。每當行星出現淩日現象時,就會遮擋一部分太陽光,據測算,會讓這顆太陽亮度降低11%,當然這是肉眼無法看得見的,但開普勒望遠鏡卻能如實捕捉到這個變化。捕捉時間2016年12月15日~2017年3月4日,歷時74天。

人類對待剛剛發現的三顆宜居帶類地行星,

當然不會僅僅滿足於看看這些馬賽克了,更多更詳盡的資料會在今年5月公佈,到時候會有哪些意外驚喜呢?

其實,我本人更期待明年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更多更強大的地外環境探索能力,對Trappist-1系統進行各種研究,比如大氣成分、甲烷比重、地質概貌……綜合資料處理分析後,估計很快就能做出判斷:Trappist-1三顆宜居帶行星是否存在外星生命?是否值得人類殖民?

最後,為了補償一看到馬賽克就大呼上當的看客(本來是想看大尺度的,結果卻看了一團打碼的),我特意找到國外一份對Trappist-1外星生命的科學幻想圖,由澳大利亞福林德斯大學天體生物學博士布萊恩Brian Choo和數碼圖像藝術家史蒂夫·格賴斯Steve Grice,聯手繪製的外星生命形象。當然也是根據已知條件推測的動物演化形態,比如適應兩栖生活,長著厚厚的皮膚,貼附地表生活,長著特殊形狀的嘴巴,強有力的前肢等等。

而有的植物就像直升機的螺旋漿,憑藉風力把種子傳播到其他地帶。有的跟仙人掌一樣,長著肥厚多汁的芽或根,確保獲得足夠的水分。

長著特殊形狀的嘴巴,強有力的前肢等等。

而有的植物就像直升機的螺旋漿,憑藉風力把種子傳播到其他地帶。有的跟仙人掌一樣,長著肥厚多汁的芽或根,確保獲得足夠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