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紅樓夢》裡誰是孫悟空的鐵杆粉絲?

推薦:失街亭諸葛亮要責也應先責馬謖,為何先責王平呢?

文/風林秀

【作者簡介】風林秀,一個崇尚自由的寫手。喜歡思考,喜歡歷史,喜歡國學,喜歡詩歌。著有長篇小說《雙蓮記》《愛情迷失的季節》,短篇小說《陽光女孩》《火狐狸》入選《就這麼嫁給了他》合集出版等。短篇散見各類報刊雜誌。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佈】

《紅樓夢》中的人物,最不缺的就是文青範。整個大觀園中,最具文青范的就是林黛玉,她的每一首詩都能直指人心。寶釵、探春、寶琴、湘雲等人,

每個人都有幾首能直指人心的好詩。

不過,《紅樓夢》中還有一個人物,她喜歡讀《水滸》,能詳解《西遊記》,可以說,是孫悟空的一枚鐵粉呢。

這個人就是賈母。

也許有人說,大觀園中的才子佳人們應該都喜歡讀這兩本書吧,畢竟是名著嘛。還真不是這樣,至少賈寶玉就不喜歡讀。

(1)

就在薛寶釵過壽辰的時候,賈母一定先叫寶釵點戲。寶釵推讓一遍,無法,只得點了一折《西遊記》。賈母自是歡喜,然後便命鳳姐點。這是第一輪點戲。

之後,又該第二輪了。這次薛寶釵點了《魯智深醉鬧五臺山》,結果寶玉咕噥了一句,就好點這些戲。

單就這兩出戲而言,寶玉肯定是都不喜歡的。那麼黛玉呢?對於黛玉來說,她因為是借寶釵的壽辰沾光看戲不滿,

那麼對這些“西遊”“水滸”中的折本,她本來也沒有什麼興趣。

那麼,寶玉與黛玉喜歡什麼樣的戲呢?他們更喜歡的是《西廂記》與《牡丹亭》。

書中多次提到寶玉與黛玉一起探討這兩出戲,比如寶玉曾經對紫鵑說,“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鴛帳,怎捨得疊被鋪床”,黛玉說寶玉是“銀樣鑞槍頭”,都是出自《西廂記》。

關於這樣的書,很能吸引一些年輕人的注意力的。因為在他們認為,愛情嘛,最神聖,最純潔,就應該旁若無人。但事實上真是這樣嗎?我們來看看賈母是怎麼評價這類書籍的。

有一次在看戲的時候,說書的新編了一出《鳳求鸞》,賈母即興發表了一番演講。

大意是,這些書都是一個“梗”。一個書香門第的小姐,父親不是尚書就是宰相。小姐通文知禮,

無所不曉,竟是個絕代佳人。只一見了一個清俊的男人,不管是親是友,便想起終身大事來,父母也忘了,書禮也忘了,鬼不成鬼,賊不成賊,那一點兒是佳人?

賈母說的這個書套子,分明就是《西廂記》與《牡丹亭》嘛。為了所謂的愛情不顧禮法,一言不合就要私奔。特別是湯顯祖寫的那個《牡丹亭》,人死了還從墳裡刨出來復活了,然後跑回家又被父母鎖起來了,簡直就是現代狗血劇的套路。能寫出如此粗製濫造的作品來的作者,居然有人把他和莎士比亞並列起來,讓人不禁又想起了“北喬峰”與“南慕容”來了。喬峰這句話說得好:想我喬峰大好男兒,卻與你這種小人齊名。

其實,賈母的這番話,代表的就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觀點。因為在明清兩代,有一個特別不好的風氣,就是“自我標榜、評比結社”之風。在明朝不同年代曾經出現了諸如“前七子”、“後七子”的文學詩歌的復古運動。可最讓人尷尬的是,這些人居然沒有一首詩傳世。所以這什麼前後七子的名字也不提了,因為提了大家也會覺得很陌生。

湯顯祖就是後七子時代的人。與其他人相比,他怎麼說都寫了一部《牡丹亭》。在後來,他與顧憲成、鄒元標這些東林黨的魁首們交往甚密,成為一個拉幫結派、沽名釣譽之徒。

曹雪芹借賈母之口,揭露明朝這些腐朽遺風。實際上,後來的大清也開始效仿這種風氣。大家結社結派,沒事就搞一些評比,自己給自己戴一些桂冠,實際上這些人不是文人,可是卻帶著各種文學巨匠的頭銜,把整個社會搞得烏煙瘴氣。他們的作品並不傳遞正能量,只是抓熱點,搞投機。簡單講,什麼題材能火爆能流行就說什麼寫什麼,沒有任何節操可言。

所以賈母才痛斥這些流氓文人,編這樣書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貴,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編出來污穢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這些書看魔了,他也想一個佳人,所以編了出來取樂。

看來,賈母這人的三觀很正啊。當然,賈母的三觀,也就是曹雪芹的三觀。那麼我們再看看賈母是如何說《西遊記》的吧。

(2)

剛才說了,賈母是《西遊記》的一個鐵粉。她喜歡的人是誰呀?當然是孫悟空了啊。

記得有一次,賈母講了一個笑話。說的是一家子妯娌十個的故事。九個都拙嘴笨舌,唯有一個會說話。然後說啊,這一個呢是吃了猴尿的。

這個故事相當有意思,來,咱們詳解解。如果風林秀不解,這個故事恐怕無人能解了。

剛才反復強調了,賈母是孫悟空的粉絲,所以她是非常欣賞孫悟空的。那麼她欣賞孫悟空的什麼呢?當然是,懲惡揚善、嫉惡如仇、助人為樂、忠心耿耿的精神了。

還有一點,孫悟空這人吧,率真。說話從來都是直來直去,絕對不會拐彎抹角,而且沒有任何私心。那麼賈母說的故事中,到底誰吃了猴尿了呢?當然說的是王熙鳳。不過——

她這裡不是諷刺王熙鳳,恰恰是一種肯定和表揚!

在賈府之中,相比之下,只有王熙鳳說話最率真、最敢言。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了。比如環兒搶寶釵的丫鬟鶯兒的錢,回家跟趙姨娘告狀,結果被趙姨娘罵。王熙鳳在窗外聽見了,他馬上就斥責趙姨娘:他現是主子,不好了,橫豎有教導他的人,與你什麼相干!

鳳姐說話直,難免遭人妒忌嫉恨。所以後來趙姨娘招來五鬼謀害她和寶玉。但有一句話我們應該相信,自古以來邪不壓正。那些背後耍弄伎倆的人,或許能一時得意,但必定會給自己招來一世的禍害。福禍無門惟人自召,這就是害人者終究害己的道理。

賈母說王熙鳳吃了猴尿了,明貶實則暗褒。一個人,唯有心中有正氣,說話才會有中氣。我們經常說,中氣十足,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王熙鳳的能言,並不是花言巧語,而是心中真善美的一種外在體現。她在效仿老萊子“戲彩娛親”的時候,她說得很自然,做得也很自然。因為發自內心,所以沒有任何生澀。

反觀其他人呢,王夫人是老謀深算,十足的大奸若忠之人。她不是不會說話,是不願意說話,唯恐言多語失而暴露了自己深重的心機。

邢夫人、尤氏兩家的男人都是多淫多貪,所以她們在外面也缺乏那種正氣與自信。

李紈孀居,兒子小更需要各方照顧,自然也不願意多言多語。

其實賈母希望的是,這些妯娌們到了一起,大家其樂融融暢所欲言該多好啊。可是這只能是一個美好的願望罷了。所以她用這樣一個笑話來“黑”一下王熙鳳。黑“她”就等同于自“黑”一樣。這個笑話講完之後,大家是不是心情頓時都放鬆了許多呢。

這才是一個當家人的胸懷。能明白地看清楚每一個人的心思,儘量讓大家放鬆心情,更放下戒備之心,這就是賈母講這個笑話的真實目的。

(4)

可以說,賈母就是賈家的這顆大樹。有她遮風擋雨,樹上的猴子們都可以盡情玩耍娛樂。寶玉、黛玉就是這棵樹上最活潑的兩個小猴子。賈母當然喜歡他們倆,但她並不溺愛,時而也會進行一些提點,並且盡可能進行一些保護。就像孫悟空一樣,雖然他經常惹禍,但他活得很率真。賈母對寶玉和黛玉的感情,有時候就像看孫猴子一樣,雖然經常提心吊膽,但始終掩飾不住內心的溺愛之情。

對於寶玉與黛玉的性情,賈母還是擔心的。因為他們倆有些太旁若無人了。這是很容易讓他們受傷的。寶玉與黛玉都是那種有不滿立刻就表現出來的人。比如點戲,寶玉不喜歡立刻就發牢騷,對探春的改革不滿,立刻就說她“最是心裡有算計的人”。

不能不說,寶玉黛玉受《西廂記》和《牡丹亭》流毒之深。這樣的書表面看說的是男女之間海枯石爛、至死不渝的愛情,但本質上則是一種無所顧忌的任性與自私。從深層次說,是作者把自己內心深處想的、而在現實中卻幾乎根本不能實現的一些東西,編成書來毒害青年男女。

賈母對這個社會的瞭解是透徹的。但透徹又能怎樣呢?她是無能為力改變這個現實的。所以,她除了把自己的愛傾注給那些依偎在她身邊的小猴子(寶玉和黛玉等)身上,她還能做什麼呢?從這個角度來說,她倒是真希望能有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齊天大聖孫悟空,踏碎淩霄,打上南天門,把玉帝從寶座上揪下來呢。

社會風氣已經是江河日下了,豈人力所能阻擋之?賈母要做的,只是讓賈府這個大廈,在全社會的腐朽大潮中,儘量晚一點傾塌。也讓寶玉、黛玉這兩個天真浪漫的孩子,儘量晚一點長大。晚一點長大,就晚一點看到社會的醜陋和現實的殘酷。但她真能保護得了雙玉嗎?是不能的。賈政暴打寶玉的時候,她還不是束手無策?王夫人氣勢洶洶查抄大觀園的時候,她還不是只能無可奈何地袖手旁觀嗎?社風風氣的整體敗壞,往往同時伴隨著人性的泯滅。大觀園被抄時刻的賈母,大概心中只有一句話:人心散了,隊伍越來越難帶了。

(《紅樓夢》裡誰是孫悟空的鐵杆粉絲?)

怡紅院裡的一彎新月:吵架讓她去,保准得勝而回

望江樓:獨坐黃昏誰為伴,怎教紅粉不成塵

民國才子徐志摩的那些玫瑰夢

能寫出如此粗製濫造的作品來的作者,居然有人把他和莎士比亞並列起來,讓人不禁又想起了“北喬峰”與“南慕容”來了。喬峰這句話說得好:想我喬峰大好男兒,卻與你這種小人齊名。

其實,賈母的這番話,代表的就是《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觀點。因為在明清兩代,有一個特別不好的風氣,就是“自我標榜、評比結社”之風。在明朝不同年代曾經出現了諸如“前七子”、“後七子”的文學詩歌的復古運動。可最讓人尷尬的是,這些人居然沒有一首詩傳世。所以這什麼前後七子的名字也不提了,因為提了大家也會覺得很陌生。

湯顯祖就是後七子時代的人。與其他人相比,他怎麼說都寫了一部《牡丹亭》。在後來,他與顧憲成、鄒元標這些東林黨的魁首們交往甚密,成為一個拉幫結派、沽名釣譽之徒。

曹雪芹借賈母之口,揭露明朝這些腐朽遺風。實際上,後來的大清也開始效仿這種風氣。大家結社結派,沒事就搞一些評比,自己給自己戴一些桂冠,實際上這些人不是文人,可是卻帶著各種文學巨匠的頭銜,把整個社會搞得烏煙瘴氣。他們的作品並不傳遞正能量,只是抓熱點,搞投機。簡單講,什麼題材能火爆能流行就說什麼寫什麼,沒有任何節操可言。

所以賈母才痛斥這些流氓文人,編這樣書的,有一等妒人家富貴,或有求不遂心,所以編出來污穢人家。再一等,他自己看了這些書看魔了,他也想一個佳人,所以編了出來取樂。

看來,賈母這人的三觀很正啊。當然,賈母的三觀,也就是曹雪芹的三觀。那麼我們再看看賈母是如何說《西遊記》的吧。

(2)

剛才說了,賈母是《西遊記》的一個鐵粉。她喜歡的人是誰呀?當然是孫悟空了啊。

記得有一次,賈母講了一個笑話。說的是一家子妯娌十個的故事。九個都拙嘴笨舌,唯有一個會說話。然後說啊,這一個呢是吃了猴尿的。

這個故事相當有意思,來,咱們詳解解。如果風林秀不解,這個故事恐怕無人能解了。

剛才反復強調了,賈母是孫悟空的粉絲,所以她是非常欣賞孫悟空的。那麼她欣賞孫悟空的什麼呢?當然是,懲惡揚善、嫉惡如仇、助人為樂、忠心耿耿的精神了。

還有一點,孫悟空這人吧,率真。說話從來都是直來直去,絕對不會拐彎抹角,而且沒有任何私心。那麼賈母說的故事中,到底誰吃了猴尿了呢?當然說的是王熙鳳。不過——

她這裡不是諷刺王熙鳳,恰恰是一種肯定和表揚!

在賈府之中,相比之下,只有王熙鳳說話最率真、最敢言。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了。比如環兒搶寶釵的丫鬟鶯兒的錢,回家跟趙姨娘告狀,結果被趙姨娘罵。王熙鳳在窗外聽見了,他馬上就斥責趙姨娘:他現是主子,不好了,橫豎有教導他的人,與你什麼相干!

鳳姐說話直,難免遭人妒忌嫉恨。所以後來趙姨娘招來五鬼謀害她和寶玉。但有一句話我們應該相信,自古以來邪不壓正。那些背後耍弄伎倆的人,或許能一時得意,但必定會給自己招來一世的禍害。福禍無門惟人自召,這就是害人者終究害己的道理。

賈母說王熙鳳吃了猴尿了,明貶實則暗褒。一個人,唯有心中有正氣,說話才會有中氣。我們經常說,中氣十足,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說,王熙鳳的能言,並不是花言巧語,而是心中真善美的一種外在體現。她在效仿老萊子“戲彩娛親”的時候,她說得很自然,做得也很自然。因為發自內心,所以沒有任何生澀。

反觀其他人呢,王夫人是老謀深算,十足的大奸若忠之人。她不是不會說話,是不願意說話,唯恐言多語失而暴露了自己深重的心機。

邢夫人、尤氏兩家的男人都是多淫多貪,所以她們在外面也缺乏那種正氣與自信。

李紈孀居,兒子小更需要各方照顧,自然也不願意多言多語。

其實賈母希望的是,這些妯娌們到了一起,大家其樂融融暢所欲言該多好啊。可是這只能是一個美好的願望罷了。所以她用這樣一個笑話來“黑”一下王熙鳳。黑“她”就等同于自“黑”一樣。這個笑話講完之後,大家是不是心情頓時都放鬆了許多呢。

這才是一個當家人的胸懷。能明白地看清楚每一個人的心思,儘量讓大家放鬆心情,更放下戒備之心,這就是賈母講這個笑話的真實目的。

(4)

可以說,賈母就是賈家的這顆大樹。有她遮風擋雨,樹上的猴子們都可以盡情玩耍娛樂。寶玉、黛玉就是這棵樹上最活潑的兩個小猴子。賈母當然喜歡他們倆,但她並不溺愛,時而也會進行一些提點,並且盡可能進行一些保護。就像孫悟空一樣,雖然他經常惹禍,但他活得很率真。賈母對寶玉和黛玉的感情,有時候就像看孫猴子一樣,雖然經常提心吊膽,但始終掩飾不住內心的溺愛之情。

對於寶玉與黛玉的性情,賈母還是擔心的。因為他們倆有些太旁若無人了。這是很容易讓他們受傷的。寶玉與黛玉都是那種有不滿立刻就表現出來的人。比如點戲,寶玉不喜歡立刻就發牢騷,對探春的改革不滿,立刻就說她“最是心裡有算計的人”。

不能不說,寶玉黛玉受《西廂記》和《牡丹亭》流毒之深。這樣的書表面看說的是男女之間海枯石爛、至死不渝的愛情,但本質上則是一種無所顧忌的任性與自私。從深層次說,是作者把自己內心深處想的、而在現實中卻幾乎根本不能實現的一些東西,編成書來毒害青年男女。

賈母對這個社會的瞭解是透徹的。但透徹又能怎樣呢?她是無能為力改變這個現實的。所以,她除了把自己的愛傾注給那些依偎在她身邊的小猴子(寶玉和黛玉等)身上,她還能做什麼呢?從這個角度來說,她倒是真希望能有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齊天大聖孫悟空,踏碎淩霄,打上南天門,把玉帝從寶座上揪下來呢。

社會風氣已經是江河日下了,豈人力所能阻擋之?賈母要做的,只是讓賈府這個大廈,在全社會的腐朽大潮中,儘量晚一點傾塌。也讓寶玉、黛玉這兩個天真浪漫的孩子,儘量晚一點長大。晚一點長大,就晚一點看到社會的醜陋和現實的殘酷。但她真能保護得了雙玉嗎?是不能的。賈政暴打寶玉的時候,她還不是束手無策?王夫人氣勢洶洶查抄大觀園的時候,她還不是只能無可奈何地袖手旁觀嗎?社風風氣的整體敗壞,往往同時伴隨著人性的泯滅。大觀園被抄時刻的賈母,大概心中只有一句話:人心散了,隊伍越來越難帶了。

(《紅樓夢》裡誰是孫悟空的鐵杆粉絲?)

怡紅院裡的一彎新月:吵架讓她去,保准得勝而回

望江樓:獨坐黃昏誰為伴,怎教紅粉不成塵

民國才子徐志摩的那些玫瑰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