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從烏克蘭軍火庫爆炸話“炮彈危機”!

從烏克蘭軍火庫爆炸話“炮彈危機”!

人民網莫斯科3月23日電(記者屈海齊),據俄媒體報導,位於烏克蘭哈爾科夫州巴拉克列亞市的一彈藥庫23日淩晨起火並發生爆炸。該軍火庫面積368公頃,

存放有13.8萬噸彈藥,主要為直徑125毫米的炮彈坦克和152毫米的火炮炮彈。烏克蘭國防部長波爾托拉克表示,此次軍火庫爆炸不會給烏國防能力帶來嚴重損害。
儘管烏克蘭國防部長信心滿滿、信誓旦旦,但是,大量的彈藥被毀對烏軍的戰鬥力肯定有很大的影響。

可以計算一下:按照一發大口徑火炮的炮彈彈重100公斤計算(實際在80公斤左右),13.8萬噸彈藥約合138萬炮彈;138萬發炮彈什麼概念?按照一門炮一天兩個基數100發炮彈計算,足夠500門大口徑火炮打一個月!

當然,估計這次爆炸很可能沒有把13.8萬噸彈藥全部報銷,但是,火場清理需要時間,補充損耗也需要時間。所以,可以確定烏克蘭軍隊至少在2個月內失去了戰役進攻能力。這次軍火庫爆炸不折不扣的給烏軍造成了一次“炮彈危機”。

很多戰史都很少記載後勤補給對戰役的影響,但是實際上,後勤補給對戰役的結局影響很大,有時甚至是決定性的。

“炮彈危機”影響戰局的典型例子,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凡爾登戰役。

法軍的一發炮彈射偏,鬼使神差的命中了德軍位於斯潘庫爾森林裡的彈藥補給基地,引爆了70萬發炮彈,導致德軍炮兵火力銳減,戰局逆轉。

我軍歷史上,很多戰役的結果也受到了後勤補給的影響,有些情況下,也發生過“炮彈危機”。

例如,抗美援朝時期的金城反擊戰。在戰役發起時的火力急襲中,志願軍1000多門火炮在不到半小時內,向敵軍陣地傾瀉了1900噸炮彈,步兵隨之全線突破敵軍堅固設防的陣地。

金城戰役可怕的炮火投送量相對上甘嶺戰役美軍的“範弗裡特彈藥量”,被稱為“彭德懷彈藥量”。 毛澤東講到這次戰役時曾說:“如果照這樣打下去,再打它兩次、三次、四次,敵人的整個戰線就會被打破。”但是,金城戰役後期,我軍的炮彈供應開始捉襟見肘,各部戰前儲備基本告罄,在美國空軍的封鎖下從後方搶運不及,只能在攻擊和防禦的各部間調配。
在這種情況下,適時轉入防禦是必然的選擇,否則,在美韓反擊時將極大的影響我軍防線穩固。

由於炮彈的供應對戰局的影響非常大,高層指揮員和後勤部門對一線指揮員反復要求“量敵用炮”,但是,這事真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後勤補給對我軍戰力的影響始終是棘手的問題,對戰爭的結局始終產生著重大影響。對印自衛反擊戰,兩個方向上我軍已經秘密開始準備了一年多,儲備了6萬噸各種物資,但是,一到真打的時候也是很快告罄。那時候,可沒有運20、沒有京藏鐵路!

到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則是另外一種景象。由於我軍連年備戰且交通便利,物資儲備還是充裕的。但是,由於是我軍出境作戰,且越軍深得我軍遊擊戰的真傳,我軍後勤部門遇到的不是解放區人民的踴躍支前,而是越南軍民的不斷襲擾,與以往在內線作戰完全不同,導致大口徑炮彈供應緊張。後來,當我軍決定撤軍時,隨著一線攻擊部隊開始收縮,以及後方不斷實施清剿戰鬥,大口徑炮彈又開始源源不斷的運送了上來。既然都運來了,就別再運回去了…….

真正讓中國炮兵敞開了打的是老山防禦作戰期間。有文章稱,在“7.12”大戰期間,我軍炮彈幾乎打光了,但經當事人澄清,事實不是那樣的。當時我軍炮彈儲備還是非常充足的,但是,從淩晨開始的戰鬥打到上午,炮兵指揮員認為各炮射擊的速率太快了,擔心戰前準備的兩個半彈藥基數不夠且影響裝備安全(炮管打紅),於是要求降低射速。可這一下防禦前沿的步兵指揮員著急上火了,拼命要求炮兵開炮!這就是“量敵用炮”之難,步兵從來都是希望炮兵開炮像是打機關槍。於是,就有了炮兵指揮員一邊向後方呼叫炮彈供應,一邊命令各炮急速射擊的一幕。據原老山參戰部隊師長劉昌友講述,這一戰我軍炮兵消耗3400多噸炮彈。

在當時出現“炮彈危機”的越軍。越軍為了這一戰也是精心準備,拉上了14個炮兵營(劉昌友稱,越軍戰前準備了10萬發炮彈)。但是,戰鬥打到當天下午,由於持續的激戰消耗,以及越軍炮兵陣地遭到我猛烈打擊,炮彈的開始斷供,此時我軍炮火呈現出壓倒性優勢,步兵也開始進行反擊,收復被越軍佔領的陣地。有網文稱,到了戰鬥的最後階段,越軍的炮兵完全沉寂了,只剩下我軍的大炮向越方傾瀉炮彈。

後來有傳說,我軍找到了一個銷毀過期彈藥的好去處,這事真假沒考證。

“炮兵是戰爭之神”,在戰爭進入資訊化時代之前肯定如此。今後,隨著精確打擊能力的提高,儘管各種“彈藥量”不會再出現,但是,炮彈的儲備對於戰爭的進程來說,儘管不是決定性因素之一,那至少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

由此回到開頭,烏克蘭軍火庫爆炸能對烏克蘭軍隊的戰鬥力沒影響?在烏克蘭空軍沒有達到和美軍相當的水準之前,這話沒人信。

對戰爭的結局始終產生著重大影響。對印自衛反擊戰,兩個方向上我軍已經秘密開始準備了一年多,儲備了6萬噸各種物資,但是,一到真打的時候也是很快告罄。那時候,可沒有運20、沒有京藏鐵路!

到了對越自衛反擊戰,則是另外一種景象。由於我軍連年備戰且交通便利,物資儲備還是充裕的。但是,由於是我軍出境作戰,且越軍深得我軍遊擊戰的真傳,我軍後勤部門遇到的不是解放區人民的踴躍支前,而是越南軍民的不斷襲擾,與以往在內線作戰完全不同,導致大口徑炮彈供應緊張。後來,當我軍決定撤軍時,隨著一線攻擊部隊開始收縮,以及後方不斷實施清剿戰鬥,大口徑炮彈又開始源源不斷的運送了上來。既然都運來了,就別再運回去了…….

真正讓中國炮兵敞開了打的是老山防禦作戰期間。有文章稱,在“7.12”大戰期間,我軍炮彈幾乎打光了,但經當事人澄清,事實不是那樣的。當時我軍炮彈儲備還是非常充足的,但是,從淩晨開始的戰鬥打到上午,炮兵指揮員認為各炮射擊的速率太快了,擔心戰前準備的兩個半彈藥基數不夠且影響裝備安全(炮管打紅),於是要求降低射速。可這一下防禦前沿的步兵指揮員著急上火了,拼命要求炮兵開炮!這就是“量敵用炮”之難,步兵從來都是希望炮兵開炮像是打機關槍。於是,就有了炮兵指揮員一邊向後方呼叫炮彈供應,一邊命令各炮急速射擊的一幕。據原老山參戰部隊師長劉昌友講述,這一戰我軍炮兵消耗3400多噸炮彈。

在當時出現“炮彈危機”的越軍。越軍為了這一戰也是精心準備,拉上了14個炮兵營(劉昌友稱,越軍戰前準備了10萬發炮彈)。但是,戰鬥打到當天下午,由於持續的激戰消耗,以及越軍炮兵陣地遭到我猛烈打擊,炮彈的開始斷供,此時我軍炮火呈現出壓倒性優勢,步兵也開始進行反擊,收復被越軍佔領的陣地。有網文稱,到了戰鬥的最後階段,越軍的炮兵完全沉寂了,只剩下我軍的大炮向越方傾瀉炮彈。

後來有傳說,我軍找到了一個銷毀過期彈藥的好去處,這事真假沒考證。

“炮兵是戰爭之神”,在戰爭進入資訊化時代之前肯定如此。今後,隨著精確打擊能力的提高,儘管各種“彈藥量”不會再出現,但是,炮彈的儲備對於戰爭的進程來說,儘管不是決定性因素之一,那至少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之一。

由此回到開頭,烏克蘭軍火庫爆炸能對烏克蘭軍隊的戰鬥力沒影響?在烏克蘭空軍沒有達到和美軍相當的水準之前,這話沒人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