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名中醫戈焰:老胃病反復發作,治療要注重脾胃同治

胃病反復發作,經正規治療,超過兩個月仍不能治癒的胃病被稱為“難治性胃病”,民間俗稱為“老胃病”。這種胃病真的難治嗎?非也。廣東省第二中醫院脾胃科主任戈焰表示,只要辨證精准,

抓住主要矛盾,一般可有“一劑無,三劑愈”的療效。

戈焰 教授

廣東省名中醫

戈焰。主任中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名中醫、特診專家,羊城好醫生;曾獲得第六屆中國醫師獎、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章、五一幗國獎;被評為首屆南粵最美中醫。

主攻胃腸、肝病。擅長慢性難治性胃炎,特別是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功能性胃腸病以及膽囊炎、胰腺炎的中醫辨證論治。並精於肝病的中西醫診治,尤其對乙型肝炎,在阻斷肝炎慢性進展,防治肝纖維化、肝硬化方面有豐富理論知識和臨床經驗。

現狀:病情複雜,交錯複雜

“老胃病”的病情往往很複雜,幾種疾病交織在一起,比如慢性胃炎合併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合併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的甚至合併有精神心理障礙。

“一些老胃病患者有十幾年的病史,長期胃口不好,腹脹腹痛,就連睡眠也成問題,情緒焦慮。”戈焰說:“這些患者來就診的時候,醫生完全能覺察到其存在精神心理障礙。

有時候醫生會發現,患者很有可能先有精神心理障礙,然後才表現為軀體的疾病,比如先有精神焦慮,才有胃脹、嘔吐、噯氣等症狀。

可見,“老胃病”往往不是單一的問題,而是各種消化性疾病交織在一起,同時可能有精神心理的因素。因此,對於“老胃病”,醫生需要多一個心眼,多一分考慮,採取綜合治療的手段。

辨證:虛實寒熱氣血要精准

老胃病久治不愈,很有可能就是醫生對患者的體質辨識有誤。戈焰說,中醫把胃病分為14個類型,如果分型不准,不辨虛實,用藥就不到火候,自然療效欠佳。比如,有一位患者,上腹隱隱痛,遇寒加重,舌苔淡白,從表面看就是脾胃氣虛,用黃芪健中湯,補中益氣,但是用藥後效果卻一直不好,症狀不能改善。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後來經過醫生詳細詢問病史,發現此患者其實是“脾胃陽虛”,用附子理中東加減,溫補脾腎,這才達到了藥到病除的功效。

除了辨病分型,還要對患者辨寒熱、氣血等不同體質,所以,這就需要醫生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戈焰說,如果分型精准,加上對於患者的寒熱、虛實、氣血都能很好地把握的話,一劑中藥就能緩解症狀,三劑中藥就能治癒。

預防:“病從淺中醫”飲食要調節

“胃為倉廩之官,為收納水穀之氣。”胃每天都在工作,飲食不當就可能傷胃,比如過飽、不潔、過雜、寒熱不調都可能誘發胃病發作。因此,專家強調,“老胃病”患者在飲食上就應當格外注意。

戈焰指出,“病從淺中醫”,在胃病還只是小毛病的時候就應該及時就醫,堅持治療,堅持按療程服藥。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遵醫囑。像消化性潰瘍,等到潰瘍完全癒合至少要1個半月,切勿以為不疼了,就不治療了,要知道疾病的症狀與實際病情可能不一致。

治胃病,中醫講究脾胃同治

戈焰指出,對於老胃病,需要多一個心眼,多一分考慮,抓住主要的病因,採取綜合治療的手段。中醫把胃病又稱做脾胃病,在治療胃病,特別是老胃病的時候,要抓住主要的病因辨證施治,注重脾胃的綜合治療。

戈焰教授表示,中醫的“脾”非脾臟,其乃五臟之一。“脾”主運化,雖然食物在胃和小腸中消化和吸收,但都必須依賴“脾”予以運轉,才能到達各臟器,所以“脾”是提供營養物質的“推動器”。“脾為裡主運化、胃為表主受納”,脾與胃互為表裡,唇齒相依。因此,在治療胃病的時候,中醫講究的是“脾胃同治”。

老胃病患者一般病程比較久,患者多數呈現“脾虛”症狀,“脾虛”的胃病患者常常會有反復的上腹部不適、飽脹、隱痛、燒灼感,多數進食後症狀較為嚴重,其次就是出現食欲下降、噯氣、反酸、噁心等症狀。按照中醫辨證論治的方法,健脾益氣,行氣止痛,其療效通常比較明顯。

TIPS

那麼,老胃病患者平時應該如何健脾呢?不妨試試四君子湯和胡蘿蔔玉米馬蹄湯,可以健脾益氣,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1. 四君子湯

由黨參(覺得燥可以替換為太子參)、白術、茯苓、甘草四種藥材組成,可以燉排骨湯、燉雞湯食用。四君子湯主治脾胃氣虛證,面色萎黃,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數,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屬脾胃氣虛者,具有補氣,益氣健脾之功效。

2. 胡蘿蔔玉米馬蹄骨頭湯

胡蘿蔔、玉米、馬蹄營養豐富,與骨頭熬煮成湯,既養陰又不膩,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加點馬鈴薯或者番茄,成人、小孩都可以飲用。

“胃為倉廩之官,為收納水穀之氣。”胃每天都在工作,飲食不當就可能傷胃,比如過飽、不潔、過雜、寒熱不調都可能誘發胃病發作。因此,專家強調,“老胃病”患者在飲食上就應當格外注意。

戈焰指出,“病從淺中醫”,在胃病還只是小毛病的時候就應該及時就醫,堅持治療,堅持按療程服藥。在治療過程中,一定要遵醫囑。像消化性潰瘍,等到潰瘍完全癒合至少要1個半月,切勿以為不疼了,就不治療了,要知道疾病的症狀與實際病情可能不一致。

治胃病,中醫講究脾胃同治

戈焰指出,對於老胃病,需要多一個心眼,多一分考慮,抓住主要的病因,採取綜合治療的手段。中醫把胃病又稱做脾胃病,在治療胃病,特別是老胃病的時候,要抓住主要的病因辨證施治,注重脾胃的綜合治療。

戈焰教授表示,中醫的“脾”非脾臟,其乃五臟之一。“脾”主運化,雖然食物在胃和小腸中消化和吸收,但都必須依賴“脾”予以運轉,才能到達各臟器,所以“脾”是提供營養物質的“推動器”。“脾為裡主運化、胃為表主受納”,脾與胃互為表裡,唇齒相依。因此,在治療胃病的時候,中醫講究的是“脾胃同治”。

老胃病患者一般病程比較久,患者多數呈現“脾虛”症狀,“脾虛”的胃病患者常常會有反復的上腹部不適、飽脹、隱痛、燒灼感,多數進食後症狀較為嚴重,其次就是出現食欲下降、噯氣、反酸、噁心等症狀。按照中醫辨證論治的方法,健脾益氣,行氣止痛,其療效通常比較明顯。

TIPS

那麼,老胃病患者平時應該如何健脾呢?不妨試試四君子湯和胡蘿蔔玉米馬蹄湯,可以健脾益氣,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

1. 四君子湯

由黨參(覺得燥可以替換為太子參)、白術、茯苓、甘草四種藥材組成,可以燉排骨湯、燉雞湯食用。四君子湯主治脾胃氣虛證,面色萎黃,語聲低微,氣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虛數,臨床上常用於治療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屬脾胃氣虛者,具有補氣,益氣健脾之功效。

2. 胡蘿蔔玉米馬蹄骨頭湯

胡蘿蔔、玉米、馬蹄營養豐富,與骨頭熬煮成湯,既養陰又不膩,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加點馬鈴薯或者番茄,成人、小孩都可以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