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試題及答案精選

一、單項選擇題

1.古詩句“歡娛嫌夜短,寂寞恨更長”描寫的心理現象是( )。

A.空間錯覺

B.時間錯覺

C.運動錯覺

D.視覺錯覺

【參考答案】B

【名師點睛】錯覺是對客觀事物不正確的知覺。題幹意思是歡樂之時,時間過得很快,寂寞的時光總是很長很難熬。這是一種時間錯覺。故選B項。

2.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兒童同時可以從兩個或兩個以上角度思考問題,這一特徵表明兒童認知水準處於( )。

A.感知運動階段

B.前運算階段

C.具體運算階段

D.形式運算階段

【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可以從兩個或兩個以上角度思考問題”表明兒童已經能夠擺脫自我中心的束縛,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思考問題,即兒童的思維出現了“去自我中心”,這是具體運算階段的主要特點。故本題選C。

3.個體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慮的事情或反復去做不希望執行的動作,如果不這樣想、這樣做,就會感到焦慮的神經症是()。

A.焦慮症

B.抑鬱症

C.強迫症

D.恐懼症

【參考答案】C

【名師點睛】強迫症包括強迫觀念和強迫行為。強迫觀念指當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慮的事情;強迫行為指當事人反復去做他不希望執行的動作。因此,本題選C。

二、辨析題

盧梭是一位“自然教育”思想家。

【參考答案】正確。盧梭是最有影響的啟蒙教育家之一,主張以培養自然人為教育目的,主張教育順應兒童的自然天性。

三、簡答題

簡述課堂問題行為的主要影響因素。

【參考答案】(1)學生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適應不良、厭煩情緒、挫折與緊張、困擾情緒的宣洩、尋求注意與地位、過度活動以及性別差異等。

(2)教師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師的教學技能、教師的管理方式、教師的威信等。

(3)環境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大眾傳播媒介、家庭環境、課堂座位的編排方式、課堂的物理環境等。

四、材料分析題

材料:上課鈴響了,王老師拿著課本輕快地走上講臺,

開始上課。當課上到十分鐘左右時,兩位學生突然打了起來。在勸阻無效的情況下,王老師只好將課停下 來,要求他們到外面去打。兩位學生收起了“手”改用“口”,開始互相辱駡對方。王老師說自己是科任老師,此類事情請他們找班主任解決。那個似乎受了委屈的 學生對王老師的話不以為然,出口說道:“你這是什麼老師?”這下王老師生氣了,喝道:“給我出去!”可是學生就是不動,
王老師便動手去拉學生,學生死死地 拉著課桌,堅決不出去。王老師非常憤怒,說:“好,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課!”於是,雙方進一步僵持起來。

問題:你如何看待王老師和兩位學生的言行?

【參考答案】從王老師的職業身份而言.其錯誤有三點:

(1)沒有盡到一名教師應盡的責任。管理課堂秩序是教師的職責之一,當學生發生打罵事件時。教師有責任教育批評學生,而不能推卸自己的責任,讓學生去找班主任。

(2)不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將學生趕出教室。在師生關係上,違反了民主平等的原則。

(3)沒有運用合理的方法來教育學生,僅僅是簡單粗暴地訓斥學生。

從學生身份而言,在課堂上互相打罵的兩個同學的錯誤有兩點:

(1)沒有遵守課堂紀律。在課堂上相互打罵,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秩序,違反了學校的紀律。

(2)不尊重教師。在老師上課的時候動手動口,這是一種明顯不尊重任課教師的行為。

讓學生去找班主任。

(2)不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將學生趕出教室。在師生關係上,違反了民主平等的原則。

(3)沒有運用合理的方法來教育學生,僅僅是簡單粗暴地訓斥學生。

從學生身份而言,在課堂上互相打罵的兩個同學的錯誤有兩點:

(1)沒有遵守課堂紀律。在課堂上相互打罵,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課堂教學秩序,違反了學校的紀律。

(2)不尊重教師。在老師上課的時候動手動口,這是一種明顯不尊重任課教師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