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0多名票友今日聚惠唱京劇 惠州市民可免費觀看

來自全國12個省市的200多名京劇票友參加京劇展演。

東江時報訊 昨日,來自全國12個省市的200多名京劇票友齊聚惠州,參加2017惠州首屆中國京劇票友藝術節。活動期間,名家名票將在惠州參加多場展演,為惠州市民展示國粹魅力。

200多名票友聚惠唱京劇

《鳳還巢》《紅燈記》《白蛇傳》……昨日上午,惠州市老幹部活動中心多功能廳裡各種知名京劇唱段聲鏗鏘悠揚,一陣陣掌聲此起彼伏,不斷有觀眾拍手叫好。這裡沒有華麗的舞臺,演唱者也並非京劇名家,

他們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京劇票友,臺上他們賣力演出,台下觀眾們聽得一個比一個高興。

這裡正在進行的是由惠州市老幹部京劇協會和惠州市廣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17惠州首屆中國京劇票友藝術節。本次活動以“尋夢中華 傳承國粹”為主題,有12個省市的200多名京劇票友參加。在兩天6場展演中,不乏名家名票,如來自上海的和平杯中國京劇十大名票王淑英、來自江西的和平杯中國十大名票李文廣、來自廣東的和平杯中國京劇十大名票第一名王開顏等京劇界知名人士,

還有上過春晚的來自山東京劇院的中國京劇著名老旦陳琛。

在藝術節期間,大家將帶來不少京劇經典唱段。惠州市老幹部京劇協會也會進行展演,為惠州市民展示國粹魅力。主辦方還將對中國地方戲曲的存在情況作深入交流,參會者與嘉賓進行聯誼、聯歡、采風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本次藝術節展演第三場、第四場將於25日上午8:30-11:30和下午2:00-5:00在惠州市老幹部活動中心多功能廳演出,感興趣的市民可前往免費觀看。

京劇進校園培養了200多人

“我們積極舉辦這次藝術節主要是讓全國各地的人來惠州唱京劇,推動京劇在惠州的發展。”惠州市老幹部京劇協會會長翟建輝告訴東時記者,本屆藝術節從去年9月份開始籌備,

期間得到了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

“據我瞭解,廣東還沒有辦過這樣的藝術節,全國範圍內也比較少。京劇在廣東發展比較薄弱,在惠州更是如此,如果京劇能在薄弱的地方開花結果就是最好的。”翟建輝介紹,經過幾年的努力,惠州市老幹部京劇協會目前已經有120多名票友,他們基本都是愛好京劇的退休老人。

去年底,惠州鵝城大劇院有限責任公司和惠州市老幹部京劇協會聯合邀請天津京劇院傳統戲《乾坤福壽鏡》來惠演出,

現場觀眾反響熱烈,好評不斷。

除平時自己表演娛樂,惠州市老幹部京劇協會的會員們還積極向惠州的青少年傳承推廣傳統京劇藝術。2014年起,該協會面向中小學生推出“京劇進校園”公益教育活動,先後在惠南學校、文星小學、陳江宏業中英文學校開設京劇興趣班,至今已培養學生200多人。

3月22日,經市關工委批復同意,市老幹部京劇協會關工委暨青少年京劇學習培訓中心正式成立,喜歡京劇的小朋友可以免費學習。“有京劇進校園活動和設立培訓中心,能更好地發揮我們這些老同志的力量,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助力青少年成長。”在翟建輝看來,經過大家的努力,現在京劇在惠州不但紮了根還開了花。

兩場演出具體時間

本次藝術節展演第三場、第四場將於25日上午8:30-11:30和下午2:00-5:00在惠州市老幹部活動中心多功能廳演出,感興趣的市民可前往免費觀看。

一位票友上臺演出過了把癮。

票友故事

七旬翁唱了31年小生

在昨日早上的展演現場,惠州市老幹部京劇協會會員魏士端坐台下,認真地聽戲。今年76歲的他從小就喜歡唱戲。不過那時他們唱的是秦腔,後來是樣板戲,再後來才是京劇。“我老家在蘭州,以前剛聽京劇時覺得不好聽,聽不慣,就喜歡唱秦腔,但是後來慢慢聽出了其中的雅韻,就喜歡上了。”

1986年魏士開始學唱京劇,那時候他不知道自己的嗓音適合唱什麼就什麼都唱。後來有位專業人士告訴他,他的假嗓很不錯,可以唱小生戲。於是魏士就買了當時最著名的小生葉少蘭的磁帶,有空就學習,一直到現在還在唱小生。

魏士退休前是冶金行業的高級工程師,工作非常忙,只能週末唱一唱。退休後,他有了更多的時間花在練京劇上。因為孩子在惠州就業,2001年魏士退休後就搬到惠州,他來到惠州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唱京劇的地方。經人引路他找到了以前的惠州市老幹部活動中心,和那裡的京劇愛好者一起唱戲。

除了每週到中心參加兩三次活動,平時魏士在公園晨練時也會吊吊嗓子。“有時候高興了就喊上幾嗓子,周圍的人就圍上來聽,說我唱得好。”在魏士看來,唱京劇不但能陶冶情操,還能強身健體,提高心肺功能,有時還是情緒發洩的好方法。“在家裡跟孩子生氣了,跟老婆鬥嘴了,唱上幾句心情就好了。”

魏士很喜歡京劇,但是他的晚輩卻不喜歡,不管是兒子還是幾個孫子都覺得京劇不好聽。“我也不勉強他們去喜歡,我們票友就是自娛自樂,大家有共同愛好在一起。他在臺上表演,我在台下鼓掌,我在臺上表演,他在台下叫好。”

知多點

票友

票友是戲曲界的行話,其意是指會唱戲而不以專業演戲為生的愛好者,即對戲曲、曲藝非職業演員、樂師等的通稱。相傳清代八旗子弟憑清廷所發“龍票”,赴各地演唱子弟書,不取報酬,為清廷宣傳,後就把非職業演員稱為票友。

票友從來不為錢去演戲,倘若興致濃處,水袖長衫、長靠短靴,也只是為了一個“玩”字,卻決不會收那份報酬,票友大多數是自唱自娛。

票友和一般的京劇愛好者不同,他們不僅愛看京劇,也喜歡演唱京劇,甚至還參與演出,閃亮登場。不僅演唱生、旦、淨、醜各個行當的票友應有盡有,而且有些票友還把伴奏、服裝、化裝等都當作愛好加以研習。還有些票友為過戲癮,專門跑龍套,而且自備各種龍套服飾,許多票友還擅長研究劇本,鑽研唱腔字韻,琢磨表演身段。

票友登臺演戲,稱為票戲,當票友取得一定造詣後,有的便轉為職業演員,行話稱之為下海。京劇票友與其他藝術的業餘愛好者相比,具有廣泛性、群體性、自娛性、研習性等鮮明的個性。票友是中國文化中特有的現象,他們對京劇藝術的傳播,演員表演技藝的提高,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相關連結

惠州出過京劇名人

米虹月(藝名),惠州府城人,晚清名士李綺青之女。據著名歷史學家張次溪《清代燕都梨園史料》記載,米虹月嫻吟詠,精研歌曲,色藝俱全,于皮黃尤喜為之。

李綺青晚歲貧困,售文鬻字以為活,又不支,米虹月毅然賣藝以養。每當她在北京城南演出時,李綺青就會約朋友往觀,當有所感,輒賦詩詞寄慨。米虹月在京師梨園小有名氣,張次溪謂“晚近歌女,出名門者有之,能詩文詞兼擅書畫者未之有聞。有之,自虹月女士始”。

喜歡京劇的小朋友可以免費學習。“有京劇進校園活動和設立培訓中心,能更好地發揮我們這些老同志的力量,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助力青少年成長。”在翟建輝看來,經過大家的努力,現在京劇在惠州不但紮了根還開了花。

兩場演出具體時間

本次藝術節展演第三場、第四場將於25日上午8:30-11:30和下午2:00-5:00在惠州市老幹部活動中心多功能廳演出,感興趣的市民可前往免費觀看。

一位票友上臺演出過了把癮。

票友故事

七旬翁唱了31年小生

在昨日早上的展演現場,惠州市老幹部京劇協會會員魏士端坐台下,認真地聽戲。今年76歲的他從小就喜歡唱戲。不過那時他們唱的是秦腔,後來是樣板戲,再後來才是京劇。“我老家在蘭州,以前剛聽京劇時覺得不好聽,聽不慣,就喜歡唱秦腔,但是後來慢慢聽出了其中的雅韻,就喜歡上了。”

1986年魏士開始學唱京劇,那時候他不知道自己的嗓音適合唱什麼就什麼都唱。後來有位專業人士告訴他,他的假嗓很不錯,可以唱小生戲。於是魏士就買了當時最著名的小生葉少蘭的磁帶,有空就學習,一直到現在還在唱小生。

魏士退休前是冶金行業的高級工程師,工作非常忙,只能週末唱一唱。退休後,他有了更多的時間花在練京劇上。因為孩子在惠州就業,2001年魏士退休後就搬到惠州,他來到惠州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唱京劇的地方。經人引路他找到了以前的惠州市老幹部活動中心,和那裡的京劇愛好者一起唱戲。

除了每週到中心參加兩三次活動,平時魏士在公園晨練時也會吊吊嗓子。“有時候高興了就喊上幾嗓子,周圍的人就圍上來聽,說我唱得好。”在魏士看來,唱京劇不但能陶冶情操,還能強身健體,提高心肺功能,有時還是情緒發洩的好方法。“在家裡跟孩子生氣了,跟老婆鬥嘴了,唱上幾句心情就好了。”

魏士很喜歡京劇,但是他的晚輩卻不喜歡,不管是兒子還是幾個孫子都覺得京劇不好聽。“我也不勉強他們去喜歡,我們票友就是自娛自樂,大家有共同愛好在一起。他在臺上表演,我在台下鼓掌,我在臺上表演,他在台下叫好。”

知多點

票友

票友是戲曲界的行話,其意是指會唱戲而不以專業演戲為生的愛好者,即對戲曲、曲藝非職業演員、樂師等的通稱。相傳清代八旗子弟憑清廷所發“龍票”,赴各地演唱子弟書,不取報酬,為清廷宣傳,後就把非職業演員稱為票友。

票友從來不為錢去演戲,倘若興致濃處,水袖長衫、長靠短靴,也只是為了一個“玩”字,卻決不會收那份報酬,票友大多數是自唱自娛。

票友和一般的京劇愛好者不同,他們不僅愛看京劇,也喜歡演唱京劇,甚至還參與演出,閃亮登場。不僅演唱生、旦、淨、醜各個行當的票友應有盡有,而且有些票友還把伴奏、服裝、化裝等都當作愛好加以研習。還有些票友為過戲癮,專門跑龍套,而且自備各種龍套服飾,許多票友還擅長研究劇本,鑽研唱腔字韻,琢磨表演身段。

票友登臺演戲,稱為票戲,當票友取得一定造詣後,有的便轉為職業演員,行話稱之為下海。京劇票友與其他藝術的業餘愛好者相比,具有廣泛性、群體性、自娛性、研習性等鮮明的個性。票友是中國文化中特有的現象,他們對京劇藝術的傳播,演員表演技藝的提高,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相關連結

惠州出過京劇名人

米虹月(藝名),惠州府城人,晚清名士李綺青之女。據著名歷史學家張次溪《清代燕都梨園史料》記載,米虹月嫻吟詠,精研歌曲,色藝俱全,于皮黃尤喜為之。

李綺青晚歲貧困,售文鬻字以為活,又不支,米虹月毅然賣藝以養。每當她在北京城南演出時,李綺青就會約朋友往觀,當有所感,輒賦詩詞寄慨。米虹月在京師梨園小有名氣,張次溪謂“晚近歌女,出名門者有之,能詩文詞兼擅書畫者未之有聞。有之,自虹月女士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