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特別的老車,70、80那些年後追過的長途車

記得網上曾經有個梗,叫“悟空你別追了”,講的等車時,一台大巴車開過,就趕緊一邊追一邊喊:“師傅,師傅,等等我”。忽然車上有二貨回應:“悟空你別追了”。梗是老梗,但相信有不少的70、80後有過類似的經歷,

我們那些年不僅追過女孩,也追過承載人生夢想的長途車。

私家車真正進入尋常百姓家也不過這十幾年的事;高鐵、飛機大爆發也是在05年之後,那麼之前呢?

中國的大規模城市化,從八十年代真正開始, 70、80後兩代人才算是真正自由流動。

在外出打工和大學生潮的雙重衝擊下,每年20多億的客運量,形成了“春運”這個中國特色現象。相比價格高企的機票和人山人海的鐵路,行駛在國道鄉道的長短途客車,才是貼近真實的運輸方式。

作為一名公里旅行愛好者,我們一起看看,那些年最樸實的交通工具吧。

八十年代的客車,整體上保留著樸實的設計項目。

1979年北京客裝公司用解放CA10型載貨汽車底盤開發生產出我國第一輛空調旅遊客車;

1981年,揚州汽車修造廠用原交通部統型設計開發的JT663客車專用底盤試製的客車通過生產定型鑒定,

投入市場後成為中國公路客支的主流車型。

1988年,西安公路學院與揚州客車廠聯合開發推出國內第一款臥鋪客車。

九十年代,逐漸融入發展潮流

1993年,合肥淝河客車廠與德國凱斯鮑爾生產配置航空式座椅和衛生間等設施的安凱牌豪華型客車,引發中國高速客運的新模式。 這是我國首次引進國際標準的豪華客車,帶動中國道路旅客運輸車輛技術的跳躍式發展。

90年代,

來自歐洲的依維柯短頭輕客進入中國,成為90年代輕客的典型車型

2000年之後,自主客車品牌再次發力。

宇通、金龍等自主客車品牌憑藉優美的造型和極高的可靠性和經濟性,開創了國內大巴車新時代。

隨著高鐵、飛機和私家車的發展,公路客運逐漸呈現萎縮態勢,特別是受“淩晨禁運”等政策限制,乘坐客車出行的人越來越少。但人生是場馬拉松,也是一次旅行,有時候為什麼不放慢下腳步,回味年少的意氣和對生活的嚮往,再乘坐一次當年坐過的大巴車。

隨著高鐵、飛機和私家車的發展,公路客運逐漸呈現萎縮態勢,特別是受“淩晨禁運”等政策限制,乘坐客車出行的人越來越少。但人生是場馬拉松,也是一次旅行,有時候為什麼不放慢下腳步,回味年少的意氣和對生活的嚮往,再乘坐一次當年坐過的大巴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