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因為一個“超能力”農民,這個王朝覆滅了|傳奇

一戰中,奧匈帝國皇帝約瑟夫一世在炮火中去世,戰後奧匈帝國解體。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則因戰爭的失敗被迫退位,遠走他鄉。那麼,戰爭另一方的其他幾位皇帝,命運又是如何呢?

先說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結局其實更為淒慘。

尼古拉二世

尼古拉二世於1894年接替病逝的父親成為羅曼諾夫王朝新一代沙皇,時年26歲。第二年,他和遠房表妹、德意志帝國的一位公主舉行婚禮,而這位德國公主又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最寵愛的外孫女。

在當時,歐洲皇族之間跨國婚姻非常普遍,尼古拉二世的這樁婚事使他和英國皇室及德國貴族平添了一層親緣關係。

尼古拉二世並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氣質和足夠的治國理政經驗。按現在的標準,他更像是一個“宅男”和“好好先生”:篤信宗教,熱愛家人,溫文爾雅,喜歡安靜。他對親近的朋友吐露心聲:“我從未想過要當沙皇,對此毫無興趣,對政府的事也一竅不通,

甚至不知道如何與大臣們對話。”

1904年,俄國社會矛盾日益深重,尼古拉二世決意以一場“勝利的小型戰爭”提振王朝威望。他選擇已完成維新的日本作為對手,卻收穫了一場恥辱的失敗,隨之而來的社會反抗浪潮更高了。

10年之後的1914年,尼古拉二世又一次糊裡糊塗地把國家帶入了戰爭,這一次對手換成了德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而最主要的敵人就是他夫人的表哥——德皇威廉二世。

德皇威廉二世

大戰開始之後,尼古拉二世希望速戰速決。這並非由於俄國有絕對實力,相反,它的經濟狀況無法支撐長久的大規模廝殺。果然,俄軍的弱勢很快顯現,被德軍逼得節節敗退。1915年夏天,一位俄國將軍寫道:“1/3的士兵沒有步槍。這些可憐的傢伙在暴風雨般的彈片中耐心等待,

等待著拾起倒下的同伴的步槍……這種殘殺太可怕了!”

轉機好不容易在1916年出現。精明強幹的勃魯西洛夫將軍指揮俄軍發動進攻,突破奧匈帝國軍隊防線550公里,迫使德軍緊急抽調大部隊馳援。這次進攻是俄軍在一戰中最後一次大規模富有成效的進攻,本可以取得更大的勝利,甚至達到讓奧匈帝國棄戰求和,從而瓦解同盟國的戰略目標。

然而,尼古拉二世和總司令部的軍官們,事先沒有一個人相信勃魯西洛夫能夠取得如此戰果,全然沒有為部隊準備足夠的後備補給。

疲乏的俄軍帶著20萬以上的俘虜,苦苦等待增援和補給。當遲來的俄軍補給馬車還在泥路上顛簸蹣跚的時候,威廉二世的增援部隊已經乘著列車沿鐵路疾馳而至。困境中的俄國士兵有時不得不把刺刀綁在棍棒上衝鋒,甚至不得不徒手折斷有刺的鐵絲網。就這樣,俄軍白白將勝局拱手相讓。

兩年多的戰爭讓尼古拉二世越來越無能為力,他開始希望借助神的力量擺脫困境。於是,一個具有“超能力”的西伯利亞農民進入了彼得格勒宮廷,並且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尼古拉二世及其家庭的命運。這個人就是拉斯普廷。

拉斯普廷

據史料披露,拉斯普廷之所以能接近尼古拉二世,是因為他使了鬼把戲。沙皇唯一的兒子阿列克謝患有血友病(凝血功能障礙,無外傷也可能自發性出血),拉斯普廷讓能接近小王子的人把加劇出血的草藥摻進他的食物中,等病情重了,拉斯普廷現身宮廷,一面祈求上天“神力”,一面暗中命人停止放草藥。結果,王子不治自愈,拉斯普廷也幾乎成了尼古拉二世的指導者和精神支柱。

有一天,拉斯普廷說得到神的啟示,應從里加附近進攻,沙皇如是照辦,結果俄軍大敗。西北戰線司令官魯茨基將軍勸說沙皇不能這樣打仗,卻很快被撤職。還有一次,拉斯普廷覺得新上任的陸軍大臣波利瓦諾夫“太傲慢”,要求將其撤換,懦弱的尼古拉二世再次毫不猶豫地聽從了他的建議。實際上,波利瓦諾夫上任後提高了陸軍部的工作效率,運輸道路暢通了,前線彈藥供應充足了,士兵有了衣服穿。蘇聯歷史學家公正地指出,沒有波利瓦諾夫,俄軍無法抵抗德軍。有人統計,從1914年至1916年兩年期間,尼古拉二世換掉了4個大臣會議主席、6個內務大臣、4個陸軍大臣、3個外交大臣、4個司法大臣。這些人事任免中的絕大多數都是按拉斯普廷的旨意進行的,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哥羅梅金被任命為大臣會議主席,僅僅是因為拉斯普廷愛吃其夫人做的土豆。

對拉斯普廷的倚重,不僅沒有讓尼古拉二世重新掌握自己的命運,反而招致了統治集團內部的強烈不滿。為了阻止拉斯普廷繼續禍亂宮廷,1916年12月,尼古拉二世的幾位貴族皇親密謀刺殺了拉斯普廷。失去這位“上帝旨意傳達者”,尼古拉二世更加消沉,無心過問朝政。一些政治家開始醞釀著,“必要時用恐怖手段”政變。參謀總長阿曆克謝夫則著手策劃逮捕皇后,迫使沙皇進行改革。

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皇后亞歷山卓

面對即將到來的風暴,尼古拉二世既不能保護自己,也不能保護家人。此時,沙皇及其家人實際上已經從神壇上跌落下來,重歸渺小和普通。

1917年3月,彼得格勒出現糧食供應危機。示威工人和起義士兵控制了首都,包圍了冬宮,逮捕了政府大臣,建立起自己的政權機構——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同時,資產階級政治家也拋棄沙皇,成立了國家杜馬臨時委員會,自稱為臨時國家政權,負責組建臨時政府。3月16日,國家杜馬和臨時政府的代表直截了當地對沙皇說:“對您來說,任何鬥爭都是徒勞無益的。我們的意見歸結到一點,那就是您必須退位。”尼古拉二世目光惶惑,過了一會兒,他還是接受了現實,宣佈退位,由其弟米哈伊爾大公繼位沙皇。但米哈伊爾不想接手這頂毫無價值,且已經變得異常危險的王冠,主動放棄了皇位。統治俄國300多年的羅曼諾夫王朝就此終結。

尼古拉二世和家人很快淪為階下囚,被囚禁在彼得堡的皇村。後來有人回憶,在最初的幾天,尼古拉二世經常發呆,“逢人便鞠躬,伸出手去”,表現出他對自己命運的迷茫和無奈。不久,他們被押解到西西伯利亞的小城托博爾斯克。在那裡,尼古拉二世聽到了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蘇維埃政權建立之後,原來看管他們的士兵被調走,新調來的士兵成立了“士兵委員會”,與此同時,管制明顯嚴格起來,尼古拉二世的處境也日漸艱難:士兵們撕去了尼古拉二世的上校肩章,奪走了他的佩刀,開始按普通士兵的標準供應口糧,生活經費也大大減少。

十月革命

1918年春,有傳言說,有人正在密謀解救尼古拉二世,這讓當地蘇維埃政權非常緊張。他們擔心,羅曼諾夫家族的人一旦被解救就會成為反蘇維埃的旗幟。經請示莫斯科,7月16日夜間,尼古拉二世一家及僕人共11人全部被處死,屍體被焚化。

其實,被一戰改變命運的遠不止德俄皇帝,保加利亞國王斐迪南就因好大喜功錯估了形勢,最終殃及自身。

一戰爆發後,保加利亞先是待價而沽,後被德意志帝國一方開出的優越條件吸引,在1915年9月,以取得馬其頓和塞爾維亞的一部分領土為條件加入了同盟國陣營。10月14日,斐迪南不顧部分議員和人民的反對,大舉進攻塞爾維亞,很快佔領了塞爾維亞統治下的馬其頓,並繼續推進到接近希臘的魯佩爾。

保加利亞國王斐迪南

1916年8月,羅馬尼亞加入英法俄一方參戰。在德國和奧匈帝國支持下,保加利亞向羅馬尼亞宣戰。然而,保加利亞經濟實力薄弱的軟肋此時開始暴露出來,國內供給困難,糧食短缺,物價飛漲。同樣受到戰爭壓力的德國和奧匈帝國,對“小兄弟”保加利亞毫不客氣地進行經濟壓榨,並對給保加利亞開出的加盟條件開始反悔。這一切讓保加利亞繼續戰爭的能力耗盡了。

1918年10月3日,斐迪南在協約國的要求下,被迫將皇位讓給長子伯里斯,自己流亡奧地利。28年後,伯里斯的兒子被廢黜,結束了保加利亞的君主制,建立起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英國皇室雖然延續至今,卻也或多或少受到一戰的影響。當時,由於國民反德情緒高漲,與德國皇室存在密切的親緣關係的英國皇室一度遭到國人的抵制。甚至有傳言稱,國王喬治五世是親德分子,這讓喬治五世大為震驚。為了體面,也為了表示與德國劃清界限,安撫民心,英國皇室認為有必要尋找出一個正宗的英國姓氏。1917年,喬治五世宣佈放棄自己家族的德國姓氏,改為更加英國化的“溫莎”,原先擁有德國姓氏的英國貴族也隨之紛紛改姓。溫莎王朝由此開始。

喬治五世

面對戰爭,一些國家的皇室選擇保持中立,並堅持到最後,如挪威國王哈康七世、荷蘭女王威廉明娜。與他們一樣希望保持中立的,還有比利時與希臘的皇室,只不過,這種態度到最後都被迫改變。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一世雖然在戰前便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卻仍於1914年8月3日受到德國的大舉入侵,阿爾貝一世頑強抵抗,最終以戰勝國的身份迎來了一戰結束。至於希臘國王康斯坦丁一世,最終沒能抵擋住國內政治勢力的高壓,在1917年戰爭接近尾聲時加入了三國協約陣營,並被迫讓位給自己的兒子亞歷山大。

可以說,整個歐洲的君權時代在一戰的炮火中灰飛煙滅了,只留下歷史中幾個模糊的背影供後人感歎。

作者:《環球人物》特約記者吳偉

就這樣,俄軍白白將勝局拱手相讓。

兩年多的戰爭讓尼古拉二世越來越無能為力,他開始希望借助神的力量擺脫困境。於是,一個具有“超能力”的西伯利亞農民進入了彼得格勒宮廷,並且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尼古拉二世及其家庭的命運。這個人就是拉斯普廷。

拉斯普廷

據史料披露,拉斯普廷之所以能接近尼古拉二世,是因為他使了鬼把戲。沙皇唯一的兒子阿列克謝患有血友病(凝血功能障礙,無外傷也可能自發性出血),拉斯普廷讓能接近小王子的人把加劇出血的草藥摻進他的食物中,等病情重了,拉斯普廷現身宮廷,一面祈求上天“神力”,一面暗中命人停止放草藥。結果,王子不治自愈,拉斯普廷也幾乎成了尼古拉二世的指導者和精神支柱。

有一天,拉斯普廷說得到神的啟示,應從里加附近進攻,沙皇如是照辦,結果俄軍大敗。西北戰線司令官魯茨基將軍勸說沙皇不能這樣打仗,卻很快被撤職。還有一次,拉斯普廷覺得新上任的陸軍大臣波利瓦諾夫“太傲慢”,要求將其撤換,懦弱的尼古拉二世再次毫不猶豫地聽從了他的建議。實際上,波利瓦諾夫上任後提高了陸軍部的工作效率,運輸道路暢通了,前線彈藥供應充足了,士兵有了衣服穿。蘇聯歷史學家公正地指出,沒有波利瓦諾夫,俄軍無法抵抗德軍。有人統計,從1914年至1916年兩年期間,尼古拉二世換掉了4個大臣會議主席、6個內務大臣、4個陸軍大臣、3個外交大臣、4個司法大臣。這些人事任免中的絕大多數都是按拉斯普廷的旨意進行的,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哥羅梅金被任命為大臣會議主席,僅僅是因為拉斯普廷愛吃其夫人做的土豆。

對拉斯普廷的倚重,不僅沒有讓尼古拉二世重新掌握自己的命運,反而招致了統治集團內部的強烈不滿。為了阻止拉斯普廷繼續禍亂宮廷,1916年12月,尼古拉二世的幾位貴族皇親密謀刺殺了拉斯普廷。失去這位“上帝旨意傳達者”,尼古拉二世更加消沉,無心過問朝政。一些政治家開始醞釀著,“必要時用恐怖手段”政變。參謀總長阿曆克謝夫則著手策劃逮捕皇后,迫使沙皇進行改革。

沙皇尼古拉二世和皇后亞歷山卓

面對即將到來的風暴,尼古拉二世既不能保護自己,也不能保護家人。此時,沙皇及其家人實際上已經從神壇上跌落下來,重歸渺小和普通。

1917年3月,彼得格勒出現糧食供應危機。示威工人和起義士兵控制了首都,包圍了冬宮,逮捕了政府大臣,建立起自己的政權機構——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同時,資產階級政治家也拋棄沙皇,成立了國家杜馬臨時委員會,自稱為臨時國家政權,負責組建臨時政府。3月16日,國家杜馬和臨時政府的代表直截了當地對沙皇說:“對您來說,任何鬥爭都是徒勞無益的。我們的意見歸結到一點,那就是您必須退位。”尼古拉二世目光惶惑,過了一會兒,他還是接受了現實,宣佈退位,由其弟米哈伊爾大公繼位沙皇。但米哈伊爾不想接手這頂毫無價值,且已經變得異常危險的王冠,主動放棄了皇位。統治俄國300多年的羅曼諾夫王朝就此終結。

尼古拉二世和家人很快淪為階下囚,被囚禁在彼得堡的皇村。後來有人回憶,在最初的幾天,尼古拉二世經常發呆,“逢人便鞠躬,伸出手去”,表現出他對自己命運的迷茫和無奈。不久,他們被押解到西西伯利亞的小城托博爾斯克。在那裡,尼古拉二世聽到了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蘇維埃政權建立之後,原來看管他們的士兵被調走,新調來的士兵成立了“士兵委員會”,與此同時,管制明顯嚴格起來,尼古拉二世的處境也日漸艱難:士兵們撕去了尼古拉二世的上校肩章,奪走了他的佩刀,開始按普通士兵的標準供應口糧,生活經費也大大減少。

十月革命

1918年春,有傳言說,有人正在密謀解救尼古拉二世,這讓當地蘇維埃政權非常緊張。他們擔心,羅曼諾夫家族的人一旦被解救就會成為反蘇維埃的旗幟。經請示莫斯科,7月16日夜間,尼古拉二世一家及僕人共11人全部被處死,屍體被焚化。

其實,被一戰改變命運的遠不止德俄皇帝,保加利亞國王斐迪南就因好大喜功錯估了形勢,最終殃及自身。

一戰爆發後,保加利亞先是待價而沽,後被德意志帝國一方開出的優越條件吸引,在1915年9月,以取得馬其頓和塞爾維亞的一部分領土為條件加入了同盟國陣營。10月14日,斐迪南不顧部分議員和人民的反對,大舉進攻塞爾維亞,很快佔領了塞爾維亞統治下的馬其頓,並繼續推進到接近希臘的魯佩爾。

保加利亞國王斐迪南

1916年8月,羅馬尼亞加入英法俄一方參戰。在德國和奧匈帝國支持下,保加利亞向羅馬尼亞宣戰。然而,保加利亞經濟實力薄弱的軟肋此時開始暴露出來,國內供給困難,糧食短缺,物價飛漲。同樣受到戰爭壓力的德國和奧匈帝國,對“小兄弟”保加利亞毫不客氣地進行經濟壓榨,並對給保加利亞開出的加盟條件開始反悔。這一切讓保加利亞繼續戰爭的能力耗盡了。

1918年10月3日,斐迪南在協約國的要求下,被迫將皇位讓給長子伯里斯,自己流亡奧地利。28年後,伯里斯的兒子被廢黜,結束了保加利亞的君主制,建立起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英國皇室雖然延續至今,卻也或多或少受到一戰的影響。當時,由於國民反德情緒高漲,與德國皇室存在密切的親緣關係的英國皇室一度遭到國人的抵制。甚至有傳言稱,國王喬治五世是親德分子,這讓喬治五世大為震驚。為了體面,也為了表示與德國劃清界限,安撫民心,英國皇室認為有必要尋找出一個正宗的英國姓氏。1917年,喬治五世宣佈放棄自己家族的德國姓氏,改為更加英國化的“溫莎”,原先擁有德國姓氏的英國貴族也隨之紛紛改姓。溫莎王朝由此開始。

喬治五世

面對戰爭,一些國家的皇室選擇保持中立,並堅持到最後,如挪威國王哈康七世、荷蘭女王威廉明娜。與他們一樣希望保持中立的,還有比利時與希臘的皇室,只不過,這種態度到最後都被迫改變。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一世雖然在戰前便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卻仍於1914年8月3日受到德國的大舉入侵,阿爾貝一世頑強抵抗,最終以戰勝國的身份迎來了一戰結束。至於希臘國王康斯坦丁一世,最終沒能抵擋住國內政治勢力的高壓,在1917年戰爭接近尾聲時加入了三國協約陣營,並被迫讓位給自己的兒子亞歷山大。

可以說,整個歐洲的君權時代在一戰的炮火中灰飛煙滅了,只留下歷史中幾個模糊的背影供後人感歎。

作者:《環球人物》特約記者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