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類探索未來的腳步不停,卻忘了回頭看看這些廢墟文明

沒落的古城,神秘的遺跡,依稀可尋的城邦,偌大的廣場、要塞、石窟……那些散落在荒草間的瓦礫,夕陽下的斷壁殘坦、碑文石塊,卻是風中消不散的傳奇和輝煌。某個歷史王朝、強盛帝國都是絕版的孤寂,

隨著人類的文明進程,紅極一時的繁榮場所只成時光印染下的廢墟,說它偉大不僅是歷史的光環加身,更因其在斑駁唏噓間引發的無限遐想。

古羅馬廣場,羅馬

如同那句諺語,條條大路通羅馬,古羅馬廣場因在西元前500年到西元400年是古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中心,

代表著古羅馬建築的輝煌,遂也有條條大路桶古羅馬廣場這一說法。位於帕拉蒂尼山和古羅馬七丘之一的卡匹托爾山之間的古羅馬廣場,是當時各種公共活動展開的場所:發佈公告、商業交易、凱旋遊行、選舉、公共演講、審判、歡度節慶,甚至舉行角鬥。

在這裡,馬克·安東尼尤利在烏斯•凱撒的葬禮上發表祭文,奧古斯都建立了凱撒神廟。

這片古羅馬廢墟猶如大露天博物館不僅吸引著全世界慕名而來的遊客一探究竟,還吸引著眾多考古工作者和歷史學家前來探尋古羅馬當時的生活百態。2011年,維斯塔神殿也重新對公眾開放,遊客得以踏足這一聖潔之地。

小貼士:導覽式參觀能更好地瞭解這片廢墟,還能聆聽到古羅馬帝國的一段段迷人往事。另外,羅馬鬥獸場也是必去之地。

以弗所古城,土耳其

作為呂底亞古城和小亞細亞西岸希臘的重要城邦,以弗所位於愛琴海岸附近巴因德爾河口處,這裡曾是東地中海最重要的一座希臘羅馬城市,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古跡之一。這裡講述著曾經作為紅極一時的港口的輝煌過往,也依稀令人回憶起其作為社會服務場所的繁榮場面,

被譽為“亞洲第一個和最大的大都會”,它以阿耳忒彌斯神廟(女神狄安娜的首要神龕)、圖書館和戲院著稱。以弗所後被羅馬人攻陷,成為早期基督教的一個重要中心。今天以弗所的一部分成了土耳其小鎮塞爾丘克,遊客還能參觀聖瑪麗教堂、哈德良神廟和各種羅馬式浴室以及劇院體育館、競技場和塞爾蘇斯圖書館。

小貼士:夏季,最好在早晚兩個時段前往,

這時光照適度,遺跡不會因太多遊客而顯得擁擠。

佩特拉古城,約旦

古納巴泰人在紅海和四海之間的砂岩石的峭壁上雕鑿出這處不可思議的城市,它是約旦南部沙漠中的神秘古城之一,也是約旦最負盛名的古跡區之一。2007年7月8日被評選為世界新七大奇跡。西元前 1 世紀時極其繁榮,西元 106年被羅馬帝國軍隊攻陷,淪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所以現在還能看到很多在古羅馬文化中常有的建築。3世紀起,因紅海貿易興起代替陸上商路,佩特拉開始衰落,7世紀被阿拉伯軍隊征服時,已是一座廢棄的空城。直到1812年為瑞士旅行家重新發現而重見天日。如今再現的佩特拉實際上只有15%的部分被發掘。通過窄窄的西克峽谷進入古跡,遊客實則看到的佩特拉由800個墓穴、華麗的神廟、教堂和佩特拉最為著名的紀念碑組成。

小貼士:可以參加這裡的“晚間燭光徒步”來探索佩特拉的神秘遺跡。

特奧蒂瓦坎古城,墨西哥

特奧蒂瓦坎古城位於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東北約40公里處,曾是一個世界性的大都市,不同種族的居民分別居住在城市的不同地區,有專家指出這裡的鼎盛時期人口曾達到20萬。作為曾經整個中美洲最重要的經濟、宗教和政治中心,這座古城被認為曾在西元前100年至西元250年間重建過。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內的“逝者大道”這條氣勢不凡的街兩側有2000多所民居,組合成許多套“公寓”,就像是現代住宅的先驅。從“逝者大道”的正中央,人們可以望見不遠處塞羅戈多山的頂峰正聳立在月亮金字塔的塔尖上。城市的佈局嚴格按照幾何圖形。儀式中心就建在死者大道的南北軸線上,而管理中心、市場和“城堡”則位於東西軸線上。舉行宗教和祭祀活動的紀念物都佈置在太陽金字塔的中軸線上,正巧同太陽從初升到最高點的軌道相吻合。這種佈局反映出人們對天文學的尊崇。崇拜太陽和研究星體對特奧蒂瓦坎社會而言一定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其城市設計對後世也影響頗深。

小貼士:如果想要一睹西班牙-墨西哥的手工製品,就一定要去墨西哥城的國立人類學博物館。

蒂迦爾遺址,瓜地馬拉

蒂迦爾是瑪雅人建立的一座叢林城市,也是瑪雅文明中最大的遺棄都市。它的歷史可追溯至西元前 700 年,大約在西元300 - 450年間它發展成為古典時期瑪雅的最大城市,後來蒂迦爾進入了衰落時期,在西元700-800 年間又再度興起,並發展成最大的規模,今天看到的很多神廟都是這一時期的建築。到了西元約 900 年,蒂迦爾跟其他古典時期瑪雅城市一樣被神秘地棄置。後來的1000年間這裡被叢林吞噬,直到被掘金的西班牙征服者發現,1800年代,考古學家開始重新發掘瑪雅人在這裡沒有用任何工具建築起來的神廟。蒂迦爾遺址中包括幾百幢重要的古代建築,只有一小部分在近幾十年的考古中被發掘。現存在顯著的建築有六座頂上有著神廟的階梯金字塔。直到今日,蒂迦爾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小貼士:遊客來到這片遺跡,可以在蒂迦爾國家公園露營,也可以選擇附近的酒店住宿。

婆羅浮屠,爪哇島,印尼

與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吳哥窟並稱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跡的婆羅浮屠,是作為一整座大佛塔建造的,從上往下看它就像佛教金剛乘中的一座曼荼羅,同時代表著佛教的大千世界和心靈深處。婆羅浮屠的每一層都代表著修煉的一個境界。信徒們的朝拜路線裝飾著象徵佛教大千世界的各種圖案。它建立與西元750-西元842年的夏倫德拉王朝,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古跡。曾經因為火山爆發,使這佛塔群下沉、並隱蓋于茂密的熱帶叢林中近千年,直到19世紀初才被清理出來。

小貼士:黎明時分在婆羅浮屠遺址中欣賞美麗的日出被許多人認為是人生中最純淨的體驗。

巨石陣,英格蘭

幾千年來,巨石陣一直是世界最大的未解之謎之一。目前人類可知的是,這裡大概是從西元前3000年到西元前1600年建造,是一個宗教朝聖場所。這個巨大的石建築群位於一個空曠的原野上,占地大約11公頃,主要是由許多整塊的藍砂岩組成,每塊約重50噸。在輪子發明之前這些巨石是如何被遠距離地運輸的?這一直是個謎題。巨石陣不僅在建築學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在天文學上也同樣有著重大的意義:它的主軸線、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陽,在同一條線上。雖然巨石陣是一處重要的風景名勝,但卻記錄著4000多年前人類的活動情況。2003年,倫敦大學研究人員邁克·派克皮爾森也發現了一些動物骨骼和工具,這些證據都暗示巨石陣是一處集宗教活動、權力、死亡於一體的“聖地”。

小貼士:新的遊客中心于近日開放,展示了250件文物,包括新石器時代人的臉部重現。

摩艾石像群,復活節島,智利

全復活島上已知有超過六百尊摩艾石像,這些石像面部表情豐富,蔚為壯觀。多數的摩艾石像產於拉諾拉拉庫,當地的火山採石場似乎是突然被遺棄,留下許多未完成的石像,而當地幾乎所有完成的摩艾石像到後來都被島上原住民推翻了。這些一體成形、重達30~90噸的巨大石像是如何運送並放置于石堆頂仍不清楚。要揭開這些環繞整座島嶼神秘石像的秘密很困難,雖有文字記載但目前仍沒人能解讀其中含義。不過從被推倒、摧毀的石像遺跡,考古學家解開了巨石像的秘密。在文明全盛時期,復活節島巨石像一度有八百多座,但目前僅剩一百五十座。而這些石像消失的原因,記錄拉帕努伊人對信仰神聖力量堅定執迷和走火入魔的過程。

小貼士:如果你問當地的島民,摩艾石像群到底是如何建造在這裡的,他們可能會回答你:“步行”。

馬察達要塞,以色列

位於裘蒂亞沙漠的馬察達古要塞看起來似乎就是一個塵土飛揚的高原,然而這裡卻曾經是大希律王的宮殿和猶太教反抗第一次羅馬入侵的重鎮。得益于先進的引水系統,這裡的宮殿群曾是皇家的休養之地。如今,遊客仍能看到古浴室的遺跡,兩個正統猶太教的浸禮池、猶太教會堂、北宮、西宮以及羅馬帝國留下的最完整的攻城設施。一定要去馬察達博物館看一看考古挖掘出來的文物。

小貼士:多數遊客乘坐纜車抵達高原最高點俯瞰死海,其實也可以選擇耗時45分鐘的徒步登山。

戴克裡先宮,克羅埃西亞

西元3世紀末,羅馬皇帝戴克裡先在他的出生地達爾馬提亞附近建造了一個雄偉的宮殿,病重後的他就一直居住於此。戴克裡先這處位於亞得里亞海上的豪華住所集羅馬與希臘建造元素於一體。戴克裡先宮取城堡形制,建築方整嚴密,南臨亞得里亞海,東、西、北三面築有高牆,大門亦取堡樓形式,在臨海一面修有長列古典式拱廊。宮城內有十字大道交於中心,道南是寢宮和陵墓,道北是賓館和兵營。大道兩旁築有拱廊,中央大道通寢宮處還設有大拱門,氣勢威嚴,代表了羅馬帝國君主專制強化的特色。

小貼士:戴克裡先的陵墓位於聖杜金教堂。

大辛巴威遺址,辛巴威

大辛巴威遺址由90多萬塊花崗石砌造而成。石塊連接未用任何粘合物,至今仍堅固挺拔,宏偉壯觀,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也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陸最重要的古代遺跡。作為中世紀辛巴威社會和政治的中心,在大辛巴威遺址可以看到黃金熔鑄的遺跡和精細的排水系統,這些都說明這裡曾有一個繁榮的社會。

迦太基,突尼斯

迦太基是到突尼斯旅遊的必遊之地。今天看到的迦太基殘存的遺跡多數是羅馬人在羅馬人佔領時期重建的。從殘存的劇場、公共浴室和渡槽等遺跡可知當時工程之浩大,設計之精確。197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迦太基遺址列入第一批“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名單中。突尼斯政府在這個遺址還建立了國家考古公園。

埃洛拉石窟,印度

埃洛拉石窟位於印度中部馬哈拉斯特拉邦的重鎮奧蘭加巴德西北。這裡共有34座的石窟,佛教石窟共12座,印度教石窟有17座,耆那教石窟有5座,全長約2公里,是西元7世紀至11世紀時期,也就是早期遮婁其王朝、羅濕陀羅拘陀王朝時期的宗教建築,埃洛拉以雕刻著稱,形式上呈現大乘佛教末期的特徵。其中第16窟凱拉薩神廟,呈現出天人合一的完美景致,堪稱建築藝術史上的絕色,令人歎為觀止。

吳哥窟,柬埔寨

世界上最大的廟宇,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哥特式建築。12世紀時,吳哥王朝國王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寺廟,作為吳哥王朝的國都和國寺。因此舉全國之力,花了大約35年建造。它是吳哥古跡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築,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

長城,中國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綿延2萬公里的長城是世界最大的軍事建造,也是唯一能從月球看到的人工建造。

馬丘比丘,秘魯

整個遺址高聳在海拔約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著烏魯班巴河谷,為熱帶叢林所包圍,是秘魯著名的前哥倫布時期印加帝國建於約西元1500年的遺跡,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

龐貝,義大利

早在西元前8世紀,依託于地中海天然良港的一座小漁村龐貝,逐漸發展為城市。幾十年之後,它商賈雲集,成為僅次於義大利古羅馬的第二大城。西元79年8月24日這一天,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了。厚約5.6米火山灰毫不留情的將龐貝從地球上抹掉了。如今龐貝古城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遊客們稱這裡是“天然的歷史博物館”,它每天吸引著數以萬計的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們來這裡參觀。穿梭在古城廢墟的大街小巷,進出於半毀的民宅、別墅、貿易市場、商鋪、麵包房、溫泉澡堂、倉庫以及劇場、鬥獸場、運動場。

衛城,雅典

希臘最傑出的古建築群,是綜合性的公共建築,也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雅典衛城面積約有4km²,位於雅典市中心的衛城山丘上,看上去仿佛在雲端之上。始建於西元前580年。衛城中最早的建築是雅典娜神廟和其他宗教建築。

吉薩金字塔群,埃及

西元前三千紀中葉,約西元前2631至前2498年。在尼羅河三角洲的吉薩,造了三座大金字塔,是由第四王朝的3位皇帝庫富、哈弗拉和門卡烏拉在西元前2600年—西元前2500年建造的。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大金字塔。

西元前 1 世紀時極其繁榮,西元 106年被羅馬帝國軍隊攻陷,淪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所以現在還能看到很多在古羅馬文化中常有的建築。3世紀起,因紅海貿易興起代替陸上商路,佩特拉開始衰落,7世紀被阿拉伯軍隊征服時,已是一座廢棄的空城。直到1812年為瑞士旅行家重新發現而重見天日。如今再現的佩特拉實際上只有15%的部分被發掘。通過窄窄的西克峽谷進入古跡,遊客實則看到的佩特拉由800個墓穴、華麗的神廟、教堂和佩特拉最為著名的紀念碑組成。

小貼士:可以參加這裡的“晚間燭光徒步”來探索佩特拉的神秘遺跡。

特奧蒂瓦坎古城,墨西哥

特奧蒂瓦坎古城位於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東北約40公里處,曾是一個世界性的大都市,不同種族的居民分別居住在城市的不同地區,有專家指出這裡的鼎盛時期人口曾達到20萬。作為曾經整個中美洲最重要的經濟、宗教和政治中心,這座古城被認為曾在西元前100年至西元250年間重建過。值得一提的是,古城內的“逝者大道”這條氣勢不凡的街兩側有2000多所民居,組合成許多套“公寓”,就像是現代住宅的先驅。從“逝者大道”的正中央,人們可以望見不遠處塞羅戈多山的頂峰正聳立在月亮金字塔的塔尖上。城市的佈局嚴格按照幾何圖形。儀式中心就建在死者大道的南北軸線上,而管理中心、市場和“城堡”則位於東西軸線上。舉行宗教和祭祀活動的紀念物都佈置在太陽金字塔的中軸線上,正巧同太陽從初升到最高點的軌道相吻合。這種佈局反映出人們對天文學的尊崇。崇拜太陽和研究星體對特奧蒂瓦坎社會而言一定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其城市設計對後世也影響頗深。

小貼士:如果想要一睹西班牙-墨西哥的手工製品,就一定要去墨西哥城的國立人類學博物館。

蒂迦爾遺址,瓜地馬拉

蒂迦爾是瑪雅人建立的一座叢林城市,也是瑪雅文明中最大的遺棄都市。它的歷史可追溯至西元前 700 年,大約在西元300 - 450年間它發展成為古典時期瑪雅的最大城市,後來蒂迦爾進入了衰落時期,在西元700-800 年間又再度興起,並發展成最大的規模,今天看到的很多神廟都是這一時期的建築。到了西元約 900 年,蒂迦爾跟其他古典時期瑪雅城市一樣被神秘地棄置。後來的1000年間這裡被叢林吞噬,直到被掘金的西班牙征服者發現,1800年代,考古學家開始重新發掘瑪雅人在這裡沒有用任何工具建築起來的神廟。蒂迦爾遺址中包括幾百幢重要的古代建築,只有一小部分在近幾十年的考古中被發掘。現存在顯著的建築有六座頂上有著神廟的階梯金字塔。直到今日,蒂迦爾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

小貼士:遊客來到這片遺跡,可以在蒂迦爾國家公園露營,也可以選擇附近的酒店住宿。

婆羅浮屠,爪哇島,印尼

與中國的長城、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吳哥窟並稱為古代東方四大奇跡的婆羅浮屠,是作為一整座大佛塔建造的,從上往下看它就像佛教金剛乘中的一座曼荼羅,同時代表著佛教的大千世界和心靈深處。婆羅浮屠的每一層都代表著修煉的一個境界。信徒們的朝拜路線裝飾著象徵佛教大千世界的各種圖案。它建立與西元750-西元842年的夏倫德拉王朝,是世界最大的佛教古跡。曾經因為火山爆發,使這佛塔群下沉、並隱蓋于茂密的熱帶叢林中近千年,直到19世紀初才被清理出來。

小貼士:黎明時分在婆羅浮屠遺址中欣賞美麗的日出被許多人認為是人生中最純淨的體驗。

巨石陣,英格蘭

幾千年來,巨石陣一直是世界最大的未解之謎之一。目前人類可知的是,這裡大概是從西元前3000年到西元前1600年建造,是一個宗教朝聖場所。這個巨大的石建築群位於一個空曠的原野上,占地大約11公頃,主要是由許多整塊的藍砂岩組成,每塊約重50噸。在輪子發明之前這些巨石是如何被遠距離地運輸的?這一直是個謎題。巨石陣不僅在建築學史上具有的重要地位,在天文學上也同樣有著重大的意義:它的主軸線、通往石柱的古道和夏至日早晨初升的太陽,在同一條線上。雖然巨石陣是一處重要的風景名勝,但卻記錄著4000多年前人類的活動情況。2003年,倫敦大學研究人員邁克·派克皮爾森也發現了一些動物骨骼和工具,這些證據都暗示巨石陣是一處集宗教活動、權力、死亡於一體的“聖地”。

小貼士:新的遊客中心于近日開放,展示了250件文物,包括新石器時代人的臉部重現。

摩艾石像群,復活節島,智利

全復活島上已知有超過六百尊摩艾石像,這些石像面部表情豐富,蔚為壯觀。多數的摩艾石像產於拉諾拉拉庫,當地的火山採石場似乎是突然被遺棄,留下許多未完成的石像,而當地幾乎所有完成的摩艾石像到後來都被島上原住民推翻了。這些一體成形、重達30~90噸的巨大石像是如何運送並放置于石堆頂仍不清楚。要揭開這些環繞整座島嶼神秘石像的秘密很困難,雖有文字記載但目前仍沒人能解讀其中含義。不過從被推倒、摧毀的石像遺跡,考古學家解開了巨石像的秘密。在文明全盛時期,復活節島巨石像一度有八百多座,但目前僅剩一百五十座。而這些石像消失的原因,記錄拉帕努伊人對信仰神聖力量堅定執迷和走火入魔的過程。

小貼士:如果你問當地的島民,摩艾石像群到底是如何建造在這裡的,他們可能會回答你:“步行”。

馬察達要塞,以色列

位於裘蒂亞沙漠的馬察達古要塞看起來似乎就是一個塵土飛揚的高原,然而這裡卻曾經是大希律王的宮殿和猶太教反抗第一次羅馬入侵的重鎮。得益于先進的引水系統,這裡的宮殿群曾是皇家的休養之地。如今,遊客仍能看到古浴室的遺跡,兩個正統猶太教的浸禮池、猶太教會堂、北宮、西宮以及羅馬帝國留下的最完整的攻城設施。一定要去馬察達博物館看一看考古挖掘出來的文物。

小貼士:多數遊客乘坐纜車抵達高原最高點俯瞰死海,其實也可以選擇耗時45分鐘的徒步登山。

戴克裡先宮,克羅埃西亞

西元3世紀末,羅馬皇帝戴克裡先在他的出生地達爾馬提亞附近建造了一個雄偉的宮殿,病重後的他就一直居住於此。戴克裡先這處位於亞得里亞海上的豪華住所集羅馬與希臘建造元素於一體。戴克裡先宮取城堡形制,建築方整嚴密,南臨亞得里亞海,東、西、北三面築有高牆,大門亦取堡樓形式,在臨海一面修有長列古典式拱廊。宮城內有十字大道交於中心,道南是寢宮和陵墓,道北是賓館和兵營。大道兩旁築有拱廊,中央大道通寢宮處還設有大拱門,氣勢威嚴,代表了羅馬帝國君主專制強化的特色。

小貼士:戴克裡先的陵墓位於聖杜金教堂。

大辛巴威遺址,辛巴威

大辛巴威遺址由90多萬塊花崗石砌造而成。石塊連接未用任何粘合物,至今仍堅固挺拔,宏偉壯觀,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一,也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陸最重要的古代遺跡。作為中世紀辛巴威社會和政治的中心,在大辛巴威遺址可以看到黃金熔鑄的遺跡和精細的排水系統,這些都說明這裡曾有一個繁榮的社會。

迦太基,突尼斯

迦太基是到突尼斯旅遊的必遊之地。今天看到的迦太基殘存的遺跡多數是羅馬人在羅馬人佔領時期重建的。從殘存的劇場、公共浴室和渡槽等遺跡可知當時工程之浩大,設計之精確。197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迦太基遺址列入第一批“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名單中。突尼斯政府在這個遺址還建立了國家考古公園。

埃洛拉石窟,印度

埃洛拉石窟位於印度中部馬哈拉斯特拉邦的重鎮奧蘭加巴德西北。這裡共有34座的石窟,佛教石窟共12座,印度教石窟有17座,耆那教石窟有5座,全長約2公里,是西元7世紀至11世紀時期,也就是早期遮婁其王朝、羅濕陀羅拘陀王朝時期的宗教建築,埃洛拉以雕刻著稱,形式上呈現大乘佛教末期的特徵。其中第16窟凱拉薩神廟,呈現出天人合一的完美景致,堪稱建築藝術史上的絕色,令人歎為觀止。

吳哥窟,柬埔寨

世界上最大的廟宇,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哥特式建築。12世紀時,吳哥王朝國王蘇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興建一座規模宏偉的石窟寺廟,作為吳哥王朝的國都和國寺。因此舉全國之力,花了大約35年建造。它是吳哥古跡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築,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

長城,中國

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接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綿延2萬公里的長城是世界最大的軍事建造,也是唯一能從月球看到的人工建造。

馬丘比丘,秘魯

整個遺址高聳在海拔約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著烏魯班巴河谷,為熱帶叢林所包圍,是秘魯著名的前哥倫布時期印加帝國建於約西元1500年的遺跡,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

龐貝,義大利

早在西元前8世紀,依託于地中海天然良港的一座小漁村龐貝,逐漸發展為城市。幾十年之後,它商賈雲集,成為僅次於義大利古羅馬的第二大城。西元79年8月24日這一天,維蘇威火山突然爆發了。厚約5.6米火山灰毫不留情的將龐貝從地球上抹掉了。如今龐貝古城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遊客們稱這裡是“天然的歷史博物館”,它每天吸引著數以萬計的來自世界各地的遊人們來這裡參觀。穿梭在古城廢墟的大街小巷,進出於半毀的民宅、別墅、貿易市場、商鋪、麵包房、溫泉澡堂、倉庫以及劇場、鬥獸場、運動場。

衛城,雅典

希臘最傑出的古建築群,是綜合性的公共建築,也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雅典衛城面積約有4km²,位於雅典市中心的衛城山丘上,看上去仿佛在雲端之上。始建於西元前580年。衛城中最早的建築是雅典娜神廟和其他宗教建築。

吉薩金字塔群,埃及

西元前三千紀中葉,約西元前2631至前2498年。在尼羅河三角洲的吉薩,造了三座大金字塔,是由第四王朝的3位皇帝庫富、哈弗拉和門卡烏拉在西元前2600年—西元前2500年建造的。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也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大金字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