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漫談|國際市場大米價格上漲,我們的機遇在哪裡?

"聆聽三農,感悟中國"

點擊上方"三農中國"可以訂閱哦!

受全球庫存減少影響,國際大米價格今年以來持續上漲。據報導,全球大米現貨平均價格已上漲至去年8月以來的最高水準。

大米價格上漲的同時還帶動著國內粳稻拍賣的火熱以及糧農收入的增加。

特約評論員 張子雨

對於很多農民朋友來說,這幾個月的市場行情是非常喜人的,在國際市場的帶動下,大米價格連續上漲,有資料顯示,從5月份以來,大米的價格已經上漲了30%以上。

大米價格也帶動了粳稻市場的迅速升溫,在這幾天,2013年的二等粳稻就拍賣出了每噸3560元的好價錢,這比去年的新糧價格還要高。與此同時,粳稻的市場成交率也非常好,在一些省份,成交率達到了100%。

那麼大米價格上升背後,有哪些原因呢?

根據媒體的調查,國際大米庫存的下降是一個主要的因素。印度、巴基斯坦、泰國、越南和美國是全球五大大米出口國。在7月底,這五個國家的大米庫存為2900萬噸,

達到了2010年以來的低位。根據經濟學家的分析,這輪大米的價格走高完全是需求驅動,也就是說,大米目前在全球市場上都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大米價格目前高位運行,對糧農來說算得上一個利好,還有分析認為,大米價格未來一段時間還會持續處在高位。

另一方面,水稻的種植面積增長也比較明顯,資料顯示,今年我國粳稻播種面積約1.38億畝,同比增加427萬畝,增幅3.19%。

從直觀來看,糧農的迎來了好日子,但如果我們把觀察的角度放得更寬,也會發現,這個問題更需要我們全面看待。

這幾年,大家經常會說起的一個話題就是種糧成本。在過去5年左右的時間裡,大米價格低位運行,而農資的價格則持續上漲,

這讓糧農朋友們感覺到壓力山大。大米價格的調整,在近期能夠緩解糧農的生產壓力,從這一點上來看,算得上好事情。

換個角度來看,大米價格的上漲肯定會對下游的產業環節帶來新的影響,而且目前我們國家已經允許進口美國的大米。

眼下,中美兩國正在敲定最後的細節,可以想見,在不久之後,我們就可以在市場上見到美國大米。

而這也意味著,我們將會在市場上面對來自國外更多的競爭者。很明顯,我們的農產品競爭力並不算高,如何在糧價走高的大背景下成功地把握好市場的動向,更需要嚴密的規劃和思考。

糧食的生產也需要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很大程度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大了大米價格上升對農民朋友的利好,但是價格的波動也會反過來影響種植,最終形成新的價格波動週期。借助大米價格走高的機遇,我們也需要及時地農產品種植結構及時進行有機的調整。

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農業必然需要穩健發展,市場的波動,不管是價格的下降還是上漲,都會帶來新的不確定性因素。對於這些可能存在的狀況,咱們一定要早做規劃,充分利用市場趨勢,謀求最好的效果。

記者:劉瑜穎

統稿編輯:紀翔

但是價格的波動也會反過來影響種植,最終形成新的價格波動週期。借助大米價格走高的機遇,我們也需要及時地農產品種植結構及時進行有機的調整。

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農業必然需要穩健發展,市場的波動,不管是價格的下降還是上漲,都會帶來新的不確定性因素。對於這些可能存在的狀況,咱們一定要早做規劃,充分利用市場趨勢,謀求最好的效果。

記者:劉瑜穎

統稿編輯:紀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