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幹得好,貧困縣村幹部“月薪”能過萬

被納入村幹部職業化管理的貴州省石阡縣何家壩村幹部,雨後察看“蓮花穀”蓮花生長情況。

新華社記者田朝暉攝

村幹部發展集體經濟“有功”可分紅,發展勢頭好、達到一定指標的村還納入村幹部職業化管理,讓村幹部收入有保障、幹好有希望、退後有所養

“今年我的收入突破12萬沒問題。”貴州省石阡縣涼山村黨支部書記李文安語出驚人。

“去年集體經濟分紅,我拿到9萬,今年縣財政發的村支書工資又翻了一倍,漲到每月3600多元。

只要今年分紅不降,平均一個月拿1萬沒問題。”李文安說。

“月薪”1萬!這對於貧困縣村幹 部來說,像個天文數字。李文安是怎麼做到的?(長期以來,村幹部收入不高導致幹勁不足,是困擾貧困地區農村發展的難題。一面是脫貧攻堅需要村幹部全身心投入,發展集體經濟,跑市場;另一面卻是工資不夠高,不得不分心去“賺生活”。

經常外出跑市場的貓寨村村主任 羅忠樞就感慨:“以前每月收入1800元,

我來回一趟縣城的車費就要30元,工資很大一部分都用在交通上了。”為解決這個矛盾,石阡縣嘗試推行“合作社分紅+村幹部職業化”方式,改善了李文安們的待遇,使他們心無旁騖幹工作,真正成為脫貧致富、集體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李文安所在的涼山村,2014年貧困發生率26.3%,集體經濟幾乎是個空殼。但在李文安的帶領下,到2016年涼山村村級集體資產已達1500余萬元,合作社分紅180萬元。

“合作社利潤採取‘62155’分配模式,即180萬元的60%用於社員分紅,20%用於合作社滾動 發展和村基礎設施建設,10%作為管理人員報酬,5%用於村集體經濟積累,5%贈予社會兜底保障的貧困戶。”李文安說。

激勵不只體現在分配機制上。“石阡還把發展勢頭好、達到一定指標的村納入村幹部職業化管理,讓村幹部收入有保障、幹好有希望、退後有所養。”石阡縣委常委、組織部長敖華介紹。

首批納入石阡縣村幹部職業化管理的共有8個村,

8個村的村支書和村主任的報酬從每月1800元提高到每月3612元,而且村幹部報酬實行兩年一增長,連續兩年考核合格的,村支書、村主任報酬可參照“副鄉級”,相當於在收入上享受國家幹部待遇。

但職業化管理並不是“只進不出”。銅仁市委常委、石阡縣委書記皮貴懷說:“准入有門檻、工作有考核、退出有標準,石阡會對納入職業化管理的村實行動態管理。

在年終考核中未達到考核要求的村,取消其職業化管理資格和村幹部相關待遇;對現在未納入但經過努力達到標準的村,將逐步納入職業化管理。”“沒有對比就沒有進步,現在我們看到了差距,接下來要全力爭取被納入下一批職業化管理村。”周家灣村支書羅世海說。

(原載於新華每日電訊08月04日頭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