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在長葛,農村電商也許是結束,也許是新生

總是不想寫了,長葛的電商之旅也許結束,也許新生,可還是憋不住,發發牢騷。

究竟有多少詞語來形容農村電商的來之不易,去之可惜,查查詞典,估計不少,可我認為,更準確的是結束、是新生

每每看到一些公眾號發出2015年、2016年、2017年電商死亡名單,每每看到一些公眾號發出本在掙扎線上的電商卻還在吹噓的文章,每每看到農村市場裡的康帥傅、台寶、白事可樂等等笑話,心裡還是痛苦的。

有的說,你是閑的蛋疼,管那麼多幹嘛,死亡也好,

吹噓也罷,山寨也好,假貨也罷,跟你有毛關係,看不慣閉上眼就好,何苦自己給自己找麻煩,找不痛快。

我只能說,我是農村人,不想看到這些,這個理由是否充足,不夠的話,我細細說來:

1、 商品

從商品角度來看,農村人是吃虧的,拿著一樣的錢,卻得到差評都算不上的商品。比如說:康師傅、農夫山泉、怡寶,你出去買的時候基本都是1塊錢,2塊錢,2塊錢,可你在農村,買到的卻是仿製的,

康帥傅、農天山泉、台寶一類的,好吧,不否認這些產品本身品質或許沒有問題,對我們老農民來說沒有問題,可有沒有檢測報告不說,就電視上天天報導的小作坊問題就夠噁心的。

有人會怨我們農村人,或者地域黑,你們要買,你們不買怎麼會有這些水,這些廠子怎麼存活?

那好吧,我告訴你,怨不得村裡人,也怨不得小賣店,也怨不得經銷商或是二批商,那怨誰呢?這是因為農村市場從開始就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

可以說是軍閥混戰,你唱罷來我登場,如此無序的競爭,結果就是很多上不了檯面的產品就摸了進來,並且由於價格原因逐漸形成氣候,某些時候成為主流。

抵制爛貨,不僅僅需要做零售的,做電商的,還需要更多更多的人,甚至是政府介入。

通過在長葛這段時間,看到的農村小賣店的產品已經覺醒,更多的保質保量的商品通過不同的管道過來了。

其中就包括京東、淘寶等一類電商,也包括河南本地的杜康、外地的龍江家園、東鵬特飲等廠家。

農村市場在進步,在改變,雖說步伐慢了點,但從今天開始,我們零售人要更多的來教育市場,村裡人要更多的來抵制爛貨。

打破區域壁壘,保護農村零售中的優秀產品,這個說的有點大,其實跟我們息息相關。

2、 終端

從農村市場終端來看,與城市不同,農村市場要想玩得轉,

只看兩個店,小賣店與飯店。當然,現在已經有了一些比較大的超市,但還是屬於小賣店升級版,遠沒有到便利店的管理模式。如此看來,除了商品我們沒有更多選擇外,購買管道我們也沒什麼選擇的餘地。城市便利店裡注重的是品類優化,品類覆蓋,而在小賣店,說不上品類吧,只能說歸歸類,只能說好賣的,完全失去了社區便利的這個先決條件。

還有就是農村的兩個店,在實際運營過程中都談不上運營,也就是靠老闆的感情投入,靠關係維護,完全顛覆了買賣的基本因素,供求關係也變成了人情關係。當然,在初期,這麼做是無可厚非的,也會很快的讓小賣店存活。可要談發展,算了吧,老老實實聽二批商、聽廠家、聽那些個電商業務忽悠吧。

都說農村市場訊息閉塞,都說農村市場落後,都想想,為什麼,WIFI的普及率已經很高了,為什麼還是這樣?都看電視、看電影、玩遊戲了?

不是的,根本原因就出在兩個店身上。固定的場所、固定的人員構成、固定的銷售終端、固定的購買習慣、固定的產品,這麼多固定,讓我們怎麼玩,怎麼辦?

有人說不是京東、淘寶來了麼?都很厲害的。是的,來了,可結果呢?你看到的是電商人走傳統路數,就知道送貨,不知道維護,不知道教教老闆們,生怕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自己的指標完不成。

還有的培訓,打著教育市場的名義,行傳銷之實。

還說農村人活該,農村電商活該?真正村裡人要知道的是辨別真假的辦法,是小賣店更好的經營的辦法,而不是你心裡想的那個銷售、毛利。

想法不變,固步自封,農村零售市場不可能有發展。

3、 管道

咱們一個個捋,現在到管道了。正規的零售運營管道很多,比如說商超管道、酒店管道、團購管道、中低端管道、中小管道、煙酒專賣店等等,可那是城市,甚至是一線城市。在農村,所謂的管道只有經銷商、二批商,這是他們的天下。

老的經銷商先不提,先說說每年活著的,死了的經銷商,或者是新入行的經銷商。農村有句能經常聽到的話,誰誰誰又代理了一個品牌,誰誰誰在招某縣、某鄉的代理商。

可以說,所謂經銷商、二批商沒什麼本事,論管道建設,就守著自己那百十家小賣店,送送貨,賣賣貨,廠家有活動了就去推銷推銷,沒有就半死不活的。論上游供應鏈,要不是找找關係,進點便宜貨,增加毛利率,要不就是被廠家忽悠住,壓任務,只為那年底的返點,一問,平時不賺錢,就等年底了。

這兩年被夾擊的農村經銷商、批發商已經倒閉了很多。網上查查,鶴壁市那個經銷商巨虧1700萬,這是何等的教訓。

加上老經銷商,真正能在農村市場打滾的前幾年還可以,特別是近幾年,電商的發展,幹掉了很多管道利潤,大家見面一聊,苦哈哈的說,今年又是個荒年啊。

就這麼個管道,你想想,農村市場怎麼會好?怎麼會有好的終端小賣店、好的商品?你喝的水能是自來水、井水已經不錯了。

可這個管道惹誰了?

很簡單,全國性廠商的價格與產品保護,形成商業壁壘,政策更多的傾向於一線城市,省市級的廠商沒有市場優勢,但又是主力隊員,各種成本不控制下,就亂了,縣鄉級的廠商不用提了,就是為了存活,而且有很多的就是為了賺錢,不講良心。

環境決定了市場,市場決定了管道,管道決定了終端,終端決定了商品,這一環一環的,咋個搞?

4、 電商

之所以把電商單單提出來說,是因為電商是新模式,並非管道,而且是影響整個市場的一個因素。

原本,國家對電子商務發展這幾年不斷重視,撥款,希望的就是農村零售市場能被整合,被優化,能從根本上走良性發展的道路,最起碼都能喝上放心的水。

並且,利用電商,能很快、很好的來教育市場,來影響農村人的消費習慣和消費理念。隨著電商的融入,村裡人能看到什麼是好的商品,什麼東西放到嘴裡咽到肚子裡放心,最終是農村人和城裡人一樣,民生消費,物超所值。

按道理,這是一個很好的操作模式。

可一看,哎呀我去,這不胡來麼?

一問,基本上的電商公司都在做一件事情,賺錢也好、燒錢也罷,那就是直接往市場裡堆商品。堆就堆吧,剩下的招數也還是堆。而且,堆的商品也有那些個爛貨。這麼弄,美其名曰是更好的融入農村市場,深受農村人歡迎,可你們想想,這麼幹就直接在給自己挖墓坑,置辦棺材,就是什麼時候躺進去的問題了。

還有一個極端,那就是完全以解放農村零售市場為己任,有情懷,有融資,一幫年輕人,天天在村裡給老頭老太太們講模式,或者弄點雞蛋,把大家聚到一塊,講PPT。結果,自我感覺良好,天天都喜報頻傳,APP下載量、網站訪問量、轉化量等等。可結果發現,雞蛋吃完了,都成了空,然後就怨聲載道,認為農村人屬於不可教化一類。

更有的,就屬於違法了,搞搞傳銷,以零售之名行金融傳銷之實,進行所謂的資本運作,或者乾脆搞起保健品來,忽悠老人,進行所謂的會銷。

不可否認,目前基本上農村零售電商還有套取國家補貼之嫌疑。

不說了,電商,農村電商,來之不易,去之可惜,前路漫漫,且行且珍惜吧。

綜上所述,看著即將結束的電商,看著又獲新生的電商,在農村,我們都包容你們,即使你們傷害了我們多次,可我們也只會說說罷了。

結束會心疼,新生會驚喜。最起碼,我知道,現在,在長葛,我們有很多的人已經在路上。看吧,系統還會重新開機的,不是因為別的,大勢所趨,任何阻擋在農村零售電商發展道路上的小鬼們都會被無情的碾碎。

革命時期有句話,勝利永遠屬於人民,這話不假!!!!!!

在實際運營過程中都談不上運營,也就是靠老闆的感情投入,靠關係維護,完全顛覆了買賣的基本因素,供求關係也變成了人情關係。當然,在初期,這麼做是無可厚非的,也會很快的讓小賣店存活。可要談發展,算了吧,老老實實聽二批商、聽廠家、聽那些個電商業務忽悠吧。

都說農村市場訊息閉塞,都說農村市場落後,都想想,為什麼,WIFI的普及率已經很高了,為什麼還是這樣?都看電視、看電影、玩遊戲了?

不是的,根本原因就出在兩個店身上。固定的場所、固定的人員構成、固定的銷售終端、固定的購買習慣、固定的產品,這麼多固定,讓我們怎麼玩,怎麼辦?

有人說不是京東、淘寶來了麼?都很厲害的。是的,來了,可結果呢?你看到的是電商人走傳統路數,就知道送貨,不知道維護,不知道教教老闆們,生怕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自己的指標完不成。

還有的培訓,打著教育市場的名義,行傳銷之實。

還說農村人活該,農村電商活該?真正村裡人要知道的是辨別真假的辦法,是小賣店更好的經營的辦法,而不是你心裡想的那個銷售、毛利。

想法不變,固步自封,農村零售市場不可能有發展。

3、 管道

咱們一個個捋,現在到管道了。正規的零售運營管道很多,比如說商超管道、酒店管道、團購管道、中低端管道、中小管道、煙酒專賣店等等,可那是城市,甚至是一線城市。在農村,所謂的管道只有經銷商、二批商,這是他們的天下。

老的經銷商先不提,先說說每年活著的,死了的經銷商,或者是新入行的經銷商。農村有句能經常聽到的話,誰誰誰又代理了一個品牌,誰誰誰在招某縣、某鄉的代理商。

可以說,所謂經銷商、二批商沒什麼本事,論管道建設,就守著自己那百十家小賣店,送送貨,賣賣貨,廠家有活動了就去推銷推銷,沒有就半死不活的。論上游供應鏈,要不是找找關係,進點便宜貨,增加毛利率,要不就是被廠家忽悠住,壓任務,只為那年底的返點,一問,平時不賺錢,就等年底了。

這兩年被夾擊的農村經銷商、批發商已經倒閉了很多。網上查查,鶴壁市那個經銷商巨虧1700萬,這是何等的教訓。

加上老經銷商,真正能在農村市場打滾的前幾年還可以,特別是近幾年,電商的發展,幹掉了很多管道利潤,大家見面一聊,苦哈哈的說,今年又是個荒年啊。

就這麼個管道,你想想,農村市場怎麼會好?怎麼會有好的終端小賣店、好的商品?你喝的水能是自來水、井水已經不錯了。

可這個管道惹誰了?

很簡單,全國性廠商的價格與產品保護,形成商業壁壘,政策更多的傾向於一線城市,省市級的廠商沒有市場優勢,但又是主力隊員,各種成本不控制下,就亂了,縣鄉級的廠商不用提了,就是為了存活,而且有很多的就是為了賺錢,不講良心。

環境決定了市場,市場決定了管道,管道決定了終端,終端決定了商品,這一環一環的,咋個搞?

4、 電商

之所以把電商單單提出來說,是因為電商是新模式,並非管道,而且是影響整個市場的一個因素。

原本,國家對電子商務發展這幾年不斷重視,撥款,希望的就是農村零售市場能被整合,被優化,能從根本上走良性發展的道路,最起碼都能喝上放心的水。

並且,利用電商,能很快、很好的來教育市場,來影響農村人的消費習慣和消費理念。隨著電商的融入,村裡人能看到什麼是好的商品,什麼東西放到嘴裡咽到肚子裡放心,最終是農村人和城裡人一樣,民生消費,物超所值。

按道理,這是一個很好的操作模式。

可一看,哎呀我去,這不胡來麼?

一問,基本上的電商公司都在做一件事情,賺錢也好、燒錢也罷,那就是直接往市場裡堆商品。堆就堆吧,剩下的招數也還是堆。而且,堆的商品也有那些個爛貨。這麼弄,美其名曰是更好的融入農村市場,深受農村人歡迎,可你們想想,這麼幹就直接在給自己挖墓坑,置辦棺材,就是什麼時候躺進去的問題了。

還有一個極端,那就是完全以解放農村零售市場為己任,有情懷,有融資,一幫年輕人,天天在村裡給老頭老太太們講模式,或者弄點雞蛋,把大家聚到一塊,講PPT。結果,自我感覺良好,天天都喜報頻傳,APP下載量、網站訪問量、轉化量等等。可結果發現,雞蛋吃完了,都成了空,然後就怨聲載道,認為農村人屬於不可教化一類。

更有的,就屬於違法了,搞搞傳銷,以零售之名行金融傳銷之實,進行所謂的資本運作,或者乾脆搞起保健品來,忽悠老人,進行所謂的會銷。

不可否認,目前基本上農村零售電商還有套取國家補貼之嫌疑。

不說了,電商,農村電商,來之不易,去之可惜,前路漫漫,且行且珍惜吧。

綜上所述,看著即將結束的電商,看著又獲新生的電商,在農村,我們都包容你們,即使你們傷害了我們多次,可我們也只會說說罷了。

結束會心疼,新生會驚喜。最起碼,我知道,現在,在長葛,我們有很多的人已經在路上。看吧,系統還會重新開機的,不是因為別的,大勢所趨,任何阻擋在農村零售電商發展道路上的小鬼們都會被無情的碾碎。

革命時期有句話,勝利永遠屬於人民,這話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