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本周劃重點」韓春雨撤稿、國內首個宮頸癌疫苗上市……

點擊上方“轉化醫學網”訂閱我們!

乾貨 | 靠譜 | 實用

本周轉化醫學領域都發生了哪些事情,

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行業動態

1、白求恩獎章”獲得者20名、先進集體255個、先進工作者718名、勞動模範57名擬表彰名單

根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於評選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範及“白求恩獎章”獲得者的通知》,擬表彰全國衛生計生系統“白求恩獎章”獲得者20名、先進集體255個、先進工作者718名、勞動模範57名。

2、2017傑青基金建議資助名單公佈!

根據《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專案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現將2017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專案申請人名單予以公佈。

3、砸了9.1個億!四川大學要建設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日前,依據《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暫行辦法》中的相關規定,四川大學公告表示:將開展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四川)建設專案。

專案主要建設生物製劑篩選、生物製劑製備、臨床轉化驗證和支撐技術等4個轉化研究平臺。

4、韓春雨撤稿了

8月3日,《自然-生物技術》發佈聲明:撤回韓春雨團隊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該期刊的論文。而韓春雨團隊表示:會繼續調查該研究缺乏可重複性的原因,以提供一個優化的實驗方案。

5、騰訊出了一款AI產品,讓早期癌症不再難發現!

日前,騰訊發佈的一款AI醫學影像產品——騰訊覓影,

對早期食管癌的篩查準確率高達90%,可以有效輔助醫生發現癌變徵兆,將病魔遏制在搖籃裡。

6、學術付費終結?這家被指侵權的免費網站已滿足99%論文需求

據美國科學雜誌《Science》當地時間7月26日報導,賓夕法尼亞大學生物資料科學家丹尼爾·希默斯坦因(Daniel Himmelstein)的一項研究表明,廣受歡迎的免費學術論文下載網站Sci-Hub,可能終結學術付費時代,學術論文的開放性獲取模式將成為必然。

7、2017中科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公佈!

2017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通信評審工作已經結束。根據《中國科學院院士章程》和《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實施細則》的規定,日前,中國科學院公佈了初步候選人名單。

8、【專訪】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蔡修宇教授 | 談談臨床醫生眼中的精准醫療

人們對於精准醫療的認識卻各有各的思考,日前,轉化醫學網受邀參加了“2017年臨床腫瘤學新進展學術研討會——Best of ASCO®2017 China”上的臻和科技衛星會,

會後有幸邀請到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蔡修宇教授接受我們的訪談。

9、國內首個宮頸癌疫苗上市

國內首個獲批的宮頸癌疫苗希瑞適已正式上市。適用於9-25歲女性。日前, 首批進口的希瑞適已通過中國相關質檢部門的檢驗放行,現正供應全國市場,由各城市的社區醫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接種服務。

10、中國基因產業在美擴張或將遭遇美國官方限制

近期,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一些官員正在密切關注來自生物科技領域的“非傳統”類型的安全威脅,他們十分擔心中國基因領域的投資在美國的滲透,更為擔心美國的大健康資料和成果會遭洩露。然而,這一擔憂卻遭到很多科研人員和投資者的反對,因為自人類基因組計畫啟動之日起,基因領域目前已經離不開國際合作,尤其是來自中國的貢獻!

11、23魔方完成4000萬元B輪融資

近日,國內著名基因檢測公司23魔方宣佈完成B輪4000萬元人民幣融資。此輪融資由漢王科技領投,雅惠醫療、豐厚資本、德商奇點跟投。

12、估值400億歐元!西門子醫療業務計畫明年獨立上市

德國工業巨頭西門子(Siemens)在發佈2017財年Q3業績時並對外公佈,旗下醫療業務部門Healthineers計畫于明年上半年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預計估值高達400億歐元(約合470億美元)。

13、除了華大基因,又一家基因技術公司A股上市

8月2日主營腫瘤精准醫療分子診斷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並提供相關檢測服務的艾德生物(300685)在深交所開盤上市交易。

研究進展

1、安全、微創、廉價的“人皮膏藥”為糖尿病患者帶來新希望!

近日,芝加哥大學的一研究小組攻克基因治療面臨的難題,揭示了用皮膚移植的全新方法治療眾多人類疾病的可能性。該研究對應的文章發表於最新上線的Cell Stem Cell雜誌,文章題為“Engineered epidermal progenitor cells can correct diet-induced obesity and diabetes”

2、破除轉移新思路!腫瘤轉移是因為粘在了血管上?

朴茨茅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Portsmouth)腦瘤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已經明確了在腫瘤轉移至大腦過程中發揮作用的關鍵分子。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重點對NSCLC細胞表面因素進行研究。NSCLC細胞表面具有多種影響NSCLC細胞粘附性的因數,同時這些細胞因數負責介導NSCLC細胞與血管壁的結合。

3、你以為你在吃食物?或許是食物在吃你!

近日,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科學家研究表明偶爾節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長壽命。他們在包括靈長類動物在內的20多種動物身上發現了這一現象。該研究對應的文章發表於最新上線的PLOS Genetics雜誌,證實了除了能量的攝入與消耗之外,就連動物嗅到的食物氣味都可能對機體的老化過程造成影響。

4、Nature證實:編輯人類早期胚胎DNA安全有效!

科學家們首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修正了人類早期胚胎中的致病突變。研究人員使用CRISPR-Cas9系統在胚胎發育的最早階段對導致肥厚型心肌病的基因突變進行了安全修復,使得遺傳缺陷不會傳給子孫後代。該重量級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雜誌。

5、張鋒教授Nature子刊發文:編輯人類基因組需謹慎!

上周,MIT科技評論發佈了一項重磅消息,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Shoukhrat Mitalipov使用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首次在美國進行胚胎基因編輯(附:原文連結)。而緊接著,CRISPR技術先驅張鋒便在Nature Medicine上刊文,從人類遺傳多樣性的角度,呼籲謹慎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到人體。

6、綠茶的神奇之處:改善記憶障礙,預防癡呆

近日,一篇發表於FASEB Journal上的文章表明綠茶中最為豐富的兒茶素和生物活性成分的EGCG(表沒食子兒茶素-3-沒食子酸酯)可以緩解高脂肪和高果糖(HFFD)誘導的胰島素抵抗和認知缺陷。

7、逆轉衰老重磅研究!端粒長度不夠,RNA來幫忙!

休斯頓衛理公會研究所心血管病研究主任John P. Cooke博士及其同事于昨日線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端粒酶mRNA逆轉早衰細胞老化”的Research Letter描述他們的研究成果,這項研究將刊印在8月8日的美國心血管疾病領域的頂級醫學期刊——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上。

8、使用“分子水晶球”透視壽命的生物標誌物,你願意一試嗎?

近日,瑞士生物資訊學研究所(SIB)科學家發佈了一份全新的研究資料。基於最新的計算方法,科學家分析了超過116,000個人的基因資料,探索了230萬個人類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

活動推薦

1、肺癌個體化精准治療最新研究進展研討會

2、2017北京市計算中心8月培訓班資訊速遞!

3、腫瘤精准醫療前沿技術應用培訓班

期待下周更精彩

近期,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的一些官員正在密切關注來自生物科技領域的“非傳統”類型的安全威脅,他們十分擔心中國基因領域的投資在美國的滲透,更為擔心美國的大健康資料和成果會遭洩露。然而,這一擔憂卻遭到很多科研人員和投資者的反對,因為自人類基因組計畫啟動之日起,基因領域目前已經離不開國際合作,尤其是來自中國的貢獻!

11、23魔方完成4000萬元B輪融資

近日,國內著名基因檢測公司23魔方宣佈完成B輪4000萬元人民幣融資。此輪融資由漢王科技領投,雅惠醫療、豐厚資本、德商奇點跟投。

12、估值400億歐元!西門子醫療業務計畫明年獨立上市

德國工業巨頭西門子(Siemens)在發佈2017財年Q3業績時並對外公佈,旗下醫療業務部門Healthineers計畫于明年上半年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預計估值高達400億歐元(約合470億美元)。

13、除了華大基因,又一家基因技術公司A股上市

8月2日主營腫瘤精准醫療分子診斷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並提供相關檢測服務的艾德生物(300685)在深交所開盤上市交易。

研究進展

1、安全、微創、廉價的“人皮膏藥”為糖尿病患者帶來新希望!

近日,芝加哥大學的一研究小組攻克基因治療面臨的難題,揭示了用皮膚移植的全新方法治療眾多人類疾病的可能性。該研究對應的文章發表於最新上線的Cell Stem Cell雜誌,文章題為“Engineered epidermal progenitor cells can correct diet-induced obesity and diabetes”

2、破除轉移新思路!腫瘤轉移是因為粘在了血管上?

朴茨茅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Portsmouth)腦瘤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已經明確了在腫瘤轉移至大腦過程中發揮作用的關鍵分子。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重點對NSCLC細胞表面因素進行研究。NSCLC細胞表面具有多種影響NSCLC細胞粘附性的因數,同時這些細胞因數負責介導NSCLC細胞與血管壁的結合。

3、你以為你在吃食物?或許是食物在吃你!

近日,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科學家研究表明偶爾節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長壽命。他們在包括靈長類動物在內的20多種動物身上發現了這一現象。該研究對應的文章發表於最新上線的PLOS Genetics雜誌,證實了除了能量的攝入與消耗之外,就連動物嗅到的食物氣味都可能對機體的老化過程造成影響。

4、Nature證實:編輯人類早期胚胎DNA安全有效!

科學家們首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修正了人類早期胚胎中的致病突變。研究人員使用CRISPR-Cas9系統在胚胎發育的最早階段對導致肥厚型心肌病的基因突變進行了安全修復,使得遺傳缺陷不會傳給子孫後代。該重量級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雜誌。

5、張鋒教授Nature子刊發文:編輯人類基因組需謹慎!

上周,MIT科技評論發佈了一項重磅消息,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Shoukhrat Mitalipov使用了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首次在美國進行胚胎基因編輯(附:原文連結)。而緊接著,CRISPR技術先驅張鋒便在Nature Medicine上刊文,從人類遺傳多樣性的角度,呼籲謹慎將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到人體。

6、綠茶的神奇之處:改善記憶障礙,預防癡呆

近日,一篇發表於FASEB Journal上的文章表明綠茶中最為豐富的兒茶素和生物活性成分的EGCG(表沒食子兒茶素-3-沒食子酸酯)可以緩解高脂肪和高果糖(HFFD)誘導的胰島素抵抗和認知缺陷。

7、逆轉衰老重磅研究!端粒長度不夠,RNA來幫忙!

休斯頓衛理公會研究所心血管病研究主任John P. Cooke博士及其同事于昨日線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端粒酶mRNA逆轉早衰細胞老化”的Research Letter描述他們的研究成果,這項研究將刊印在8月8日的美國心血管疾病領域的頂級醫學期刊——美國心臟病學會期刊上。

8、使用“分子水晶球”透視壽命的生物標誌物,你願意一試嗎?

近日,瑞士生物資訊學研究所(SIB)科學家發佈了一份全新的研究資料。基於最新的計算方法,科學家分析了超過116,000個人的基因資料,探索了230萬個人類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

活動推薦

1、肺癌個體化精准治療最新研究進展研討會

2、2017北京市計算中心8月培訓班資訊速遞!

3、腫瘤精准醫療前沿技術應用培訓班

期待下周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