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青藏高原上的生命接力

2016年8月19日,青年醫師董征程帶著使命,以及超聲科全體人員的牽掛,手捧鮮紅的青年文明號旗幟,跟隨國家衛生計生“援藏包蟲病流行情況調查隊”到了西藏那曲地區,進行了為期1個月的調研工作。

2017年7月,超聲科夏建克副主任醫師接過了這杆接力棒,與浙江省內各單位超聲科優秀醫師共計30人一起,於7月28日晚安全到達拉薩,開啟了為期2個月的西藏那曲地區包蟲病篩查工作。

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

西藏那曲地區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氣候惡劣,含氧量僅為海平面的一半,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繁,白天日照輻射強,日夜溫差大。每位到達西藏的人員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應,

如:頭痛頭暈、心慌胸悶、呼吸費力、口幹鼻釁、噁心嘔吐、腹脹腹瀉等,曾有援助人員因嚴重高原反應,不得已只能返回休養,援藏工作隨時充滿著危險。

5月中旬,當援助西藏那曲開展包蟲病篩查工作的通知一下發,溫州市人民醫院超聲科國家級青年文明號青年紛紛踴躍報名。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夏建克副主任醫師積極回應組織號召,明知當地環境惡劣、缺氧嚴重,毅然第一個報名要求前往;剛成為院科教科副科長、現任青年文明號號長的青年醫師尤利益也積極報名並作為後備人員一同前往杭州進行耐缺氧測試並都順利通過了測試。

董征程醫師表示,良好的精神就是最好的藥,那曲地區海拔高,要科學對待高原反應。在經過短期休整並進行培訓後,大家都已經投入到了緊張的包蟲病篩查工作中。

小科普

包蟲病又被稱為“蟲癌”,是一種牧區或半農半牧常見的人獸共患寄生蟲病,患者傳染後,可導致肝、肺、腦及骨骼等多器官和組織的損害,

也是牧區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原因之一。而西藏作為我國的五大牧區之一,是全國乃至全球包蟲病流行最嚴重的地區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