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國產核動力航母來了!俄媒爆料:中國開建核動力航母的驚人消息

據俄軍事評論網報導,近年來美、法、英、俄在縮減海軍力量,

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卻在大力加強海軍建設。相比之下,國際社會更加關注中國海軍的雄心壯志,而不是企圖成為海軍大國的印度,而且後者對世界政治,以及地區穩定與安全都會產生較大影響。

俄稱,印度一旦順利實現2007年制訂的15年期海軍戰略,就將在2022年鞏固海軍大國地位。新戰略賦予印度海軍4大基本任務,主要是保護領土和海岸線,保證國家安全,確保在印度洋的制海權,

保證本國艦船自由出入世界大洋,防範美國和中國擴大在印度洋的影響。還要防範大量潛在威脅,保護海洋資源,保障海上自由貿易,對抗非軍事威脅,打擊海盜、走私和販毒。另外還要塑造印度在國際舞臺上的正面形象,傳播印度政治和文化價值觀。印度把巴基斯坦視為最現實的軍事威脅,同時高度警惕海軍實力不斷強大的中國,阻撓其擴大在印度洋的影響。

俄稱,目前中國正在積極擴大海軍實力,加強海軍現代化建設,確保國家安全,維護海上利益。目前中國海軍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太平洋,力爭遏制美軍,打破島鏈封鎖。至於在印度洋水域,中國海軍暫時沒有足夠的資源與印度爭奪主導地位,主要任務只是保護來自巴基斯坦的能源供應,打擊海盜,保護海上航道。

西方專家擔心中國軍艦定期護航巡邏會成為中國確立印度洋霸權的開端。

不過,印度已有效採取行動阻撓中國擴大在印度洋的影響,致使中國至今無法鞏固在馬爾地夫的地位,潛艇基地建設計畫遲遲無法實現。而中印海軍在南海的對抗更加尖銳。印度積極加強與越南的軍事技術合作,改進越軍米格-21,供應軍艦零配件,舉行聯合演習,共同開採石油,令中方極其不滿。

俄稱,相比之下,印度海軍實力不如中國強大。目前印海軍建設完全取決於從俄、法進口的裝備,

沒有強大民族造船工業,儘管印軍也在積極建造國產艦艇,包括航母、核潛艇。印度海軍計畫到2020年擁有3艘常規航母、約70艘輕護艦、護衛艦和驅逐艦、6艘核潛艇、15-20艘常規潛艇,成為一支現代化海軍。而中國海軍目前約有200艘現代化艦艇,計畫到2020年再建造兩艘常規動力航母,然後開建核動力航母,大力發展殲-15艦載機,積極研製國產直-8預警直升機和酷似E-2的預警機,
繼續發展潛艇部隊和導彈力量。

據香港《鏡報》報導說,中國計畫從南到北建設三個航母基地,南海一個已建成,但未配套完畢;東海一個正在建設;北海尚在計畫中。而《文匯報》進一步詳細報導說,中國海軍首支航母艦隊將在今年服役,基地選在海南省亞龍灣東側,可兼顧臺灣海峽事態。航母基地選址海南島三亞市亞龍灣東側一個獨立小海灣內,基地與航母戰鬥群均為正軍級單位,比相隔數公里以停泊潛艇為主的榆林軍港還高半級。

儘管港媒的消息有鼻子有眼,但是,卻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實中國最早建設的航母駐泊港口是海軍北海艦隊青島基地,也即青島膠州軍港。根據國內的報導,該港建成後已成為遠東地區最大的人造軍港,基地總面積達到10。7平方千米,水域面積3。9平方千米,有3條防波堤和4個碼頭,總長4。3千米,並有2個船塢。其主體建設於1988年2月完工。

當時的報導指出,該港可作為中國航母的母港。但現在,該港的地位正在被毗鄰的小口子軍港所取代,新港口有可能成為中國第一艘航母的真正駐地,其初期工程已完工。該港駐泊一個大型航母艦隊毫無問題,但其缺點是靠近外海,無外島做屏障,也離日韓太近,極易被秘密監視,但其仍然是未來北海艦隊航母基地的最佳選擇。

除此之外,解放軍還在沿岸修建了另外一個混凝土碼頭,可能是用於保護基地日常安全的其他艦艇使用。毫無疑問,三亞將成為中國航母和海軍戰力投射的關鍵基地。

韓國媒體更是誇張,稱“該基地至少能夠容納兩艘航母,其中包括最近海試的“瓦良格”號航母。”但是這可能並不準確,三亞基地最大的可能是部署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並以航母來保護中國已進入批量服役狀態的戰略核潛艇的空中安全,以此形成中國的海基戰略核威懾力量。

中國的第三個航母部署地點會選擇在東海艦隊,具體位置可能在舟山群島某處。在這裡部署航母,輿論上是以國家統一大業為藉口,而且該處又正好離中國航母的出生地不遠,對於航母的維護和保養十分有利。

但不便處是臨近美國在沖繩的基地和臺灣,行動和安全處處受監視。按照正常看法,這裡會是中國最後的航母部署地點,但要為由上海建造的國產航母出海試航提供安全保障,並作為試航航母的臨時駐泊地也需要具備一定的設施基礎。因此,這裡雖然作為航母母港建設較晚,但是很有可能會後來居上。

比相隔數公里以停泊潛艇為主的榆林軍港還高半級。

儘管港媒的消息有鼻子有眼,但是,卻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其實中國最早建設的航母駐泊港口是海軍北海艦隊青島基地,也即青島膠州軍港。根據國內的報導,該港建成後已成為遠東地區最大的人造軍港,基地總面積達到10。7平方千米,水域面積3。9平方千米,有3條防波堤和4個碼頭,總長4。3千米,並有2個船塢。其主體建設於1988年2月完工。

當時的報導指出,該港可作為中國航母的母港。但現在,該港的地位正在被毗鄰的小口子軍港所取代,新港口有可能成為中國第一艘航母的真正駐地,其初期工程已完工。該港駐泊一個大型航母艦隊毫無問題,但其缺點是靠近外海,無外島做屏障,也離日韓太近,極易被秘密監視,但其仍然是未來北海艦隊航母基地的最佳選擇。

除此之外,解放軍還在沿岸修建了另外一個混凝土碼頭,可能是用於保護基地日常安全的其他艦艇使用。毫無疑問,三亞將成為中國航母和海軍戰力投射的關鍵基地。

韓國媒體更是誇張,稱“該基地至少能夠容納兩艘航母,其中包括最近海試的“瓦良格”號航母。”但是這可能並不準確,三亞基地最大的可能是部署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並以航母來保護中國已進入批量服役狀態的戰略核潛艇的空中安全,以此形成中國的海基戰略核威懾力量。

中國的第三個航母部署地點會選擇在東海艦隊,具體位置可能在舟山群島某處。在這裡部署航母,輿論上是以國家統一大業為藉口,而且該處又正好離中國航母的出生地不遠,對於航母的維護和保養十分有利。

但不便處是臨近美國在沖繩的基地和臺灣,行動和安全處處受監視。按照正常看法,這裡會是中國最後的航母部署地點,但要為由上海建造的國產航母出海試航提供安全保障,並作為試航航母的臨時駐泊地也需要具備一定的設施基礎。因此,這裡雖然作為航母母港建設較晚,但是很有可能會後來居上。